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物权法草案中,居住权首次被提出来之后,受到民法学者的关注。对居住权制度进行理论上的探讨更是层出不穷,对是否引入该种制度观点不一、争论激烈,最终于2007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中没有纳入居住权制度。十余年后的今天,是否引入这一制度成为当下解决的现实问题。笔者拟通过历史角度和现实角度两方面对现阶段居住权纳入物权法体系用益物权中进行可行性分析,希望为我国的法制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2.
居住权制度的适用范围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阅春 《理论探索》2007,(4):139-142
居住权是非所有人利用所有人房屋的一项重要的用益物权制度,其适用范围一直是物权法制定过程中的争议焦点。在我国现行条件下,居住权制度不仅在传统领域仍有其适用的空间,在一些新型领域还有进一步扩张的可能。在未来民法典物权编的立法设计中,可以考虑引入居住权并将居住权的适用范围延伸至保留居住权的买卖、合资建房和分时度假酒店等新型领域中,为房屋所有权人保障其所有权的归属和实现财产的充分利用提供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朱旭东  钟金仟 《学理论》2012,(28):112-113
我国《物权法》的制定对于明确权利归属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吸收了德国物权行为理论的部分内容,尤其区分了物权行为和债权行为,但在物权无因性和物权形式主义方面并无采纳,实为遗憾之处。立足现行《物权法》的有关规定,剖析物权行为理论,得出物权行为理论对我国高速发展的市物经济提供了便捷有力的法律支持。  相似文献   

4.
《物权法》的问世,不仅是改革开放近30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亿万中国人自我权利意识增强的内在要求"。个人私有财产、集体财产和国有财产将受到平等保护。"从20年前制定的《民法通则》中"物权"这两个字连用都不能用,到一部完整《物权法》的通过,这表明中国社会现代文明的大进步。  相似文献   

5.
王英 《各界》2007,(11)
<物权法>中包括着非实体物的权利保护,包括了动产的物,以及用动产或不动产取得经营、投资以及收益的权利.<合同法>确立的"买卖不破租赁"的原则以及承租人对其租赁房屋的优先购买权,使得本质上为债权的房屋租赁权出现了物权化的趋势.为了使房屋原租赁权人与受买人之间不发生冲突,应采取房屋租赁登记制度并予以公示,以解决趋于物权化了的房屋租赁权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物权保护原则方面,本文主张超越平等保护与特殊保护之争,以"有效保护"为基准来对《物权法》做平衡解读。其中所谓"平衡",是指在宪法的基本经济制度与宪法的市场经济条款之间求得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物权法》虽然在保护农民利益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但其在内容、形式和体系等方面都还存在有一定的缺陷,需要在明确承认物权平等原则、明确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用益物权地位和流转权、完成农村土地的确权与权属登记、严格界定公共利益范围、建立以土地为基础的农民利益保护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8.
《物权法》是一部保护所有权关系的法律,同时也是一部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的与民生和个人息息相关的法律,与银行业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物权法》中涉及担保物权的绝大多数事项都与银行业直接相关,其中关于担保物权方面的变化对银行业防范与化解风险、促进银行业各项业务的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拟从《物权法》中关于担保物权方面的一些变化和发展来分析探讨这些变化和发展对银行业所造成的影响,并从银行业自身发展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浅释物权法     
基本概况物权法当中的“物”主要指动产和不动产。物权法主要解决三个问题“物”是谁的。物的所有者对这个物享有什么样的权利,其他人负什么样的义务。怎样保护物权,侵害物权的人要承担什么  相似文献   

10.
李长健  曹俊  朱正权 《学理论》2008,(12):20-23
《物权法》的颁布为金融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对于金融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它优化了金融生态法律环境,促进了金融市场繁荣与主体权利的发展;同时由于担保规则、登记规则等因素的变化也给金融业发展带来了挑战,提出了新要求,因此金融业应积极贯彻实施《物权法》,从法制层面、组织层面、体制层面、环境层面进行多维度的创新实践,促进金融市场的良性互动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不动产物权的公示方式为登记,《物权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不动产登记簿是物权归属和内容的根据;而动产物权的公示方式则为占有,《物权法》中规定的动产交付就是指占有  相似文献   

