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地方政府创新的驱动模式——地方政府干部视角的考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由地方政府推动的创新是一个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风向标,地方政府创新的发展特征可以展现出这个国家的政治文化和政治发展活力.以"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2007-2008"年度20个地方政府创新获奖项目为研究单位,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和分析地方政府干部对本地政府创新项目的认知和态度,从创新动因、创新动力和阻力、创新价值取向、创新的参与性和可持续性五个方面出发,得出研究结论:由地方政府推动的改革创新具有突出的"低风险取向",创新过程中公共参与不足,地方领导的"精英作用"和基层政策空间是推动地方政府创新的主体力量,创新的可持续性也主要取决于能否获得体制内的认可和支持.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为观察和判断中国政府改革和政治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信息.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多案例比较的视角,从中国地方政府创新获奖项目中选取"岗位任前公示制度"、"幸福江阴"、"效能建设"三个案例,探索中国情境下扩散较快的政府创新所具有的基本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概念较为简单、操作较为简便、短期效果较为明显、采纳成本较为低廉、受益群体广泛、社会阻力较少的政府创新更加容易扩散。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多案例比较的视角,从中国地方政府创新获奖项目中选取"岗位任前公示制度"、"幸福江阴"、"效能建设"三个案例,探索中国情境下扩散较快的政府创新所具有的基本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概念较为简单、操作较为简便、短期效果较为明显、采纳成本较为低廉、受益群体广泛、社会阻力较少的政府创新更加容易扩散。  相似文献   

4.
项目管理能力是任何现代政府都不可或缺的能力,对于面临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中国政府来说尤为必要。现代项目管理在我国政府部门中的运用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诸多问题,项目意识和项目管理能力相对低下。政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升政府项目管理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中国政府管理创新的突破口和内生动力源,建设项目导向型政府组织是中国政府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入世"与地方公共管理体制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通常认为"入世"会给中国政府管理带来影响,这一点可以从两方面加以理解.一方面,WTO要求成员国接受新的原则和规则,因此,我国首先面临调整法律体系框架与其适应的问题;另一方面,"入世"意味着中国政府管理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也就是说中国一旦加入WTO,不但要适应中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必须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的需要,因此,中国政府又面临着通过管理创新来提高政府能力的外在压力.  相似文献   

6.
《行政论坛》2018,(6):66-71
20世纪以来,基于行政理论、经济理论和民主理论的西方政府改革,呈现统治职能的非人格化、管理职能的刚性化和服务职能的扩大化等特征。进入21世纪,中国政府发展为应对"现代化"和"后现代"两个历史阶段的高度叠加,在兼顾"管理补课"和"改善服务"的问题上,整合20世纪以来西方政府改革的三种价值取向,形塑了较为均衡的地方治理风格。当下,在构建国家治理体系进程中,地方政府改革和发展的"三合一"模式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创新是解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变量,业已成为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研究中的重要议题。已有研究揭示了两种最具显示度的创新机制,即"自主探索"和"设计试验"。党的十八大以来,地方政府"自主探索"的范围、幅度和可能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但是地方政府创新出现了不同于"自主探索"与"设计试验"的新形态,即"请示授权",而且这一新形态已经获得湖南、山东、山西、浙江、内蒙古等五省(区)的制度确认,可能成为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一种新趋势。作为"自主探索"与"设计试验"的重要补充或综合,"请示授权"将纵向政府间的非正式互动纳入了正式的政府过程,是实现"顶层设计"与"地方探索"良性互动的一种可能路径,它或将在实践中进一步厘清纵向政府间的职权边界,型构一种新的纵向政府间关系,即基于纵向政府间的职责分工进行权力配置,该集中的权力必须集权,该下放的权力彻底分权。  相似文献   

