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高71米的乐山大佛横空出世,成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这尊与凌云山等高的雕塑艺术品,到底凿了多少年,备受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乐山大佛是世界上年代久远的最大石刻弥勒佛坐像,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它位于乐山市中区东南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之处。1996年12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在墨西哥历史文化名城梅里达举行的第20届全委会上,全票通过蛾眉山——乐山大佛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乐山大佛列入世界遗产后,1996年——2006年的10年,是乐山大佛景区保护与发展最快、最好的10年,也是成绩最辉煌的10年。10年来,乐山大佛景区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10年来,景区保护与建设共投入资金7亿元。在加强对文物遗产保护的同时,不断完善景区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加强宣传营销,使景区旅游人次与旅游收入逐年增长,取得了文物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双丰收。景区旅游接待人数从1997年的4573人次增加到2005年的231.5万人次,相应的旅游收入也从1392万元增长到9685万元。截至2006年11月底,今年景区已接待中外游客271.7万人次,门票收入达1.063亿元.特别是2004年以来,由于“中国第一山”国际旅游区项目的逐步实施,景区环境及景区形象不断提升,景区发展步入快车道,同时也带动了乐山地方经济的发展,为旅游产业成为乐山市经济的支柱产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10年来,乐山大佛景区获得以下殊荣“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旅游40佳”、“中国世界遗产管理先进单位”、首批国家“4A级旅游区”、“省级最佳文明单位”、“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单位”、“四川省军警民共建安全文明旅游区先进单位”,2001年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05年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保护世界遗产、传承人类文明。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将努力把景区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保护好,把乐山大佛这一人类瑰宝、艺术珍品传之万世。  相似文献   

3.
修造耗时近一个世纪,屹立一千二百多年,乐山大佛那端庄慈祥,饱经沧桑的面容上,似乎还刻写着一个又一个不为人知的动人故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关于乐山大佛的雕刻小样之谜,被各种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笔者不揣简陋,据手中资料,就有关乐山大佛的小样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乐山大佛,世界第一。《佛祖统纪》载:“唐开元十八年,沙门海通于嘉州大江之滨,凿石为弥勒石像。”高三百六十尺,覆以九层之阁。工程浩大,费时约九十年,时“工惟子来,财则檀施。江湖淮海,珍货毕至,倩师命工,亦罔不臻。”可以想见彼时盛况。远在1200多年前的唐代,那时并没有勘探方面的科学仪器,倘若古人雕造大佛时,仅仅依靠一锤一凿地雕造一点算一点,就能造出今天所见之大佛貌像,实在令人难以置信。按照建筑学的一般常识“依样放大”,或曰“依样画葫芦”,可以断定乐山大佛正式雕造前一定有一尊(乃至数等)试雕的“小样”。不论怎样,这是合乎逻辑的推论。那么,这尊小样究竟在何处呢?  相似文献   

5.
乐山大佛举世闻名,然而曾经罩护它数百年的大像阁,却像谜一般扑朔迷离。据主持修建乐山大佛最后阶段工程的唐代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的碑刻,大佛的正式名称叫“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宋代提点成都路刑狱邵伯温在大佛左侧崖壁上题刻“弥勒大像”四字,今犹存。那么罩护大佛的木阁  相似文献   

6.
乐山大佛建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符合国家宏观政策,顺应乐山城市及旅游业发展需要,也是满足景区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结合规划区旅游资源分布和地理环境实际,为发挥度假区优势,实现文旅项目配套、功能相互承接,度假区的功能分区为"一心三大片区",形成以乐山大佛景区这一旅游资源为核心,建成融合各类文旅项目的接待服务复合体,形成带动周边、辐射全市的旅游综合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7.
乐山大佛景区位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乐山,景城隔江相望,相距峨眉山26公里。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归一,浩荡东流。景区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景区以唐代摩崖造像为中心,散布着秦蜀守李冰开凿的离堆、汉代崖墓群、唐宋佛像、宝塔、寺庙、明清建筑群等。1982年,乐山大佛及景区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举世闻名的乐山大佛坐落在中国乐山市域东南凌云山西壁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  相似文献   

8.
高僧海通     
海通是唐代嘉州凌云寺的高僧,为镇水妖,发起修凿乐山大佛,历尽千辛万苦,前后花费九十年,终于凿成。  相似文献   

9.
乐山大佛举世闻名,然而曾经罩护它数百年的大像阁,却像谜一般扑朔迷离. 据主持修建乐山大佛最后阶段工程的唐代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的碑刻,大佛的正式名称叫"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宋代提点成都路刑狱邵伯温在大仙左侧崖壁上题刻"弥勒大像"四字.  相似文献   

