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4月24日下午,省人大常委会召开市、州人大常委会主任座谈会,交流如何做好我省设区的市、自治州人大依法行使地方立法权的准备工作。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陈伟根出席会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明确地方立法权限和范围,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今年3月,修订后的立法法正式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座谈会上,已经开展地方立法工作多年的长春市、吉林市、延边州介绍了地方立法工作的一些具体做法和经验体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10月25日,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召开设区的市立法工作会,传达第二十二次全国地方立法研讨会精神,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建国关于加强设区的市地方立法工作会的讲话精神,并就明年设区的市立法计划制定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蒋笃运出席会议并讲话。目前,河南省已经有17个设区的市具有立法权。各设区的市  相似文献   

3.
正新《立法法》实施一年多来,在省委、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和相关市(州)党委、人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新获立法权的四平、辽源、通化、白山、松原、白城和延边州机构全部到位、人员全部到位,全省设区的市地方立法工作顺利起步,正在有序开展。省人大常委会党组高度重视做好设区的市行使地方立法权工作,省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于去年7  相似文献   

4.
正9月9日9月8日召开的第22次全国地方立法研讨会信息显示,在新赋予地方立法权的273个设区的市、自治州、不设区的地级市中,备省、自治区已经确定可以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的263个,占963%;尚未确定的设区的市也正在积极推进相关工作。据了解,目前已经确定行使地方立法权的设区的市普遍设立了人大法制委员会和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已经行使地方立法权的设区的市已经陆续开展地方性法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3月,新修改的《立法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同年7月,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决定,焦作成为首批获得地方立法权的设区的市之一。获得地方立法权,对于推进焦作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推进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具有重要意义,开启了焦作民主法治建设的新篇章。获得地方立法权以来,焦作市人大常委会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在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相似文献   

6.
<正>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是2015年新修订的立法法的重要内容。立法法修改后,原49个较大的市地方立法权一举扩容到全国284个设区的市,力度不可谓不大。同时,立法法也明确规定,设区的市的地方性法规须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虽然原立法法对较大的市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也设定了前置批准程序,但因为立法法修改后对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的审查内容及标准相较之前发生了明显变化,立足于省、自治区人民代  相似文献   

7.
<正>"设区的市"可以立法了。这是继30年前"较大的市"可以立法之后,地方政治生活和基层政权建设的一件大事。2016年是白城市法治建设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诞生了白城市第一部地方性法规——《白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2015年7月30日,吉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批准全省设区的市可以行使地方立法权。省编办随即同意设立地方立法机构,增加地方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3月,新修改的《立法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同年7月,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决定,焦作成为首批获得地方立法权的设区的市之一。获得地方立法权,对于推进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推进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具有重要意义,开启了焦作民主法治建设的新篇章。获得地方立法权以来,焦作市人大常委会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在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立法之要,首在得人万事开头难。特别是由于立法工作的政治性、专业性、理论性、实践性很强,新获得立法权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省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员、常委会法工委主任孙首峰带领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一行来到通化市,对设区的市行使地方立法权准备情况进行调研。通化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田锡军就开展地方立法工作的认识、立法需求和立法能力情况以及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和建议向调研组进行了汇报。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刘洋,市人大常委会各委(室)主任,市政府法制办、市城建局、市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明确地方立法权限和范围,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根据四中全会精神,2015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根据修改后的《立法法》,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已下放到"设区的市"。过去只有省会城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及经济特区所在市共49个市拥有地方立法权,现在全国282个设区的市都有地方立法权。从世界范围看,人口超过百万的城  相似文献   

11.
正这次地方立法工作交流会开得很好,这是适应扩大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新形势新任务的一次尝试,对推动地方立法工作具有积极意义。借此机会,我讲两点意见,与大家交流。一、今年上半年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思路今年以来,省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省委转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各项立法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积极成效。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2.
正自我省设区的市获批行使地方立法权以来,已经出台了若干部地方性法规。而县级人大常委会在没有立法权的情况下,如何配合好市级人大常委会参与地方立法工作,也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就此,记者专访了滨州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员朱万春。县级人大常委会是地方立法的重要一环,不能当"甩手掌柜"记者:县级人大作为没有立法权的地方权力机关,同时也是地方立法工作中重要的参与者,那么在您看来县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地  相似文献   

13.
正全国人大依法赋予设区的市拥有地方立法权,极大地调动了地方人大立法工作的积极性,从机构设置、人员配置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程序立法出台后,实体立法工作逐步陆续展开。笔者从立法工作者的角度,对如何做好设区的市的立法工作进行探讨。一、深入研究,合理划分立法类型设区的市拥有的立法权属于半个立法权,因为立法后还得经过省一级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这样  相似文献   

14.
2015年新修改的《立法法》明确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使地方立法权从原先较大的市下放到设区的市,设区的市成为一个独立的立法层级。新的《立法法》赋予其立法权给设区的市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自2015年至今,设区的市拥有地方立法权已4年多,在近几年的立法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文章将以山东省设区的市为例,通过统计山东省4年多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的数量,分析研究山东省设区的市在立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正式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这意味着设区的市地方立法将呈爆发式增长,如何提高设区的市立法质量就成为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重大课题。行使地方立法权,对于设区的市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我们认为,设区的市开展立法,尤其是对刚获得立法权的市而言,工作中的主要矛盾不是解决立法数量问题,而是立法质量问题。基于这一考虑,我们  相似文献   

16.
李飞 《中国人大》2020,(2):17-19
2015年修改的立法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2018年宪法修正案对此进行宪法确认。各省(区)人大常委会的审批指导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也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一些地方也反映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省级人大常委会审批时对合法性标准的把握问题;二是省级人大立法与设区的市人大立法权限交叉、重复立法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完善立法体制,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随后修改的立法法赋予所有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使我国享有地方立法权的主体由原来的49个,扩大到了现在的284个。一、有限的扩容地方立法权主体扩大到所有设区的市,扩容的意义如下。(一)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国家治理改革开放以来,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土地制度改革、吸引外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明确地方立法权限和范围,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并强调"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2015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立法法修正案规定将地方立法权扩大到所有设区的市。到2016年7月,全国新赋予立法权的273个设区的市、自治州、不设区的地级市中,已有263个可以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设区的市从被赋予立法权,到能够立法、立良法、出精品,面临许多理  相似文献   

19.
正2019年1月17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中提到,2018年人大常委会在制定小规模食品生产经营管理规定时,探索"小切口"立法,不再分章节,内容简洁明确,便于理解和执行。"小切口"立法一经提出,便引发社会的关注。这一做法也为设区的市立法探索开拓了思路,提供了启示。自2015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修改通过立法法赋予所有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以来,设区的市就面临着如何立法、如何立务实管用的法的问题。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立法权在设区的市得到了普遍行使,出台了一批切合地方实际的法规,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确保改革发展于法有据作出了积极有益的  相似文献   

20.
正地方立法是实现地方治理法治化与规范化的重要保障。修改后的立法法改进了立法权结构配置,一方面扩大了地方立法权主体,赋予所有设区的市以地方立法权;另一方面限缩了设区的市立法权限,将立法事项范围限制在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三个领域。结合其他法律法规和地方立法实践来看,设区的市地方立法事项范围及其相关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并面临新的问题和任务。一、地方立法体制法治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