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地毯     
我手里拿一大块面包,脚上套一双脏兮兮的雨鞋,怯生生地走进了人大会堂。那是1964年10月。我刚从上海来北京,不知道怎么就得到了一张看《东方红》大歌舞的票。座位在二楼,怎么上二楼呢?当然,眼前的楼梯宽宽的。可是耶上面铺着红地毯。地毯,我在小说里见过,在电影里见过。而现在,地毯从电影里搬下来,就铺在我前边的楼梯上。我两只脏鞋怎么踩?真的就往地毯上踩? 第二天我给在上海的爸爸妈妈写了封信。讲《东方红》,尤其讲红地毯。我一口气写了密密12张纸,分解心头之激动。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千年的那段日子,郑州市冰天雪地,冰渣随处可见,车辗人踩仍顽固不化。由于其狰狞可恶,人行绕之,车过避之,人人唾弃。直到春日一照,那些冰渣才消融殆尽。冰渣的顽固难化使我联想到了现实中的“人渣”。解放前夕,在重庆“渣滓洞”里,共产党员江竹筠(《红岩》中的江姐原型)宁  相似文献   

3.
为官如土     
著名诗人鲁藜写过一首名为《泥土》的诗:“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人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如果说,这首诗旨在告诫人们不要得意忘形、自命不凡,那么,我们共产党人是否能从中得到更深刻的启示呢?  相似文献   

4.
《山海经》作者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提到《山海经》一书的是司马迁,他在《史记·大宛列传》中说:“《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但司马迁却没说《山海经》的作者为谁。到了刘歆,在其校上《山海经》一书的表文中才说:“禹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汉书·艺文志》对《山海经》一书,不著录作者姓名,可见班固并不信其说。至于后来学者,则多否定之。如尤袤说:“《山海经》……汉儒谓伯翳为之,非也。”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人们大多把孟子哲学体系划入主观唯心主义阵营。我认为这个观点值得商榷。 (一) 要把握孟子哲学体系的性质,我们先来剖析一下他的“天命观”。《孟子》讲“天”共八十多次,归纳起来,有如下四种含义: 一指自然之天。孟子说:“且天之生物也一本”(《滕文公上》)。义说:“天之高也,星晨之远也,苟求其故,千岁之日至可坐而致也”(《离娄下》)。上述自然之天虽然在《孟子》中为数不多,却集中地  相似文献   

6.
光风霁月:宋型文学的审美风貌@郭英德$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北京100875③张希清:《北宋贡举登科人数考》,北京大学《国学研究》第2卷。 ④陈义彦:《从布衣入仕情形分析北宋布衣阶层的社会流动》,《思与言》第9卷第4期(1971年11月)。 ⑤参看王水照主编《宋代文学通论》,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6~7页。 ⑥南宋陈傅良曾论及“宋士大夫之学”说:“盖宋兴,士大夫之学亡虑三变:起建隆至天圣、明道间,一洗五季之陋,知乡方矣,而守故蹈常之习未化。范子始与其徒抗之以名节,天下靡然从之,人人耻无以自见也。…  相似文献   

7.
<正>伴随苗族民歌《娇阿依》的响起,上万名穿着节日盛装的苗乡儿女,共舞踩花山、齐唱民族歌……5月26日,在海峡两岸交流基地——重庆市彭水县蚩尤九黎城内,来自赛德克、泰雅、赛夏、太鲁阁、阿美等族群的41名台湾少数民族代表参加了2023·第十二届中国乌江苗族踩花山节开幕式暨蚩尤祭祀大典活动,享受了一场美轮美奂的民族庆典视听盛宴。  相似文献   

8.
陈永江 《前进》2014,(10):60-60
《松窗梦语》中记载了明朝御史张瀚一个故事。其初任御史参见都台王廷相时,王给他讲述了桩见闻:昨日乘轿进城遇雨,有个穿新鞋的轿夫初时还择地而行,后一不小心踩进水中,便"不复顾惜"了。王说:"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张听后"退而佩服公言,终身不敢忘。"后官至吏部尚书,建树颇多。  相似文献   

9.
正在学习《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全文之后,再读《当代广西》第16期《〈问责条例〉的"鞭子"要打出担当作为》一文,感触很深,启发很大。概而言之,问责是治"不为病"的"特效药"。从整个干部队伍来看,我们的干部总体上是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但也有个别干部患有"不想为""不愿为"的思想病,得过且过,甚至"踩红线"、乱作为,影响了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问责条  相似文献   

10.
《春秋》2017,(6)
正《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最为重要的一部古代典籍。孔子曾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里指明,多识鸟兽草木之名,为学习《诗经》者之一益。上世纪20年代我国卓越的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吴秋辉研究《诗经》,十分重视识草木鸟兽之名,他认为借助诗人所托兴之草木鸟兽,可以更准确地把握诗之命意。他曾说:"学《诗》者,必先于鸟兽草  相似文献   