10.
<正>世界最大的石刻弥勒坐像——乐山大佛,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据《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发起修建大佛的是海通禅师,但"全身未毕,禅师去世",其后继修的组织者是节度使章仇兼琼和韦皋。海通修了弥勒坐像的头部至肩部,章仇兼琼刻上身至膝部,韦皋凿膝至底部莲座。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市在建设"中国第一山"工作中,以乐山大佛带动其它景区的理念已形成,但以乐山大佛为首的佛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还应有超前意识,放开、放快,充分发挥其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的概念和研究方法--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CVM),并设计CV调查表对乐山大佛的国内游客进行抽样调查,得出游客的社会经济特征、支付意愿(WTP)和WTP值。计算得出游客的人均WTP值为21.76元/年,把2004年到乐山大佛的旅游总人次作为总体人群,可推导出乐山大佛旅游资源2004年的非使用价值为4.60×107元,其中存在价值为1.79×107元,遗产价值为2.47×107元,选择价值为3.4×106元,即游客每年愿意出资4.60×107元保护乐山大佛旅游资源质量的提高和永续存在与利用。  相似文献   

13.
“青衣”文化并不是大佛景区的一个独有的文化,它是和古蜀国的历史相关的一个地域性文化。它仍然是中华上古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佛教文化的传播及发展过程中,留给人们最直观最有记忆的,当数世界各地建造的摩崖石刻佛像。"它们象一个个巨人,或崛起于山隅,或徜徉于水畔,或幽居于深谷。或站,或坐,或卧。有的雍容祥和,有的雄健威武,有的庄严肃穆,神韵悠悠。"它们是古代宗教艺术和时代风貌的刻录,是石头写成的"史书",是留给世界人民的一笔无比丰富的艺术遗产。如著名的甘肃省敦煌莫高窟佛像、河南省洛阳龙门石窟大佛、四川省乐山大佛、四川省大足石刻佛像、山西省大同云冈石窟大佛、泰国体埃达里亚大佛、阿富汗巴米羊大佛(已毁)、印尼爪哇瓦依罗犬那大佛、日本奈良东大寺大佛等等  相似文献   

15.
山还是那座山,佛还是那尊佛,年年月月,朝朝暮暮,观三江风涛,看大千世界,临江端坐1200多个春秋。仿佛听够了凌云寺的晨钟暮鼓、佛膏梵呗,也仿佛看惯了熙熙攘攘的人流、缭绕寺庙的香火,面对新千年的曙光,回眸百年,乐山大佛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百年磨难 大佛痛定思痛 “可怜世历风霜苦,销却金衣变草衣”。由于大像阁的毁损,大佛教百年露天坐落,饱受了风吹日晒,在烟霭荒草间变得面目全非,直至本世纪初,“百丈金身”已被杂革掩蔽,大佛脸面破烂  相似文献   

16.
按照乐山市委“创先争优活动”和“磐石工程”的统一部署,峨眉山一乐山大佛景区党委以创建“共产党员示范景区”活动为抓手,  相似文献   

17.
乐山大佛的奇在于其洞穴和水沟,其美在于其顶天立地的雄壮美,塔式结构的稳固美,比例协调的匀称美,神情庄重的安详美,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美景.  相似文献   

18.
乐山大佛世界遗产保护工作走过10年的历程,10年来,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文管局)严格执行《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加强管理,合理利用”的方针,使以乐山大佛为主体的世界遗产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9.
到乐山大佛景区旅游,细心的游客可以发现,在景区北山门临江的崖壁上,从左至右用繁体镌刻着"凌云义渡"四个大字."凌云"二字稍小,"义渡"二字一米见方,采用凹槽阴刻,柳体行书,字迹苍劲有力,左旁款竖书一行小字"永不取钱",右上角落款为"民国十三年□□"等,其余字迹已风化模糊.不知是何人为何所题?"义渡"是什么?为何在此设"义渡"?为何"永不取钱"?这些问题都是好奇的游客想要得知的,也是乐山大佛景区导游须了解和解释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山水之观在蜀,蜀之胜日嘉州,州之胜日凌云”。坐落于凌云山的乐山大佛景区,位于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交汇之畔,规划面积17.88平方公里,核心区2.81平方公里;景区共有景点44个,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开凿于唐开元年间的乐山大佛通高71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摩崖石刻造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