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建平 《现代领导》2007,(10):39-40
红拂夜奔 唐代奇女子不少.发生在这些女子身上的爱情传奇故事也多,但是若论眼光之独到、行事之果敢以及结局之美满,都无法和唐初的红拂相比。晚唐人杜光庭在他的传奇作品《虬髯客传》中,描述了红拂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大江东去:沉浸在历史中的思索──对晚唐咏史诗的一种描述成松柳(一)咏史这一诗体最早见于班团赞美孝女缇萦的《咏史》。但那从本质上来说,不是诗。“质木无文”,毫无诗意。魏晋六朝间,咏史诗“渐渐多了起来,《文选7)中已专列《咏史卜一类。此时也出现了不少佳作...  相似文献   

3.
晚唐著名诗人郑谷曾有诗云:“琴有涧风声转淡,诗无僧字格还卑。”((自贻》)晚唐诗人审美趣味于此可见一斑。与初、盛、中阶段比较,晚唐诗作有关佛教题材的作品较前期明显增多,据初步统计,《全唐诗》中有关佛教题材(以诗题为准,包括登临题咏寺院、赠僧访僧、参禅拜佛等内容)的作品共2136首,而其中  相似文献   

4.
提起《公安月刊》,不禁联想起晚唐诗人罗隐的七绝《蜂》和当代散文家杨朔的散文《荔枝蜜》: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我以为《公安月刊》十年来抱定“宣传公安、服务百姓”的宏旨大计,白手起家,匠心经营,大胆创新,不断进取,把公安法制的知识信息传给警界同仁;更把“平安幸福”的良方妙法送给千家万户,这不正是当代市场经济背景下难能可贵的奉献精神和工蜂品格的最恰当的意象和最真切的写照吗?1994年夏秋之际…  相似文献   

5.
胡垚  郑岁黎 《求索》2008,(11):179-181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鼎赫王朝,然自“安史之乱”,国运一落千丈,晚唐小品文于是怀着对苍生的同情和历史王道的使命感,大都张指朝政之弊。文人们在精神上也就陷入了信仰崩溃的困境。晚唐小品文中的嬉笑怒骂正是在这种困境中的“呐喊”,而在“呐喊”的背后,是深沉的自苦。晚明小品文相比于晚唐小品文在风格上倾向于轻灵隽永,崇尚自然本性。从晚唐到晚明,文人们找到了从“自苦到自救”的精神路径,这体现了中国文化儒道互补的内在联系,体现了中国文人面对历史的心境转变。  相似文献   

6.
张艳辉 《求索》2014,(4):140-145
五代闽国时期是福建诗学传统确立的一个奠基时代。这一时期,闽国诗学得到了全面发展,主要表现为:出现了以王延彬为核心的诗学集团;《泉山秀旬集》等书的编纂代表着地域诗学意识的萌芽;同时有徐夤、黄滔等人的宗尚晚唐或宗尚盛唐、中唐诗学理论的构建。闽国诗学的发展为宋代福建地区诗学的隆盛拉哥了帷幕。  相似文献   

7.
高人雄 《理论月刊》2024,(2):124-131
从文学地理视阈分析西夏乐府诗《杨柳枝》的文化属性,可以厘清西夏《杨柳枝》不仅是党项氐羌文化的表现,更是西北区域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杨柳枝》曲辞经历从北朝横吹曲辞《折杨柳》的五言古诗形式、南朝齐梁永明体形式、初唐盛唐五言近体诗形式、中晚唐七言律绝形式,至晚唐五代衍生为曲子词和词牌。西夏《杨柳枝》继承了民间传统曲调,特别是在西北地域流传历史悠久的《杨柳枝》曲子,又吸收宋金时期兴起于民间艺人的演唱经验,敷衍长篇,带和声,才形成今见用于传播宗教文化的曲子词。  相似文献   

8.
熊艳娥 《求索》2012,(4):135-137
陆龟蒙乃晚唐著名作家,也是影响深远的高士。从晚唐至今,每一个时代都不乏其接受者,苏轼则是其中最重要的接受者之一。他是发现陆龟蒙咏物佳作《白莲》的"第一读者",为此诗经典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基础。他在诗作中将陆龟蒙塑造成一个不惧权贵、傲骨铮铮的贫士,提升了其人格精神,使陆氏更容易被后人接受。在政治失意、生活困窘的境遇中,苏轼还接受了陆氏采食杞菊的襟怀和风节,从而强化了"杞菊"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9.
北宋人填词化用唐诗有一个独特的现象:除苏轼、周邦彦二人词不限于用晚唐诗,其他词人则多对晚唐诗情有独钟。欧阳修、李清照词特爱用韩偓诗,秦观词喜用杜牧诗,贺铸词爱用温李诗。晚唐诗中不少名句甚至被宋代词人反复多次借用。宋人填词用唐人诗句,已成为普遍的创作方法和技巧,但在诗歌创作上他们却从不愿轻易这样做。这种现象反映了北宋人对于填词的游戏态度,也反映了宋人对晚唐诗的由衷欣赏,以点化唐诗来标雅炫博。有学者认为宋词化用唐诗现象反映宋人欲以词来“祈求名于时和名于久”,这是一种文化误读。  相似文献   

