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田必耀 《公民导刊》2012,(11):44-45
"电视问政看了没?"如今成为武汉市不少公务员的"见面语"。"电视问政"渐已成为武汉官方治懒治庸、与民众沟通的一个平台。今年,湖北、湖南、广东、河南等多个省市也相继组织开展"电视问政"。武汉"电视问政"由个案迅即演变成为一种现象,开始引起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2.
袁浩 《前进》2014,(8):64-64
<正>在武汉市日前的一场"电视问政"中,群众对个别干部现场答复的满意率仅为29%。一家门户网站调查显示:近七成受访者认为"百姓问政"沦为"真人秀"。为何本应拉近与群众距离、树立干部形象和政府部门公信力的"百姓问政"却遭遇信任危机?专家表示,"百姓问政"中,如何应对群众提出的困难和问题是一面镜子,折射的是干部"为民情怀"的多少。(7月14日新华网)古人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体察下情民情,把脉民众感知,乃执政之基。近年来,各种各样的"网络问政"、"电视问政"、"微博问政"等层出  相似文献   

3.
发端于武汉市的"电视问政"已推广至全国多地。通过"官、民、学、媒"等多角色在电视演播厅内面对面问政互动,较好地推动了曝光问题的解决,及时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呼声。"电视问政"正在成为地方党委政府搭建的地方治理新平台,但要进一步强化和深化"电视问政"的社会效用,必须认真厘清节目的属性、参与者角色定位、问政技巧方式,深究问题形成与破解机制等理念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4.
金宗志 《当代广西》2014,(15):34-35
正今年3月以来,南宁市刮起一场电视问政"风暴"。多位政府部门的"一把手"在电视镜头前接受舆论监督的"考问",对媒体曝光和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现场解答,承诺立行立改,接受群众评议,较好地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民生热点难点问题。电视问政是党委、政府与群众互动互信的沟通桥梁,是检验干部队伍作风和能力的"试金石"。自治区党委常委、南宁市委书记余远辉表示,电视问政就是要不怕  相似文献   

5.
廖海敏 《传承》2014,(7):82-83
微博问政是网络新媒体时代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的新课题,政务微博是党和政府创新社会管理的一种体现。党和政府选择政务微博作为政治传播的一种新形式,表明了政府与民众加强沟通的态度和与时倶进的思想。我们要积极化挑战为机遇,主动应对微博问政,推动党的执政能力提升并向现代治理结构转变。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8月25日晚上,浙江省舟山市人大常委会首次与市纪委、市委宣传部联合开展电视问政,主题是"改善审批环境,打造‘三最城市’"。一个半小时的电视问政,通过舟山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FM97交通经济广播""海洋宽频网""无限舟山"手机客户端等平台进行了同步直播,并通过问政热线、官方微信等渠道进行了同步互动,创下了舟山市人大历史上的开放度之最。2016年初,舟山市提出了打造全省审批环节最少、速度最快、效率  相似文献   

7.
从2011年开始,湖北省武汉市开展了"电视问政"活动,邀请群众做"考官",干部当"考生",把一个个突出问题活生生地展现在千万电视观众面前。专家指出,"电视问政"不是让老百姓发通牢骚、出个气就完了的,更重要的是要形成彻底解决问题的常态机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回溯电视问政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进行梳理推行电视问政典型地区的问政形式、问政内容与问政特点,总结当前问政的考核评价机制、整改落实机制两个方面的实施效果,尝试为电视问政把脉诊断出深层次问题,并提出未来深化改善的宗旨性建议,最后对问政所能孕育的公共行政未来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正>武汉并非电视问政的首创者,但把电视问政弄得如此声势浩大、风生水起的却似乎武汉一家。武汉电视问政已延续三年,由最初的一年一次,已发展到一年两次、一次五场,大有连续发展下去之势。每年武汉电视问政之时,便是国内媒体蜂拥而至之时。媒体的大幅度报道,更加助推了这一档问政节目知名度的提升。但检视媒体的报道,少见深度的思考,多见浅显的颂扬。作为一名曾经的问政参与者和密切关注者,本着质疑是为了完善的态度,我在此表达一下自己对电视问政的管见。  相似文献   

