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本质上体现了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精神。这个理论把实践标准运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中,构成了生产力标准。因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是生产力理论。邓小平的生产力理论观点深刻、内容丰富,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探析。 一、“根本任务”论。根本任务论,即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这是邓小平生产力理论的核心。小平同志说过,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圾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其中,解放、发展生产力是核心,是根本。因为,在现  相似文献   

2.
以发展生产力为标准创造企业新的活力范开勤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基本原理,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深化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们党用新的思想观点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而提出了要通过改革从根本...  相似文献   

3.
短论集萃     
邓小平哲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框架最近,学术界有关人士围绕邓小平哲学思想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进行了讨论。对于邓小平哲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框架,有不少人认为,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和哲学基础;坚持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统一,体现了邓小平尊重人民、尊重实践、尊重生产力三者的整体性,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全面性;坚持主体能动性和客观可能性的统一,指导人们在现代…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苏为鉴戒”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始于毛泽东。邓小平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的准确判断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原理和原则,形成了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重要标志。江泽民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期,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与中国新的实际和新的时代相结合,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性问题,从本质上深化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崭新的时代内容和特色,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经济的社会形态”的本意是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的社会形态的演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判断经济的社会形态的标准是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本质属性决定于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即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一般规律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造,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要倍加珍惜这一理论创造,增强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6.
运用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指导机务工作实践朱友文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突出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搞好经济建设。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和社会...  相似文献   

7.
在创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邓小平以革命家的魄力和理论家的勇气,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提出了许多全新的理论观点,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分配理论。一、坚持把促进生产力发展放在首位,走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革命的过程中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理论问题,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论断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别是当前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加快西部开发,走共同富裕之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传承》2016,(2)
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步探索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阐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思想,确立了社会主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任务,强调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基本遵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厦的根基。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不仅注重发展生产力,而且更着力关注发展生产力的“方式”。正是在发展生产力的方式问题上,邓小平发展了毛泽东的思想,并显示出他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独特思路和构想以及理论贡献。一、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1.
<正> 建国40年,我们不仅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而且大大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总起来说,就是现在已经有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它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是我们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所得出的基本结论,在这一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中,坚持和发展了一系列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观点,例如:关于以实践为标准来认识社会主义的理论观点;关于我国现阶段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观点;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困难,走自己的道路的理论观点;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集  相似文献   

12.
研究现实社会主义的科学视角:从解放与发展生产力出发──论邓小平的生产力社会主义观顾航宇从解放与发展生产力出发来研究现实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显著特征。从这一视角来研究社会主义,不仅仅是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上的更新,更重要的是...  相似文献   

13.
从理论和实践上来说,我党在1978年以后所提出的实践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三条标准从本质上讲是统一的,正是坚持了三者的辩证统一,才推动了思想解放的不断深入.这三条标准是围绕生产力这一核心内容从不同层次上展开的.实践标准从其基本内容上来看核心是生产力问题;生产力标准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其根本内容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则是以生产力为基础而构成的三位一体的可操作的具体标准.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命题。系统性研究和阐述这一重要命题,必须首先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结合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具体实践,从整体性视角阐明其逻辑进路。在理论特征层面,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主体的研究对象、以唯物辩证法为核心的研究方法共同构成了其理论特征的整体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进程,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变革的视角来看主要经历了奠基、开创、发展、创新四个阶段。在实践逻辑层面,根本目的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主要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核心要义是变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15.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科学体系,内容十分丰富。正如江泽民所说,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从十四年来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中,最本质的内容就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无论是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其核心问题就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相似文献   

16.
如何继承传统文化中的“优良”传统 ,首要的问题是如何界定哪些传统是“优良”的 ,哪些传统是不“优良的” ,这是我们在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以促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过程中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本文提出四个鉴别标准 ,即 :寻找真理性标准 ,发展生产力标准 ,发挥凝聚力标准和完善补偿力标准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探索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这一理论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唯一道路选择;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中国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三步走”是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步骤,是中国人民在新世纪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在新时期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这个当代中国的基本问题,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基础上,侧重从三个方 面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他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系统论述,开拓了马克 思主义认识论的新境界,使思维方式的变革成为中国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先导。他的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恢复 和发展了唯物史观的科学形态。他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理论、社会主义本质论和“三个有利于标准”,不仅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 展,同时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19.
刘锦屏  李田忠 《前沿》2011,(14):27-30
过渡时期总路线从酝酿至最终实施经历了一个重大的战略调整,即改造与建设并举、战略目标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双赢共进、方式上由迂回过渡向直接过渡的战略转变,这一调整是当时特定历史条件及中国国情下的必然选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拓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见证,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诸多值得反思和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探索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这一理论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唯一道路选择;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中国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三步走”是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步骤.是中国人民在新世纪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