8.
围绕陕西省岚皋县"卫生院住院全报销制度"案例,文章试图对中国政治场景下"父爱式政府创新"的主要特征、运行逻辑、内在缺陷等问题予以剖析,进而从理论上讨论现今中国政治体系中党政主要官员、官僚体系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模式。尽管"父爱式政府创新"对于增强中国现有政治体系的韧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其发起的偶然性、目标的有限性以及结果的不确定性均使其绝无可能应对体系性的社会压力激增问题,因而,从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父爱式政府创新"具有很强的过渡性色彩。本文的探讨是初步的,文章没有深入探究"父爱式政府创新"所涉及的复杂的官僚体系内部过程,也没能对不同程度和类型的"父爱式政府创新"予以比较分析。文章的主要价值在于将"父爱式政府创新"分析视角引入到中国政府创新的学术讨论中来,并希冀引发学术界对中国政府创新现象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作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9.
《行政论坛》2018,(2):63-72
政府绩效管理作为提高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实现GDP、财政收入等显性绩效增长的同时,社会公平、环境可持续发展、人民幸福等隐性绩效被定格为副产品,从而引发愈演愈烈的价值冲突。以往基于时点的探究过于微观,难以呈现问题的全貌,这需要立足于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长河中,重新审视中国政府绩效管理的发展脉络来寻找答案。文章基于PV-GPG模型的纵向价值建构,梳理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绩效管理的演化历程,划分为效率型价值的崛起、效率型价值主导与民主价值的萌生、效率型价值与民主价值逐鹿中原和多元价值的冲突与共存等四个阶段。其演化动力包括内生动力和外生动力。新时期中国政府绩效管理演化经验与启示是:其演化过程究其本质是在公共价值指引下的自我重塑过程,其价值体系从单一、稳定转向多元、动态,其管理由"控制取向"向"治理取向"转变,其运行具有很强的首长意识,其实践从个别地方试错到地方群体创新再到地方群体创新与中央顶层设计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在国际市场大米紧缺、价格大幅上涨的背景下,中央再出调控政策在全球粮价屡创新高、粮食库存连创新低的背景下,温家宝总理一句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显示了中国政府在粮食供给方面的深刻自信。这源自2003年新一届政府上任以来  相似文献   

11.
演化范式下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可持续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国宪  孙斐 《公共管理学报》2011,8(1):104-113,128
地方政府创新不仅是世界范围内政治经济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和趋势,也是推动我国政治-行政改革的主要手段。本文在梳理地方政府创新相关文献、分析中国地方政府创新案例的基础上,基于演化范式对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可持续性进行了理论探讨。首先,本文重新界定了地方政府创新可持续性的内涵;其次,研究了其演化路径与内容,指出了地方政府创新可持续性的四条演化路径和三个方面的内容;然后,分析了其内外部决定因素,总结出地方政府的适应性学习、"政治企业家"精神、知识累积、创新的路径依赖、多样性选择主体的内生需求、知识外溢与竞合、创新嵌套的行政文化和技术创新等八个决定因素;最后,构建了地方政府创新可持续性的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12.
不断推进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创新是破解当前公共服务供给困境,构建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从政治制度、社会需求和资源支撑等视角出发,构建了中国情境下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创新驱动机制的分析框架,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的方法,对"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下公共服务创新类项目进行了系统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在中国情境下,晋升激励是引致地方政府创新成功的充分条件,领导支持是驱动地方政府创新成功的必要条件;而在创新的代表性路径中,公民参与和媒体报道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和改革本身的难度对创新工作的影响有限;行政主导型、需求诱发型和多方互动型的创新模式是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创新时选择的主要路径模式。未来中央应更注重从制度层面激发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的创新热情,降低社会公共服务需求的政府进入门槛,同时应注重激发公共服务创新要素组合的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constructs a typology of innovation from the winning nominations of local government innovation award programs in the US and China, two countries with histories of subnational policy innovation, to reveal what types of policy initiatives local officials believe will improve governance in each country. I argue that improving governance is important as it serves as a main source of modern political legitimacy, regardless of regime type. To analyze if ideas of good governance differ by regime type, I classify local government innovation into six thematic areas, and then examine how each of these are expected to improve governance and thus contribute to political legitimacy. In China, I find that the predominant local innovations are in the area of governance and management, which demonstrate that government officials believe that reforming the democratic governance process will solve governance problems and enhance political legitimacy. In the United States, however, economic, social, 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areas occupied a larger proportion of government innovation, illustrating that local officials pay more attention to enhancing political legitimacy through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and quality of government services. This analysis shows that ideas of good governance, as revealed by local government innovation awards, differ across these two regime types. Although government officials in both regimes desire improved governance as a way to enhance political legitimacy, what that means in each country differs.  相似文献   