12.
按《物权法》中物的归属和物的效用的关系,可归纳为物权状态二元结构理论。运用物权二元结构理论为公式求解,则可以为诸多疑难问题发现入口和找到出口,且能定纷止争。将物权二元结构理论扩展到财产权二元结构理论,运用这个理论能够明确市场与政府职能的分工,主要是明确公权力与市场权利的边界,公权力管制的领域限于动态权利的行使。不仅论证了公权力管制的必要性,而且确立了公权力管制的对象,为防止公权力错位和缺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物权法》草案向社会公布,公开征求意见。物权法全面规定了物权类型体系,对于建立完整的民事权利体系具有跨时代的意义。《物权法》草案中的一些有争议规定,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本文从民法基本理论着手,对物权法定原则、物权行为理论、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以及土地使用权这些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物权法》草案在相关规定中之所以出现条文自相矛盾,其主要原因在于物权法的基本原则没有贯穿彻底,导致立法逻辑混乱,另外,立法者的理论前瞻性不够也是引起争议的原因之一。本文对此提出自己的主张。  相似文献   

14.
邓雯雯 《学理论》2010,(4):106-107
本文首先论述了林权和国有林权的权利属性,认为国有林权的物权属性不可动摇。其次,本文讨论了《物权法》的颁布对我国国有林权改革所产生的实质性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最后论述了目前在《物权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的问题和建议,以期为我国国有林权改革的实践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田亚锋  马凯 《学理论》2009,(6):94-95
经历七次审议,《物权法》最终以高票通过。可以说,这部法律的出台是经过各方充分酝酿的结果,有许多成功之处,如第一次明确提出把私人物权和国家、集体物权放在平等的地位上加以保护,细化了不动产登记制度,创设了新型浮动抵押制度、规定善意取得制度等等。但是,我们也应清楚的认识到其在调整对象区分、公共利益界定、遗失物领取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徐进  程飞 《学理论》2013,(22):139-140
物权法即用于保障人们物权的法律,它作为私法,通过赔礼道歉、返还原物、赔偿损失等方式对于物权加以保护,这些私法上的救济措施显然无法对可能侵害物权的行为加以预防与禁止,因此,刑法对侵害物权的行为施以刑罚,作为保护物权的最后一道防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陈鲁 《学理论》2014,(9):86-87
在我国公路事业的发展过程中,重建设轻保护的现象比较普遍,这严重阻碍了我国公路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公路产权的保护实有必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自2010年7月颁布实施以来,对物权的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物权法的相关规定和制度,对公路产权的范围、归属以及公路产权的保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一、物权制度的正义之维(一)物权法的基本任务是界定物权并规定使各人获得物权的规则"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如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物权制度亦以伦理上的正义性为生命,目前关于物权法是否违宪的争论其实也涉  相似文献   

19.
牛玉璞  郭义 《学理论》2009,(10):85-86
《物权法》第四编在创设诸如担保物权合同与担保物权变动的区分原则等一些新的制度规则的同时,大量吸纳并修改完善了担保法和担保法司法解释中的若干制度规则。本文通过对照比较物权法和担保法,从抵押权制度方面着眼,简要阐述物权法对抵押权制度的几方面改进。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虽然对物权征收(用)与补偿作了原则性规定,但我国物权征收(用)与补偿制度及其实践仍然存在不少有待完善之处。参照法治发达国家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尽快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有关规定研究制定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征收征用法》十分必要。当前,我国物权征收(用)与补偿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公共利益"界定的不确定性与缺乏必要的判定程序;征收(用)与补偿程序的正当性不足;补偿标准的高度含糊性,实际补偿过低;补偿方式较为单一,缺乏系统规范。完善的途径在于:统一征收(用)与补偿立法,使其系统化、统一化;明确征收(用)与补偿的基本法律原则,为征收(用)提供基本指导;健全和完善征收(用)与补偿的程序,提高程序的正当性水平;扩展征收(用)补偿的范围,明确和细化征收(用)的标准,完善补偿方式制度,加大保护被征收(用)人的权益保障力度;理顺征收(用)与补偿的救济制度,切实提供有效的权利救济管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