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抗战,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组织、领导和推进全民族抗战的进程中,山西是中国共产党行动实践的首要战略区,在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之际,回望中国共产党领导山西抗战的伟大历史,深刻认识山西在中国共产党领  相似文献   

2.
《前进》2012,(12):21-31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2012年11月14日通过)总纲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3.
《友声》1995,(5)
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8月29日下午在这里会见了抗战时期支援中国人民抗战的二十位老国际友人和他们的亲属。 朱镕基说,他受江泽民主席和李鹏总理委托,代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中国抗战胜利五十周年之际向在座的国际友人致以亲切的问候。他说:“你们从抗战开始,就同中国人民战斗在一起,为中国抗战的胜利和民族解放作  相似文献   

4.
罗家模 《黄埔》2013,(1):25-26
黄埔后代罗用龙女士给本刊寄来了其父亲罗家模于1934年出版的抗战纪实文学《上第二道防线》文章摘录。1932年,黄埔六期学生罗家模作为十九路军的一名战士参加了"一·二八"淞沪抗战,他亲眼目睹了日寇践踏中国领土、残害中国人民的暴行,亲历了十九路军拼死抗战壮举,他以此次战斗中的亲见亲闻和经历奋笔疾书了纪实文学《上第二道防线》,记录和歌颂了中国军队、中国人民万众一心,英勇顽强,前仆后继抗击日本侵略者,保卫国家的事迹。本刊特摘录发表,让读者藉此了解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的一些悲壮片断。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抗日战争从1931年"九一八"开始,到1945年9月日本投降签字结束,历时14年之久。在这14年中,特别是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全民抗战开始后的8年中,在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不分民族、阶级,不分宗教信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一起投身到波澜壮阔的抗日洪流中,共同谱写了一曲威武雄壮气吞山河的抗战乐章,第一次取得了100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帝  相似文献   

6.
王惠宇 《长白学刊》2012,(4):114-119
抗战胜利后,美国在中国东北主要城市重设领事机构。驻中国东北的美国领事机构位于远东美苏对抗的最前端,最初为近距离地观察苏联在东北的活动及苏联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发挥其特有的作用;1948年后,在中国政权更迭、美国对华政策未定之际,美国领事机构坚持留在中国东北,企图充当插入苏联和中国共产党之间的"楔子",但这一设想并未成功,最终被"挤出"东北。  相似文献   

7.
"五一口号"的发布以及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的响应,标志着各民主党派公开、自觉地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局面基本形成,这一政党制度得以奠基。一关于组织类似于政治协商会议的机构,中共早在抗战后期便提了出来。1944年9月15日,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第三届第三次大会上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召集紧急的国事会议,成立民主的联合政府。"随着时局的变化,中共呼吁召开国事会议并着手成立解放委员会。不肯轻意放弃一党专  相似文献   

8.
《传承》2016,(7)
20世纪抗战后期,国共两党的两个"中国之命运"论战直接指向的是战后中国的发展方向与前途,焦点集中于两种社会制度选择的对立与分歧,围绕"中国国民党还是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未来的希望"的激烈论战,深刻反映当时中国社会矛盾的尖锐性。中国共产党人利用这个机遇把握时代走向,用事实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的历史必然性,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5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抗战史的回顾与反思。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问题发表了多次重要讲话,并逐渐形成了内容丰富、体系科学的抗战史观,即习近平抗战史观。作为中国抗战史的真正时间脉络,"十四年抗战"的概念是习近平抗战史观的重要内容。但"八年抗战"的传统提法和"十四年抗战"的正式命名并不矛盾,将中国抗战的时间历程由八年改为十四年也具有历史正当性,因此"十四年抗战"概念经得起历史检验。当下,在全国各地、各级各类的教材体系中全面落实和普及"十四年抗战"概念,是回归历史主流与本质的重要现实举措,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的深刻认知。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国际社会继续扩大世界人民对中国抗战的广泛认知,牢牢把握"十四年抗战"的历史话语权和概念主导权,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0.
《世纪行》2015,(1)
<正>隆重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民革湖北省委员会:湖北是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两大抗战主力之一的新四军的诞生地和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重要战场,是战略相持阶段屏障西南大后方的前哨阵地。武汉在抗战初期实际上成为当时全国军事、政治、经济中心和战时首都,是全国抗日救亡的中心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武汉抗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相持阶段的转折点。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建议:占传忠委员代表省民革发言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7月7日,农工党云南省委会全体机关干部开展了以学习纪念抗战精神为主题的集中学习活动。农工党云南省委会主委杨鸿生主持集体学习。杨鸿生带领与会同志一道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有关讲话精神,回顾了"七七事变"和中国军民全面抗战有关史实,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和农工党先辈为抗日救亡、为开创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做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薛琳 《贵州民族研究》2002,22(1):165-171
周保中是云南大理白族,著名的东北抗日名将,中华民族杰出的英雄.2002年2月7日是周保中将军诞辰100周年,本文以详实的史料,记述和评介他追随中国共产党,为中国革命特别是在东北14年坚苦的抗战中,领导东北抗联跟日本帝国主义英勇战斗及解放初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忘我工作的英雄业绩,以此纪念他和怀念他.  相似文献   

