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莉娜 《时代法学》2013,11(2):94-10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国纳税人的避税行为日益频繁,反避税立法成为国际税法和国内税法的共同任务。美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反避税立法的国家,其中,其受控外国公司立法,是世界上第一个CFC规则,已经成为其他国家相关立法的模板。由于越来越多的跨国纳税人利用递延纳税进行避税,CFC规则价值凸显,其在美国反避税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也日趋重要,具体规则也日趋严厉。尽管美国CFC规则也面临一定的冲突和挑战,其反避税价值仍然值得我们深入研究。近年来我国也面临严峻的反避税任务,对美国反避税相关立法进行研究,对中国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叶姗 《中国法学》2020,(1):221-240
现代宪法规定国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基本义务,而财产权的行使应同时有益于公共福祉,据此,个人所得税法建制侧重于设定纳税义务的成立要件和确定程序。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是在所得分项基础上经由法律创设的,分为税款缴纳的主给付义务和纳税申报的从给付义务,可能由支付所得者或取得所得者履行。分类税制下,纳税义务主要由负有扣缴义务的支付所得者代为履行,取得所得者则负有根本性的纳税义务,充分体现税收稽征效率。综合所得范畴的引入,使得核心课税要素由所得这一征税客体转向纳税人,更能实现量能课税原则。纳税人有依照法律纳税的权利和义务,由此,重构纳税义务如下:其一,横向的并行结构,包括综合课征和分类课征等模式下的纳税义务,后者可能包含税收负担从轻权;其二,纵向的递进结构,包括预扣预缴和汇算清缴等阶段中的纳税义务,可能包含补税义务或申请退税权。  相似文献   

3.
信息窗     
境内有住所的个人奖金征税问题规定国家税务总局发出通知,对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取得奖金征税问题做出新规定。“通知”指出,对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一次取得数目奖金或年终加薪、旁动分红(以下简称奖金,不包括应按月支付的奖金)的计算征税问题,各地在执行中普遍反映现行规定不够合理,也不易于操作。为此,经研究决定改按以下方法处理:对上逐个人取得的奖金,可单独作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由于对每月的工资、薪金所得计税的已授自扣除了费用,因此,对上这架益原则上不再减除费用,全额作为区纳税所得额直接接运…  相似文献   

4.
六、对企业、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怎样计算纳税? 对企业、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是指个人承包经营、承租经营和转包、转租取得的所得,包括个人按照经营合同分得的利润和工资、薪金性质的所得。 承包人、承租人按照合同(协议)的规定,只向发包  相似文献   

5.
如今一些地方为鼓励经济发展,对纳税大户给予物质奖励,这在表面看起来是为了激发纳税人的积极性,但如果长此以往地用这种手段来征税,无限期地实行纳税奖励,不仅会淡化公民的纳税意识。而且会扰乱税收征管的正常秩序,久而久之。甚至会在纳税人的头脑里形成没有奖不纳税或少纳税的不良意识,从而减弱依法治税,从严治税的工作力度,其副作用也不可低估。而且,这种有奖纳税在法律上也是没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6.
论纳税担保的法律关系林新祝一、纳税担保法律关系的特点担保是保障债权人债权实现的法律行为。纳税担保是保障国家债权人债权(征税权)实现的法律行为,是税务机关为使纳税人在发生纳税义务后能够保证依法履行纳税义务而采取的一种事前预备、控管措施,有助于纳税人的监...  相似文献   

7.
戎俊忠  王诚 《政府法制》2011,(31):63-63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忻州市忻府区国税局主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纳税服务工作紧紧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工作主题,坚持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理念,按照“十二五”时期纳税服务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以推进纳税服务体系建设为主线,以解决制约纳税服务发展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大力加强纳税服务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集约化建设,不断推进纳税服务工作迈向新阶段。  相似文献   

8.
纳税担保法律性质与法律适用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绍义 《北方法学》2009,3(5):109-114
对纳税担保法律性质的争议源于对纳税担保行政性和民事性多元目的价值的不同认识。按照法的价值位阶将纳税担保定性为民事性,有利于保障税收债权的安全,有利于贯彻落实我国物权法的平等保护原则。实践中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解决纳税担保纠纷出现的僵局,不是法律制度本身的缺陷造成的,而是人们错误认识纳税担保的性质,把民事纠纷当作行政案件处理的结果。适用民事法律、按民事诉讼解决纳税担保纠纷是纳税担保法律适用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个人从事隐名投资活动的税收待遇涉及对出资行为的流转税处理和所得收益的所得税处理。虽然现行税法尚未明确规定其税收待遇,但是实践中税务机关和司法机关可以根据税收法定原则和实质课税原则来解释和适用税法相关规范,确定隐名投资活动中相关税收的纳税义务人,并据此确定相应的税收待遇。  相似文献   

10.
朱静芬 《检察风云》2010,(10):80-80
本杰明·富兰克林曾这样说过:人有两件事情是无法避免的,一个是死亡,另一个就是纳税。因此,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逐年提高,如何在不违法的前提下,对个人所得进行有效的纳税筹划以达到赋税最小化,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热门话题。以下我们通过几个案例的讨论,提出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对策,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