11.
《诗经》在词语运用方面,灵活多变。一词多义、多用法的现象,比比皆是。“维”字更为突出。本文试就“维”的含义、词性、用法作以下分析:一、动词,作“系”、“拴”讲,后面常接代 词。例如: (1)“絷之维之,以永今朝。” “絷之维之,以永今夕。” ——《小雅·白驹》 (2)“汎汎杨舟,绋(纟丽)维之。” ——《小雅·采菽》 朱熹《诗集传》:“絷,绊其足,维,系其靷也。”又:绋,綷也。(纟丽)、维,皆系也。” 动词“维”还可作“维持”、“维系”、“护持”讲。例如:  相似文献   

12.
智猪博弈     
以下是博弈理论中的一个经典案例: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边处有个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远离踏板的投食口就会落下少量的食物。如果有一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当小猪踩动踏板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猪踩动踏板,则还有机会在小猪吃完落下的食物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7,(8)
正傅园慧一句"洪荒之力"使得伊人成了网红,也使得"洪荒"成为热词。中国旧时最为流行的儿童启蒙读物"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里的《千字文》,其第一节乃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千字文》的注家曰:"洪,大也;荒,草昧也。扬子云:洪荒之世。言天地开辟之初,其时则草昧也。"民国文书尤其是民国电报文书和快邮代电文书常用"千字文代年"。  相似文献   

14.
监督者,监察、督促也。据《后汉书》载:"古之遣将,上设监督之重,下建副二之任,所以尊严国命而鲜过者也"。(《筍彧传》)由此可见,"监督"自古有之,目的很清楚:一为"尊严国命",二为"鲜过",即少犯错误、  相似文献   

15.
袁瑞良简历曾任:叶飞将军秘书、福建省莆田市副市长。现任:南通市副市长、江苏省作协会员。著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发展史》《、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制度》、《叶飞的青年时代》、《晚年叶飞》《、南通游记》《、阅江楼赋》。人生格言:以仁者之心待人,以诚者之心待事。个人自述:吾塞外农夫,荷锄入关。自冀闽而入吴越,孤舟独荡,躬耕经年。不追国色,仅效青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委身塘角,寄形池边。无尘世媚俗之苦,少宦海沉浮之烦。溢清香于当世,酿籽实于后人。随路人之乐而乐之。  相似文献   

16.
《春秋》1998,(5)
左丘明是春秋时期鲁国太史(亦称左史),有名著《左传》、《国语》传世,是与孔子齐名、同时代的史学家、文学家。孔子对左丘明十分尊敬和赞赏,曾说:“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见《论语》)。《左传》、《国语》亦是司马迁著《史记》的主要  相似文献   

17.
编读往来     
《探索与争鸣》编辑部:近日翻阅《新华文摘》2005年第9期,发现贵刊今年第2期刊发的左凤荣先生的《戈尔巴乔夫政治体制改革发展轨迹与成因》和薛小荣、王哲先生的《原苏联政要们眼中的戈尔巴乔夫、苏联改革与剧变》两篇文章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看完之后,颇受启发。苏东剧变犹如一场“政治地震”,是20世纪震撼人心的重大事件。这一事件从1989年东欧国家剧变开始,到1991年底苏联解体基本结束,大体只经历了2年时间。其来势之凶猛、时间之短暂、范围之广泛、影响之深远,都是前所未有的。如何解决这一历史之迷就成为学界政界所关注的焦点。特…  相似文献   

18.
一年初,一位广东朋友来信,对《思想战线》在去年第二期刊出拙作《〈泐史〉刀霸羡史实辨正》一文提出质疑,其大意是说:怎么他读到的《泐史》史料,和我所论及的刀霸羡大不相同呢?原来,朋友读到了李拂一先生在台湾省出版的新著:《十二版纳纪年》(以下简称《纪年》)。最近,笔者有幸获读这一新著,它从商汤为始,至抗日战争胜利为止,纵论古今三千七百余年,洋洋数十万言。对《纪年》一书,笔者不动褒贬之念,但对该书按语中引用的《泐史》史料歧出不穷的情况,不免反复揣度:既然内容有异,是否李拂一先生又有《泐史》新译本问世?带着如此疑问,以《纪年》一书的按语中所引《泐史》,又以李拂一先生亲署“译者”之名,1947年由云南大学西南文化研究室印行的《泐史》相互对照、校勘。结果,《纪年》一书按语中所引《泐史》,并非《泐史》同类的另一译本,凡所改动内容,  相似文献   

19.
小朋友,你看,你的脚边,一朵小小的黄花。我们大家 绕着它走,别踩了这朵花!去年有一天:秋空明朗,秋风凉爽,它妈妈给它披上一件绒毛的大氅,降落伞似地,把它带到马路边上。小朋友,你看,你的脚边,一朵小小的黄花。我们大家 绕着它走,别踩了这朵花!去年有一天:秋空明朗,秋风凉爽,它妈妈给它披上一件绒毛的大氅,降落伞似地,把它带到马路边上。别踩了这朵花@冰心  相似文献   

20.
读白字     
一监生爱读白字,而最喜看书。一日,看《水浒》,适有友人来访,见而问之曰:“兄看何书?”答曰:“《木许》。”友人诧异,说:“书亦甚多,《木许》一书,实所未见。请教书中所载,均是何人?”答曰:“有一季达。”友人曰:“更奇了,古人名亦甚多,从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