10.
张玉勤 《人民论坛》2012,(17):44-45
网络问政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政治民主进程和政治文明发展。但同时,网络问政非理性现象、网络"伪民意"以及西方敌对势力的渗透也使得网络问政存在一定的现实风险,建议加强网络问政制度化建设,疏通网络问政渠道,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网络执政水平,推进网络道德建设,增强民众网络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11.
世说新语     
《当代广西》2014,(2):9-9
正电视问政到现在,慢慢很多官员就"油"了,应对的方式多了。不过,你"油"就必然得低分,分数是不留情的。——在经历了武汉电视问政的第三个年头后,针对是否"只是一场秀"的质疑,武汉市纪委书记车延高这样回答现在中国没有真正的银行家,银行家都成了收费家。因为银行已变成了高速公路,把存款和贷款两头堵上,钱只要从银行一经过,银行就坐地  相似文献   

12.
<正>我以特邀评论员的身份参加了武汉市治庸办主办,武汉电视台承办的以"治庸问责,优化环境"(2011、2012年)和"转变作风,优化环境"(2013年)为主题的"十个突出问题"电视问政的十多场点评活动。作为一名参与者,不仅在电视现场受到教育,活动之后,也有一些思考:在新的形势下,传统媒体、政府、民众怎样互动,政府官员该如何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特别是面对电视媒体,该如何有效表达,都是一些新课题。我将参  相似文献   

13.
6月9日,崇左市启动问政工程暨百名科长作风评议活动,把全市51个窗口单位以及推选出来的100名科室或窗口岗位主要负责人作为实施对象和评议对象,通过抓好"亮政、施政、督政、问政"等四个关键环节,采取组织问政、现场问政、电视问政、网络问政、评议问政等方式,重点解决行政不作为、  相似文献   

14.
电视问政为公众提供了有效的政治参与和监督平台,其提高了监督和问责政府行为的互动性、及时性与针对性。电视问政可以被看作为小型公共能量场,武汉市电视问政是这个能量场的一个典型案例。通过武汉市电视问政,看到了话语民主取得的成效,同时也发现了话语民主实现存在的障碍。因此,应以语言为媒介、以商谈为原则、以个体自由平等为条件、以公共领域为实现场所,不断强化民主参与措施,促进公众话语民主实现,进而从理论层面指导武汉市电视问政实践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5.
刘宏森 《传承》2011,(15):30-31,63
网络问政是政府通过互联网了解民情、汇聚民智,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新型执政方式。网络问政是信息双向流动的过程,官员既问政于民,民众也求答于官,通过官员与网民的对话,实现政民互动,构建和谐。在正视"网络问政"的不足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网络问政的常态化制度化进程,将有助于执政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  相似文献   

16.
李威 《大连干部学刊》2011,27(12):40-43
近年来,网络问政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解读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使得政府与民众的信息交流更加透明顺畅,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网络问政是信息社会的一种新生事物。对于我国行政管理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网络问政在我国政府管理工作中已经开始运用.但是其发展还存在一些现实困境。如网络法律缺失,问政缺乏保障;网络监督缺位,问政信息不安全:网络社会虚拟,问政者身份识别缺失;网络舆情泛滥,问政信息真假难辨等。因此,必须找出相应的解决路径,从而提升政府的民主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17.
“电视问政”已经成为武汉市治庸问责、沟’通政府与民众,改善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一个平台,受到舆论的广泛关注。2012年3月1日,武汉市交委、城管局等27家单位主要负责人通过新闻发布会,分别就规范出租车营运秩序、查控违法建设等“十个突出问题”,郑重向社会做出了整改的公开承诺。  相似文献   

18.
<正>信息时代人大及人大代表发挥网络监督作用,有助于进一步解决部分人大代表与民众联系不够紧密,了解社情民意不够及时,普通民众问政渠道不够通畅,以及部门国家机关施政过程不够公开透明等问题。关注民生,了解民意,了解选区社会成员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向国家机关反映人民呼声,并提出意见和建议是人大代表履行职责的重要内容。当今社  相似文献   

19.
刘根生 《群众》2011,(2):45-46
在南京,不少政府职能部门领导是冒着汗迎来了2010年。大冷天里“冒汗”,缘于直播问政。从2010年¨月22日至2010年12月22日,南京800万市民在电视上直击了一场又一场“岁末问政”:南京市纪委、市监察局、市纠风办联合组织了“向服务对象述职、接受群众评议”多媒体直播,南京市工商局、公安局、城市管理局等10个政府部门经历大考,520余万群众通过网络、电话、电视、报纸等平台给政府部门“打分”。  相似文献   

20.
正一场火药味十足的电视问政,成为西安街头巷尾的热议话题。4月8日晚,西安市首档电视问政节目开播,面对现场观众的直言发问、暗访短片的触目惊心,以及特邀观察员的犀利点评,被问政单位——西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负责人4次现场致歉、11次公开承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