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张耐冬 《人民论坛》2012,(18):78-80
唐太宗一方面希望与大臣共治天下,一方面又对他们不放心。他是怎么从"钓鱼执法"到解开心结、下放权力的呢"一穷二白"的皇帝向大臣学习统治经验唐太宗李世民在位前期,出现了政治清明、百姓安居的"贞观之治",成为后世君王效仿的楷模。回顾"贞观之治"的建立过程,确立理性的执政原则,坚持以民为本,是最为关键的一  相似文献   

2.
正民间流传一则轶闻,明朝皇帝朱元璋有一次对几位大臣进行警示教育:若老老实实地当官,守着自己的俸禄过日子,就像守着"一口井",井水虽不满溢,但可天天汲取;反之,就有被砍头的危险。古往今来,一笔简单的"井水账",有的人算得清清楚楚,诸如守着青菜过一生,终年不  相似文献   

3.
目前,网络媒体甚至纸质媒体中出现了一种新兴的"被"加双音节动词格式"被XX",与正常的"被"字被动句有所不同,它表达了在不知情、非自愿的境况下遇到的不真实的事情,在修辞上具有一定的讽刺性和调侃效果。"被XX"是一种"非法"结构式,能否成为现代汉语"被"字被动句的固定用法,尚需时日证明。  相似文献   

4.
李康澄 《人民论坛》2010,(3):128-129
目前,网络媒体甚至纸质媒体中出现了一种新兴的"被"加双音节动词格式"被XX",与正常的"被"字被动句有所不同,它表达了在不知情、非自愿的境况下遇到的不真实的事情,在修辞上具有一定的讽刺性和调侃效果。"被XX"是一种"非法"结构式,能否成为现代汉语"被"字被动句的固定用法,尚需时日证明。  相似文献   

5.
《群众》2015,(10)
<正>《明史杂俎》记载,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问群臣:"天下何人最快乐?"答案五花八门,无外"功成名就""金榜题名""富甲一方",朱元璋听后不以为然。一个叫万钢的大臣答道:"畏法度者最快乐。"一语惊众人,朱元璋也颇为满意。以史为鉴,封建帝王的法纪观虽有历史局限性,但对我们今天的从严治党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朱新宁 《群众》2014,(6):74-74
<正>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经讲过一个流传至今的"一口井"的比喻,对大臣们进行警示教育:一个人老老实实当官,守着自己的俸禄过日子,就好像守着"一口井",井水虽不满,但可天天汲取,用之不尽。《淮南子·道应训》记载了鲁国宰相公仪休"守井"的故事,有个人了解到公仪休最爱吃鱼,便投其所好给他献上了一条鱼。可公仪休  相似文献   

7.
言吾闽20世纪上半叶之诗者,莫不盛称同光体。同光体者何?石遗陈衍云:"同光体者,苏堪与我戏称同(同治)光(光绪)以来诗人不墨守盛唐者。"又云:"同光体风格可分为清苍幽峭与生涩奥衍两者。前者其诗:字皆人人能识之字,句皆人人能造之句,及积字成句,积句成韵,积韵成章,遂无前人已言之意,已写之景;又皆后人欲言之意,欲写之景。后者则多追求语必惊人,字忌习见。"吾人韪前者而否后者。同光体仅闽诗之一流派耳。或以为闽诗皆陈衍之徒,则误矣。清末民初,"诗界革命"之说,风行全国,时代潮流,无可抗拒。所谓:"新世  相似文献   

8.
杨晓波 《理论月刊》2012,(10):77-80
上世纪末汉语诗界"字思维"大讨论中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将"字思维"等同于"字象",理解过于狭隘;二是割裂了"汉字思维"与"汉语思维";三是夸大了汉字表意性在诗歌中的作用。故本文认为"字思维"是一种以单音节汉字为基本单位,音、义、形三者在意合建构机制下相联系、相制约的诗性思维方式。该思维方式决定了汉语诗歌的形式、内容与风格。而这种"字思维"随着汉语的欧化与白化,在新诗中已逐渐消解。  相似文献   

9.
中国学界对于中国古代女性意识的研究,大多基于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分析;但事实上,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女性人物在政治实践中也表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北宋著名女主刘太后在长达11年之久的垂帘听政期间,即在封建男权社会的政治大背景下,通过改立年号、提高仪礼规格、颁布诏令法律等途径和方式,表达了她与男性皇帝共治天下的政治欲望与"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性意识。她在政治上欲与仁宗皇帝"二人同圣",在家庭关系中主张"夫妇齐体",甚至企冀把这种女主与男性皇帝共治天下的格局延续后世,成为中国古代女主政治人物中具有强烈女性意识的一位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0.
<正>读《庶斋老学丛谈》,看到一个故事:北宋仁宗皇帝赵桢在位期间,后宫嫔妃很久没有升迁,很是不满,便多次向宋仁宗提出申请,仁宗每每以没有先例,大臣们不会同意相辞。妃子们不信,说:"圣人出口为敕,谁敢不从?"一试,大臣们果然上奏说没有依据,再试,  相似文献   

