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洪虎省长在九届五次省政府全体会议上,代表省政府提出了“为民执政、科学理政、依法行政、从严治政”的施政方针,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确定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和九届全国人大选出的新一届中央政府提出的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目标的具体体现,标志着省政府行政行为和执政方式的重大进步。全省各级政府及所属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用“四政”方针来规范政府的工作和公务员的行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从省政府办公厅了解到的情况看,也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诸如有的认识不高,没有摆上日…  相似文献   

2.
《公民与法治》2006,(9):1-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理念。这种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理论和明确、科学的制度构想,引起理论界的广泛关注。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29日下午进行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主持学习并发表了讲话。他强调,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其核心是要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相似文献   

3.
2008年以来,河北省唐山市站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加快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战略高度,以“效率年”活动为载体,从审批、收费、检查和处罚等关键环节入手推行四项改革,规范权力运行,拓展效率空间,实现了源头治腐和环境优化的双赢。  相似文献   

4.
加强我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我党的执政水平,这是我党所处的历史地位和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要树立起新的执政理念、完善执政方式,就要立足于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三大基石之上;科学执政,要求执政党应在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为人民执好政、谋好利;民主执政,要求执政党在建设民主政治的过程中,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依法执政,要求执政党在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前提下,积极执政、为民掌权。  相似文献   

5.
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科学顾问的合法性危机既体现在"作为行为"中,也体现在"不作为行为"中,突出表现为社会对其作出的风险评估结论持不信任态度。原因在于:科学顾问缺乏科学上的卓越性和独立性及其活动缺乏透明性。需要设计公正和科学的科学顾问成员的遴选制度、广泛和有效地支撑其开展风险评估工作的网络体系、精密和完整的利益声明规则、合理和全面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活动的公开等制度来有效克服科学顾问的合法性危机。  相似文献   

6.
李桂红 《法制与社会》2011,(21):149-150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网络信息时代给党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在网络信息、网络环境的执政背景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面临着历史的考验和现实的机遇,要建立电子政府平台,加强网络立法工作,尊重现代科技创新,巩固党的执政施政基础,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相似文献   

7.
研究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执政理念为执政理论的核心和灵魂,而且在理论与实践上均存在两个基本层面的问题。任何政党的执政活动都应以一定的执政理念为指引。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经历了由局部到全面并长期执政的实践。党的基本与具体执政理念源于其执政实践,经历了确立与形成及丰富与演变的过程,经实践证明的科学的先进的执政理念又成为指导党执政活动的武器,保证其完成历史使命。本文通过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历史演进分析,应树立并坚持基本执政理念与具体执政理念统一观,并统一于执政实践活动本身。  相似文献   

8.
梁飞 《法制与社会》2010,(35):217-218
科学共同体是在相近科学领域内具有共同理论、方法和目标的科学家群体。存在着科学学派、无形学院、学会等组织形式,拥有的独特价值规范。科学发现、评价、奖励构成了其特有的运行机制。本文指出当今科技与社会联系日益密切,科学共同体必须承担相应社会责任以规避高科技所引发的风险,具体可分为以下几方面:(1)为科学探索与科技创新提供良好条件;(2)组织学术交流、科学奖励等活动;(3)树立科技价值规范,规约科技家行为;(4)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影响科学决策;(5)把握研究方向,保证科技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滦南县委围绕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行政,提出了依法从严管理社会的理念,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依法治县。2012年滦南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以来,始终紧紧围绕依法治县这一工作主题,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全面监督和配合了依法治县各项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监察》2010,(13):46-46
中央党校教授叶笃初撰文指出,从根源上讲,现时存在的不良文风、话风、会风,其实是“官风”的表现,是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少数领导干部“当官做老爷”积习的派生物。如果领导干部不能真正懂得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官气不改、官风不改,树立良好文风的任务就会非常艰巨。经验证明,  相似文献   

11.
声音     
《法治与社会》2020,(5):F0002-F0002
崇尚科学、致于科研,迫切需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科学、重塑信念的环境构建,需要进行爱护科学、支持科研的实际举措,尊重科研者、科学家,不断改善他们的待遇和地位,使科研成为人人追求的人生理想。如此,科学家的个人情怀,才成转化为厚实的社会基础。——光明网·将科研者的个人情怀转化为社会动能.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领导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指导方针,也是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必须牢固树立和始终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人大民侨外工作是整个人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好新形势下的人大民侨外工作,  相似文献   

13.
干部队伍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是党执政的活力要素,是党执政行为的具体承载者,是构成党的整体执政能力的有机部分,是广大群众评价党的执政能力的直接体现者,是构成党的整体执政能力的有机部分,是广大群众评价党的执政能力的直接体现者。执政能力行不行,根基在基层。干部的施政素质、施政行为直接影响到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效果。因此,  相似文献   

14.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地方人大常委会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肩负着辖区人民的厚望和重托,必须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监督法》,振奋精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努力推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强化人大监督。  相似文献   

15.
科学执政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一,对执政党来说意义重大。要做好科学执政的大文章,就必须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三大规律,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6.
依法监督是地方各级人大最重要的职权之一,特别是在党提出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新时期,监督更显得特别重要。因此,对人大履行监督职能的价值及其实现途径作一番探讨,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努力提高监督能力,提高监督实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科学执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成功的前提条件。科学执政,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式组织和带领人民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科学制定和实施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科学设计、组织、开展各项执政活动。民主执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本质要求。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以民主的制度、民主的形式、民主的手段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体制、法治的程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相似文献   

18.
现行中国宪法文本的序言中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表述,我们也常常简称为“党的领导”。“党的领导”需要制度化,因为作为基本原则的党的领导需要具体化,重大领导行为需要制度化。制度化中,又包括对部分重要执政行为法制化。序言中的“党的领导”是原则性规定,不是具体的操作,依法执政的提出客观上要求将“党的领导”具体化、制度化。在制度建设中,需要将理念上的“党的领导”转化为更为具体的“依法执政”,需要借助于宪政理论,加强对“领导权”与“执政权”及其相互转化的研究。此外,需要强化对执政行为的研究。在法治建设领域,需要构建执政权、执政行为的法律理论,通过制定《党与国家机关关系法》,规范执政行为,促进执政行为科学化、民主化、法律化。  相似文献   

19.
一、要科学确定执行目标。正确决策是有效执行的基础和工作成败的前提。在党政领导机关,不论是集体或是个人,在筹划一项活动、部署一项工作前,都应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任务与工作全局,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注重开拓创新与实事求是的统一,提出总体目标与具体任务,明  相似文献   

20.
陈秀山  吕冰心 《法人》2008,(6):28-28
政府应本着“引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制定城市规划时,尊重民众的知情权、表达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