14.
Based on samples of 217 of the best applications to the Ford Foundation‐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 innovation awards and 33 of the best applications to the Institut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of Canada's management innovation award, both between 1990 and 1994,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nature of public management innov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Some of the issues examined are (1)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 sector innovations, (2) where in the organization innovations originate, (3) whether innovations come about as a result of planning or groping, (4) the obstacles to change innovators faced and how they overcame them, (5) the results achieved by these innovations, and (6) whether these innovations were replicated. It is found that, despit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ongressional and parliamentary government and the different problems being addressed, the patterns of innovation are similar in the two countries. © 2000 by the Association for Public Policy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5.
经验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转型带来的权威危机和管理性危机对中国地方政府公共权力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形成了严峻的挑战。面对危机情势,各级地方政府在公共管理的权力结构、制度与技术安排上进行了多项治理创新,通过对地方政府的治理创新的比较分析,笔者认为,中国地方政府的创新实践推动了地方治理变迁,地方治理正趋于取代地方管理。但是,这种可选择性替代路径仍然是地方政府主导型的,最终起作用的仍然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的创新符合整体性改革的发展方向,并将有力地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sets out to describe recent approaches to strengthening local government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World Bank's Municipal Management Programme (1985–95) in Sri Lanka. The article examines a number of innovations adopted within the programme that are of general relevance to the task of strengthening local government throughout the developing world. The article briefly outlines the background to the present system of local government showing that, whilst existing structures and functions remain relatively weak, a number of important innovations have been introduced to assist with the process of strengthening local resource mobilization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in service delivery, and enhancing certain aspects of accountability, particularly those areas concerned with the allocation and use of public funds. Since a number of these innovations have wide applicability to the process of local government strengthening and reform it is hoped that this article will demonstrate the practical relevance of certain key innovations for practitioners and policy makers elsewhere. © 1997 by John Wiley & Sons Ltd. Public Admin. Dev. Vol. 17 : 251–265 (1997). No. of Figures: 0. No. of Tables: 0. No. of Refs: 13.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presents two new sets of information regarding local government innovation. Using survey techniques, the research establishes a list of 22 modern local government innovations and identifies what are considered by local government professionals to be the top three mainstream local government innovations and cities leading in their usage. The research uses statistical techniques and previous research on the topic to test what effect factors related to the 100 most populated U.S. cities have on innovation usage. Among other variables, consistency, the population size, size of the advantaged population, and number of Democratic voters are found to be positively related to innovation on usage by cities.  相似文献   

18.
地方政府作为正式制度供给的主体之一,在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而又重要的作用。以温州民营经济发展为背景,实证描述和分析了地方政府政策在突破旧制度约束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显著跃迁性的特征。温州地方政府适时的政策创新,促使民营企业的非正式制度创新逐步转变为正式制度安排,为民营企业从非法走向合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温州地方政府在公共政策设计过程中,既符合了温州民营企业的利益和制度知识,又符合了政策者的既得利益和意识目标,政策供给兼备了社会可行性和组织可行性,从而使得政策效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19.
杨雪冬 《公共管理学报》2011,8(1):81-93,127
依据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创办以来五届申请项目的资料,辅以问卷调查,对过去10年来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这些问题包括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现实性、创新的分布、创新的类型、创新的动力和可持续性以及创新的影响力。研究发现,必须从中国社会政治发展的总体背景出发来审视丰富多彩的地方政府创新。这些创新多是从问题出发的,是对现有体制的充实和发展。但是,创新分布于不同的层级和部门,所以其对整体制度的影响也会由于层级、部门之间的矛盾而受到削弱。  相似文献   

20.
治理理论被引入中国以来,一方面被学术界寄予厚望,另一方面关于治理在中国的适用性又受到很多质疑.治理及地方治理是为了克服各种不可治理性而进行的国家(政府)与社会关系的调整过程和趋势.宁波市海曙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过程表明,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变需要管理创新.循于此,作为工具的地方治理就可能在中国出现并取得局部的良好效果,而且可能为地方治理机制的成长准备社会条件.但对地方治理机制的成长最有决定性的因素仍然在于政府,政府职能的转变可能会创造出对地方治理发展有利的条件.在中国未来治理机制形成和运行过程中,政府将是最有力的保障或最严重的障碍.而在地方,治理的发展空间是存在的.因此,应将地方治理作为政府职能转化过程中的管理创新思路,逐渐发展出针对地方公共事务的地方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