11.
所谓“无题诗”,从字面上看就是没有题目的诗。有些诗人待诗情来了就先将诗写好,题目芝加不上就不加了。还有一种情况,诗人的意思不想或是很难用一个题目概括,索性便不加囹目了。除了用“无题”作题目的,有的诗用第一句诗开头的两个字作题目。实际上也是无题诗。还有的诗用“古风”、“拟古”、“咏怀”、“救遇”这类字眼作题目,但这些题目意思太笼统,所以电等于是无题诗c其实,中国最早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以第一句的前两字为题.就可算是无题诗。但习惯上仍是*那些标出“无题”二字的诗当作】题诗。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集里¥…  相似文献   

12.
6月30日,日本防卫大臣久间章生说了一句让自己后悔终生的话:"美国在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或许是无奈之举。"这句被日本人理解为"替美国在日本投掷  相似文献   

13.
<正>陈毅元帅写过一句诗:"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其对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颇有启发意义。"当面敢批评","敢"字很重要。和其他工作一样,批评有时可能会碰钉子,言者谆谆听者藐藐;有时可能会被误解,好心当作别有用心……面对此种境况,就得有耐心,有勇气。触龙说赵太后,在  相似文献   

14.
《天津政协公报》2012,(5):56-56
<正>有些历史小说将慈禧太后也称作"太后老佛爷"。实际上,"老佛爷"的称号不是慈禧专用的,清代历届皇帝的特称都叫"老佛爷"。历史上的帝王除了有"庙号"、"谥号"、"尊称"以外,有些帝王还有"特称"。如宋代皇帝的"特称"叫"官家",明代皇帝的"特称"叫"老爷"。至于清代帝王"特称"为什么叫"老佛爷"?这是因为女真族首领  相似文献   

15.
《诗品》上品曹植条昭示出了钟嵘丰富的诗学理论。钟氏认为曹植诗"源于《国风》"、"情兼怨雅"而"骨气奇高",正是其所推崇的充满"性情"而兼具"风力"之说;钟氏评价曹植诗如"鳞羽之有龙凤"、"音乐之有琴笙",符合其自然"直寻"的诗学追求;钟氏认为曹诗如"女工之有黼黻"而颇具"滋味",符合其诗学理论的"诗之至"理想。  相似文献   

16.
在初唐诗坛上,出现了一批吟咏公主庄园宅第的诗歌。这些诗歌随皇帝携帝后群臣游赏公主的庄园宅第或文人私访公主庄园而产生,大多属于应制诗,一度被视为内容贫乏的歌功颂德无病呻吟之作。然而如果我们仔细地品味它们,便会发现它们在大致相似的外表下隐含着诗歌发展的新动向,为盛唐诗歌高潮的到来起着搭桥铺路的作用。一描绘山水美景,使游宴诗的内容转向山水武周后期,宫廷诗趋向娱情化,题材逐渐扩展到山水。到中宗朝,喜爱文学并热衷于游山玩水的中宗皇帝常率修文馆众学士登山临水,频频出游大臣公主的庄园别业,他们的庄园别业,尤其是公主的庄园…  相似文献   

17.
慎己所好     
正有清一代,皇帝吃个饭、用个膳,讲究也是蛮多的,其中就有"吃菜不许过三匙"的家法——皇帝如果吃哪道菜一旦超过三口,执法太监就会高喊一声"撤",这道菜立马就被撤下,而且十天半月之内,即使皇帝再想吃这道菜,也不会出现在膳案上了。对皇帝定下如此严格的家法,据说是因皇帝的饮食嗜好也是"核心机密",不能为外人所知,再亲近的人也不  相似文献   

18.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儿时,每到中秋节,妈妈便教我念这句诗。那时我们搬个小凳子,坐在院子里。感受徐徐吹来地凉风,听着唧唧的虫鸣声,望着如皎的圆月。她总会对我念:"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句诗。当时的我不知道什么是"天涯",更不用说"此时"了。在此刻我总会看见妈妈的眼中,流  相似文献   

19.
《黄埔》2016,(3)
正鉴赏群峰里面有主峰。一幅好的书法里,大概都有重点字,也可以叫做"字眼"。那么,这幅书法里,哪个字是"字眼"呢?观赏一眼就可以看出一个大字:"惊"。这个字是表现诗意的要害字。表现了当时诗家愤怒到了极点,非发泄出来不可!"青松怒向苍天发",下决心要搞一场让世人皆惊的运动!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7,(24)
<正>秋,在诗人的眼里见到了诗心;在画家的眼里感受季节的变化;在作家的笔下说故事;在农人的锄下收成;在音乐家的音符里重构世界。此刻正值秋末,临冬之际,我想起某次音乐会上,我以另个笔名所写下的音乐情境:音乐可以帮助我们追回一段可能差一点就忘记的梦境、一个字、一句诗、一个音符、一段音乐,或者是一个画面,看"她"是跑在我们哪个记忆层面。总有我们忘不了的画面。我们的表情可以伪装,可是,眼神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