13.
在81年的战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在错综复杂的历史条件下,顶住国内外的各种压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个又一个困难,战胜一切艰难险阻,领导中国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历史基础、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4.
光阴荏苒,岁月峥嵘。在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纪念日。在85年不平凡的历程中,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  相似文献   

15.
《传承》2015,(8)
在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日战争中,八桂儿女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中国共产党广西党组织英勇顽强,精心组织,坚持团结抗战的特殊阵地,领导桂林抗战文化运动,转移农村"隐蔽精干"队伍,发动八桂敌后抗日游击斗争,奏响了一支八桂抗战的赞歌。  相似文献   

16.
<正>从抗战后期的"自然科学座谈会","民主科学座谈会",到1945年9月3日的"九三座谈会",再到1946年5月4日的"九三学社"成立,九三学社秉承五四运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与中国共产党同宗共源,同气相求。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九三学社与其他民主党派一起参加会议。这标志着中国共  相似文献   

17.
正抗战胜利后,农工党致力民主和平,坚决反对内战,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加强与中国共产党的全面合作,参加爱国民主运动。中国共产党发布"五一口号"后,农工党积极响应,正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开展在中共领导下的新的军事运动,为解放战争胜利作出贡献。(一)支持中国共产党和谈立场和主张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同国民党在重庆进行和平谈判。农工党拥护国共和平谈判,支持中国共产党的和谈立场和主张,致力民主和平,坚决反对内战、  相似文献   

18.
略论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文化理论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正芒 《湖湘论坛》2002,15(5):81-82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斗争和文化运动对抗战的宣传和鼓舞、支持和推动是分不开的。在领导文化运动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与抗战实际紧密联系的独特的文化理论体系即抗战文化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主要包括抗战文化的重要性、抗战文化的基本纲领和根本指导方针、抗战文化的队伍构成、抗战文化运动的任务、抗战文化的方法与步骤、抗战文化的服务对象和服务特点、抗战文化工作中的统战思想以及抗战文化运动性质的转变等。研究党的抗战文化理论体系,对于我们从总体上把握抗战文化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总结经…  相似文献   

19.
1931年夏,罗登贤受党中央派遣任中共中央驻东北代表,开启了他在东北披荆斩棘的革命生涯。至1932年12月奉调离开东北,一年半时间里先后经历"九一八"事变、中共满洲省委遭到破坏、日本全面侵略东北诸多危局,他以勇于担当的革命品格和总揽全局的开阔视野重建中共满洲省委,领导东北人民坚持抗战。  相似文献   

20.
《春秋》1995,(4)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发动了旨在灭亡中国的全面侵华战争。国难当头,中国人民英勇奋起,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浴血抗战。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战的胜利,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书写了最为壮丽的一页,同时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增添了辉煌。中国抗日战争的厉史,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的历史。中国人民在战争中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中国共产党及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成为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八年抗战,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武装对敌作战十二万五千余次,消灭日、伪军一百七十一万五千余人,其中日军五十二万七千余人。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指战员伤亡六十余万人,敌后抗日根据地人民群众伤亡六百余万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