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熊明 《理论月刊》2004,(7):42-43
矛盾规律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矛盾范畴在哲学的理论分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对矛盾范畴存在某些误解,导致对一些重大理论问题的阐述直观化和笼统化。这些误解产生的原因从实质上看是不理解矛盾范畴的地位,把矛盾等同于质、量等存在论范畴。因此,要澄清关于矛盾范畴的认识,首先要重新审视矛盾与辩证法其他范畴的关系,还矛盾本质论范畴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刘海龙 《前沿》2009,(9):34-36
和谐是矛盾理论的范畴之一,认识和谐必须从矛盾理论出发。和谐不同于矛盾的同一性,它是事物矛盾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同一性则是矛盾的一种基本属性。事物矛盾运动表现为和谐或对抗形式是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作用的结果,但这种相互作用受环境条件和主体因素的影响。认识和谐范畴在矛盾理论中的定位及其演化规律,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大多数人在理解马克思时所遭遇的问题,不仅源自马克思理论本身的复杂性,而且源自其概念内涵的多变性。这种特别的做法可归因于马克思的"内在关系哲学",它是马克思辩证法和他对抽象化过程(将我们内在的有关联的世界分解为最适合研究的"部分")运用的基础。马克思语言运用的"灵活性"体现于那些他所认为的必要的用以捕捉资本主义复杂运作的不同的抽象的语言对应物之中。马克思的辩证法的范畴,尤其是"矛盾"范畴,是这一(抽象化)过程的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4.
向延仲 《前沿》2007,(8):13-14
社会是充满矛盾的,社会矛盾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普遍存在,社会和谐正是建立在普遍存在的客观矛盾基础上的。要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树立辩证的矛盾观点,社会矛盾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其次要树立社会的和谐性是社会矛盾同一性体现的观点:再次要树立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在解决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中得以实现的,矛盾的分析方法仍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基本的思维方法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其根源在于事物自身的矛盾。唯物辩证法是研究事物矛盾的学说,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我们要深刻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学会矛盾分析方法,遵循事物的矛盾运动规律,£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好满足人民曰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相似文献   

6.
杨武金 《湖湘论坛》2010,23(2):121-124
经典逻辑否定矛盾存在,坚持矛盾律的至上性。弗协调逻辑限制矛盾律的作用。相干弗协调逻辑主张存在真矛盾,这和辩证逻辑是一致的,否定逻辑矛盾但承认辩证矛盾。在有穷域中,矛盾律还是有用的,但对于整体性、辩证性、复杂性问题的把握,就需要限制矛盾律的作用,承认辩证矛盾。  相似文献   

7.
辩证矛盾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精髓所在,是指导人类社会实践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教学、科研和日常工作中要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辩证矛盾规律,必须首先厘清三个基本问题:一是充分认识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之间的区别,二是弄清“(辩证)矛盾”与“问题”之间的差别与联系,三是正确把握两种不同性质矛盾的解决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人的存在具有"自相矛盾"、"二律背反"的悖论性质,这一点既体现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上,又体现在人的内在生命结构上.在人的生存所处的各种各样的矛盾中,心理和文化的矛盾作为内外矛盾是人的生存的基本矛盾.从这一矛盾出发可以说明人的存在是一种即先天即生成、即现实即超越、即逻辑即直觉、即知识即境界……的辩证存在.  相似文献   

9.
逻辑起点是贯穿理论体系首尾的一条“红线”,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方法的重要环节。哲学是对社会生活在观念上的总体把握,它的起点范畴不是实践和社会生活,而是社会生活的根本矛盾。这个矛盾构成社会生活的根本内容,是主体活动的内在尺度。主体活动内在的、根本的尺度是价值原则,因此,哲学的逻辑起点应当是价值原则。  相似文献   

10.
自上世纪80年代起,笔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理论进行了长达30年的持续研究,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这一关键性命题和研究纲领,并逐步建立了剩余价值哲学本体论和哲学体系的基本框架。采用剩余价值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哲学方法对"社会基本矛盾"问题进行解读,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的极大丰富,社会基本矛盾从"人与物的矛盾"向"人与人的矛盾"发展和转变的必然逻辑,以及"人民内部矛盾"与"人性矛盾"的本质区别和理论关系。  相似文献   

11.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在毛泽东同志那里,得到过系统的阐述,在改革开放初期得到了新的发展。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必定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和矛盾,更是要强调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采取“边走边看”、“试”与“闯”等实践主导型的认识方法,形成了科学的政治认识论思想。研究其认识政治的方法,对于我们进一步把握“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有着重大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苏两党之所以会在国际共运内部进行无休止的争论,并造成国际共运的分裂,说明旧的国际共运模式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了。同时,中苏论战主要是以意识形态争论的方式出现的,意识形态分歧本身也包含了两个问题,一是对待分歧的态度问题,二是分歧本身的是非问题。对前一个问题,苏共错误地对待分歧和处理分歧,即超出意识形态搞大党主义和大国主义,使中共没有后退的余地,被迫与其论战;对后一个问题,没有一方是完全正确的,双方都犯了错误。所以,中苏论战的实质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从整个国际共运来看是国际共运传统模式发生危机的一种反应,从中苏两党关系来看是中共反对苏共大党主义和大国主义的一场斗争,从争论的内容来看是中苏两党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的争论。  相似文献   

14.
如何理解和发展中国先进社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 ,站位是世界生产力的时代背景 ,是国际标准与中国国情的统一。有着双重涵义 :中国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是题中之义 ,还包括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升级的传统产业 ;主要是指结合中国实际体现先进性或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性之意。在实践中应当使全球视野与国情现状有机结合 ,贯穿发展先进生产力的思维 ,分类指导 ,实现中国社会生产力的跨越。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以后,世界日益呈现出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构成了整个世界发展的基本态势。世界上各种力量都参与其中,形成既有联合又有斗争的各种利益关系。从长远看,这些关系又必然蕴含着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基本因素。深刻认识、努力把握世界发展的大势,不但是我们认识和分析当今世界诸多问题的基本前提,更是制定正确的战略决策的重要前提。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是当今世界的两大基本趋势江泽民指出:“当今世界正在走向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这些趋势给国际社会的相互关系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带来错综复杂的局面”[1]。…  相似文献   

16.
我国从集体共耕制到均田分包制轮回施行的农地产权制度,无法解决我国日益尖锐的人地矛盾。农业根本出路在于,通过实行农地产权制度创新,在实行有效的产权制度安排基础上来解决人地矛盾,实行适度规模,才能迈入现代化农业轨道。  相似文献   

17.
人文学术期刊作为一种宣传舆论工具,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 要作用。人文学术期刊要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必须注重 提高宣传质量,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与高超的宣传艺术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对于推进跨越式发展和提高干部管理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增强自觉性 就一个车辆段而言,所谓政绩,就是一名干部运用组织赋予的权力、履行岗位职责,在管理工作中取得的能够为组织和职工认同的工作成绩,具体到"提高修车能力、提高修车质量、把握现实安全、提升管理水平"等诸多细化指标。所谓政绩观,就是对政绩的认识、追求、评判以及用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和方式方法保证政绩取得的必要过程。不同的政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矛盾是新型社会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江明 《岭南学刊》2006,4(2):25-2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矛盾是人类历史上的新型社会矛盾。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有新内涵、新变化和新发展;和谐居于矛盾的主导方面,成为和谐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深刻揭示了我国现代建设中的发展理念、发展动力、发展目标、发展手段、发展战略和发展道路等,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