10.
何况 《福建乡土》2011,(1):23-25
如果不经学历史的黄博士引领,我恐怕至今还不知晓,晚唐著名诗人韩偓的墓就掩藏在泉州的一片杂树林里,尽管我早就诵读过他的诗作。 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高高耸立的一座丰碑,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不衰,对其中这首七言绝句《已凉》当不会感到陌生:  相似文献   

11.
正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这是晚唐诗人李商隐《咏史》中的千古名句。意思是,纵观古今治国治家的经验教训,都是因勤俭而成功,因奢侈而破败。崇尚节俭朴素,力戒奢侈享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崇俭是治国之道。唐《贞观政要》中有这么一句话:"骄奢放逸,莫能终其善。"其意是,骄奢淫逸,就没有好的结局。这句话出自魏征,他总结自古亡国帝  相似文献   

12.
李商隱(八一三——八五八年),字義山,號玉谿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唐文宗開成二年(八三七年)進士。他是晚唐的傑出詩人,遺作有《李義山詩集》和《樊南文集》,留下了六百多首詩篇。這裏介紹的是他的一首七言絕句。題為《夜雨寄北》,寫的是懷人思歸的一般題材,沒有任何雕飾,却贏得了歷代士林的讚許,傳誦不衰。全詩云: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却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從唐宣宗大中五年(八五一年)起,  相似文献   

13.
前沿画苑     
《前沿》2013,(21):F0002-F0002
罗小波(1973-),男,土家族,先后毕业于涪陵师专美术系,四川教育学院美术系,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中国画学会会员,现为长江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有多篇论文和多幅作品发表于《美术观察》《美术大观》《艺术界》《美术界》等专业刊物。  相似文献   

14.
李玉赋简介 现任监察部副部长,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央纪委、监察部新闻发言人,北京师范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兼职教授。李玉赋系国家行政学院和数所重点大学的兼职教授;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三届理事,第四届常务理事。曾编著《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发达国家法律管理制度》等多部政治、法律和管理类书作,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法制日报》和《求是》等20多家报刊上发表理论和评论文章70多万字。  相似文献   

15.
提起“春蚕”,国人并不陌生。自晚唐诗人李商隐一首《无题》以来,“春蚕到死丝方尽”便已成为有口皆碑的千古绝句。经过千余年的流传与演变,在国人意识中,“春蚕”成为“乐于奉献”、“不计个人得失”之象征,也成为造福于民、不求索取的“公仆”之代名词。  相似文献   

16.
焦点人物     
《时事资料手册》2008,(1):73-75
孙道临 2007年12月28日,86岁的孙道临逝世。孙道临,1921年12月生,浙江嘉善人.毕业于燕京大学。他英语流利,精于书法,善钢琴,会唱歌,多才多艺,是有名的“江南才子”。1948年开始步入影坛。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孙道临参与了《雷雨》、《日出》、《家》、《茶花女》、《渡江侦察记》、《永不消逝的电波》、《早春二月》等100多部舞台剧和影视剧的演出.  相似文献   

17.
李春桃 《求索》2011,(5):250-252
《岭表录异》是晚唐五代记载岭南地区物产风物的重要笔记,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但至今为止,学界对此还缺乏专门的探讨。文章从自然地理、饮食风俗、商业经济、历史文化等不同角度,对此书作了系统考察,认为其所载蕴藏着丰富的史料价值,对研究岭南及相邻地区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当谈到要在工作中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时说了八个字:“形势稍好,尤须兢慎。”可谓言简意赅,字字如金,寓意深刻。“兢慎”一词见于晚唐诗人杜荀鹤的《泾溪》:“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履人。却是平流无石  相似文献   

19.
陈良运 《思想战线》2004,30(5):115-121
"词乃诗之余"的论调使词学难以获得相对独立的地位。从晚唐五代至南北宋时期,词学与诗学一直处于若即若离纠结不止的阶段,从欧阳炯《花间集序》到张炎的《词源》,完整地展现了这段纠结时起时伏的历史过程,而以《词源》为标志,词学终于艰难地获得了相对独立的地位。自北宋始词分二派,诗化论与本色论也随之并行发展,但在细节处不断相互纠结。以理论的思维辨析,"豪放"与"婉约"已无关词的文体形式,而是词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两种经典性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0.
种海峰     
《新东方》2014,(4):F0002-F0002
种海峰,男,陕西省白水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方向带头人,省级教学名师。陕西师范大学哲学学士、硕士,西安交通大学哲学博士。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主义6开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文摘》复印转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1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高校教材4部;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科学发展观视域下文化建设思想研究”,主持完成省社科规划基金课题5项。教学方面,主持建设省级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