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行政道德必然引起关注。在新时期,行政道德具有政治性、示范性和服务性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和行政活动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加强行政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加强行政道德建设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加强行政道德的法制化建设;二在公务员的奖惩任免中引入道德机制;三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四注意发挥行政主观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重视行政道德建设是我们党改进作风的一条重要经验。新时期,我国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取得了不小成绩,但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改进作风,关键是加强行政道德建设。新形势下加强行政道德建设,要合理进行行政道德的价值引导,着力抓好行政道德的教育培养,不断强化行政道德的监督制约,有力推进行政道德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3.
浅析行政道德失范的原因及其治理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道德失范,是行政权力的一种异化现象。行政道德失范的产生,既有行政体制、行政主体自身素质等原因,又有外在的社会监督机制、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等因素。克服行政道德失范现象,应该从行政体制改革,加强行政道德监督和建设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4.
大多数研究对政府权力的监督主要是从外部力量来分析如何完善对权力腐败进行有效的监控,行政人员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行政权力本质的问题,重视行政道德建设,加强行政道德教育及法制教育,并加快行政道德的法制化,最终才能真正体现公权服务于民的权力本质。  相似文献   

5.
行政道德是国家机关公职人员必备的道德素质。在贯彻“以德治国”战略中,首先要使以“德”为基础的价值理性成为“治国”的一种基本精神,渗透于国家、社会各个层面。加强执政党行政道德建设,有利于避免行政道德失范和行政腐败的发生,对于实施以德行政,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行政道德失范是产生腐败的内在因素,具体表现在行政体制自身的“组织道德”失范和行政角色冲突下部分行政主体道德失范两个方面。因此,克服行政道德失范,需要从完善行政体制与改善公务员队伍建设两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我国行政伦理问题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行政道德建设,对于提高广大行政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构筑反腐倡廉的防线,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维护政府的良好形象。保证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传统行政伦理的特点、困境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传统行政伦理的特点在于强调为政以德、以民为本、礼法并用、修身正己、致公无私、内圣外王、举贤任能等.我国传统行政伦理的问题与困境表现为: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解不开的人伦文化情结,等级身份行政伦理体系,忽视伦理制度的构建,忽视法律制度的建设,强调个人道德,忽视社会公德的建立,强调主观责任,忽视客观伦理要求,怀有大同理想,忽略社会发展要求.缺少民主自治观念,注重血缘关系,缺乏民众监督意识.我国传统行政伦理启示我们应重视对官员的道德教化,引导官员加强自我修养,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赋予伦理教化一定强制力.建立有效的监督考察机制,注重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加强行政伦理制度建设,转变权力本位思想,树立平等观念.  相似文献   

9.
行政道德建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高度 ,阐明了加强行政道德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指明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行政道德建设的方针原则、主要内容 ,科学地提出了加强行政道德建设的主要措施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伦理道德思想。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行政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其机制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 ,我国的行政道德建设在取得了丰硕成就的同时 ,也存在着行政道德作用失效、行政道德主体地位失落、行政道德行为失范、行政道德教育失误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行政不廉、行政不公、行政不实、行政不俭、行政低效的腐败现象。要推进我国的行政道德建设 ,关键是建立并健全它的考核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约束机制、监督机制等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只有非诉监督,但随着抽象行政行为的逐渐增多,非诉监督机制难以有效地发挥其作用,以致抽象行政行为违法实施的现象日趋严重,因此,法院审查抽象行政行为势在必行。宜将纳入诉讼范围的抽象行政行为界定为规章以下规范性文件,且有必要提高相应的法院管辖级别;在国家赔偿方面,应体现“国家被动提供救济”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导致我国行政监督不力的原因很多,从外部监督主体看,存在人大、纪委、司法机关、社会力量等独立性不足,权威性不够或力量弱小等原因;从内部监督主体看,监察机关和上级机关或者独立性不足,或者没有监督动力。所以,如何能在当前一元化的权力结构下,提升监督主体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就是我们提升行政监督效能的改革思路。同时,对政府的监督必须有强大的外部监督存在,其内部监督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所以行政监督的改革有赖外部政治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13.
公安队伍管理监督精细化,适应了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创新和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现实需求。上海公安机关积极探索队伍管理监督精细化举措,取得了初步成效。下一步应坚持目标管理、问题管理、项目管理导向,把握好宣传发动、规则制定、奖惩兑现等环节,全面提升公安队伍管理监督的精细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现有的行政立法监督主体有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两大类,这两类机关虽然都负有监督的职能,但在监督的职责以及各监督主体间的协调和衔接等方面,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尝试在我国建立专职的立法监督机构即立法监督委员会,以保证行政立法监督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审管关系正在从分散审批走向集中审批,从审批监管一体化走向审批监管相对分离,从以前置审批为中心走向以事中事后监管为重心。在审管关系转型时期,观察Y市设置行政审批服务局的改革实践,发现审管分离并不会自然地向审管协同的良性互动转变。本文以审管互动关系为研究对象,基于组织理论,按照目的、干预、组织环境对审管分离之后推进审管互动进行演进分析和逻辑解释。在等级科层制的现代政府中,审管分离之后的利益与目的走向分化,出现部门理性和整体理性的背离,而权力(权威)协调和信息联通是实现政府组织一致化理性的工具,审管互动的具体组织形态及其运作方式与所在环境密切关联。为推进审管协同,需要在动力、机制、信息、文化等方面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6.
行政许可监督制度是《行政许可法》施行以后的重中之重。然而,理论界关于行政许可的监督研究较为薄弱,基于这样的考虑,本文就行政主体对被许可人的监督进行了初步探索,全文界定了行政主体对被许可人监督的概念、提出了行政主体对被许可人监督的原则、框定了行政主体对被许可人监督的范畴、设想了行政主体对被许可人监督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论法院介入证券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人们对法院介入证券市场意义的认识 ,大都还停留在它能够使受害的投资者获得经济补偿上 ,对它所具有的证券监管方面的意义 ,认识得还不很充分。我们认为当前在我国证券市场的行政监管存在较为严重失灵的情况下 ,有必要在“纯行政监管”模式中引入法院监管 ,发挥其特有的功能 ,并对法院介入证券监管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检察机关的行政执法监督是检察权的组成部分,不但有现行宪法的依据,而且还有一些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有益探索。应当修改现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将行政执法监督权规定进去。这是实现权力制衡的需要,也是解决现存问题的需要。行政执法监督应当坚持特殊监督、事前与事后监督相结合、合法性审查的原则。在监督的对象上,应当限于对限制、剥夺人身自由的行政行为、对涉嫌犯罪案件不移送刑事司法程序的行为以及严重损害公共利益的行政违法行为进行监督。在监督的方式上,应当赋予检察机关监督审查权、发挥检察机关在"行刑衔接"机制中的监督作用、以及赋予检察机关提起行政监督之诉的权力。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转型、法治初创的社情下,由于种种原因,检察机关的行政法律监督较为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法律监督空位和监督不力的状况。这种"缺位"现象主要体现在行政执法监督的范围、方式以及权力行使边界等基础的检察监督理论尚未形成统一认识和可行性监督路径。检察机关的行政执法监督的范围应界定为"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行政执法监督权方式可划分为检察监督侦查权、检察监督诉权、检察监督建议权三类。行政执法监督的权力边界,即行政执法监督权的行使应坚持谦仰原则和"刑事先理"原则,形成内外结合的权力制约机制和"被动申请为主、主动介入为辅"的权力启动机制。  相似文献   

20.
20年的行政检察实践表明,域外移植是行政检察的制度起始,尚未定型是行政检察的发展现状,尊重理性、传统与规律是行政检察的完善原则,本土探索是行政检察的进化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