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建研究》2011,(11):16
近日,李源潮同志在2011"千人计划"太湖峰会上指出,中国正在进入以人才为第一资源、以科技创新为第一驱动力的科学发展新阶段,要积极促进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与风险资本有效对接,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中国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李源潮同志指出,未来十年,是中国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科学发展的关键期,是海外人才回国创新创业的机遇期,也将是中国风险投资业飞速发展的  相似文献   

2.
张兴中 《群众》2012,(8):40-41
编者按:科技演绎奇迹,创新提升发展。科技创新是科学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建设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证。在江苏创新发展的新阶段,要发挥党组织协调各方、整合资源的核心作用,把党建的新成效转化为科技创新的新优势,努力把江苏建设成为创新型经济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前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浪潮 ,其来势之迅猛 ,影响之深远 ,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为应对这场挑战 ,江泽民强调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加快科技创新。他指出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 ,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创新是对知识经济挑战的积极回应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要推进科技创新则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 ,在吸收西方先进科技的同时加强自主创新 ,有所为有所不为 ,加强创新教育和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4.
正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其首要要求是创新驱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事实证明,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无论是速度快慢,还是质量高低,都越来越取决于创新驱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坚持科技创新驱动马克思说:"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科技创新不仅能使企业获得技术先发优势,以拥有和掌握  相似文献   

5.
郭隆 《北京观察》2014,(4):32-35
正中关村的发展方向是要成为技术研发中心,技术转移中心;要依靠高新技术和高端研发转化成生产力,通过技术的许可、转移、转让,获得效益和利润,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和智慧驱动。未来各个国家的竞争实质是一种创新大战。抢占全球科技创新先机,促进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实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双轮驱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6.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率先建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北京"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到202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将基本形成;到203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创新力、竞争力、辐射力要全球领先,形成国际人才高地,切实支撑我国建设科技强国。  相似文献   

7.
"三城一区"是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主平台,如何促进"三城一区"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的紧密结合,充分发挥科技金融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尤为重要。"三城一区"是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主平台,如何促进"三城一区"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的紧密结合,充分发挥科技金融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正2018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重要论断,并强调"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时期,党和国家赋予了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历史重任。"上海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今年3月末召开的上海市人才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但是当前科技创新中存在资金、信息、管理方面的"孤岛现象"。要消除这些"孤岛现象",使创新成果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就需要政府畅通产业链、创新链与资金链,建立科技创新要素共享机制,强化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引导。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要做好减法,更要做好加法,不断增加新的有效供给,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要实现这个目标,关键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牢牢牵住创新发展这个"牛鼻子",通过创业创新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创新是推动供给能力提升的根本方法。从国际经验看,每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  相似文献   

11.
"上可九天揽月,下能落地开花",从科技创新层面来说,宁波要打造创新型城市,既要有搞好高端研发的魄力,又要让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从而形成一个相互作用、"顶天立地"的创新体系。宁波市科技局紧跟全球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新趋势,借助国内外大平台、高起点最大限度集聚优化创新要素,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力促企业从技术创新"追随者"转向"领跑者",全力以赴打通高端研发向落地转化"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成功举办宁波人才科技周-宁波高交  相似文献   

12.
科技演绎奇迹,创新提升发展。科技创新是科学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建设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证。在江苏创新发展的新阶段,要发挥党组织协调各方、整合资源的核心作用,把党建的新成效转化为科技创新的新优势,努力把江苏建设成为创新型经济蓬勃发展、创新人才加速集聚、创新活力充分释放的地区。本刊邀请来自基层的部分十八大党代表畅谈创新发展体会、总结实践经验,以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人类在创新中进步,社会在创新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周玉琴 《学习与实践》2000,(7):17-17,58
就科研机构及要素而言,武汉创新的资源和力量,在武汉经协区内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在国内也仅次于北京和上海。但是,今天对创新实力的衡量已不仅限于此,它主要要看这些资源和要素所运作的科技经济一体化、产业化的结果,武汉市在这一环节上略显薄弱,武汉相当一部分科技优势还处在发挥虚拟价值阶段,科技资源还未很好地转化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形成了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为核心观点的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具有丰富内涵和重要的指导意义。要深刻学习把握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核心要义,并将其融入具体实践中,推进中国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6.
正"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不论是提交建议,还是审议发言,抑或私下交流,"科技创新"已然成为市人大代表关注度极高的热词。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居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求,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在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代表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焦"创新"。其中,"科技创新"又成为重中之重,大家希望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  相似文献   

17.
蒋泰维 《今日浙江》2007,(10):12-13
建设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要坚持项目、平台、人才、环境四位一体,深化科技管理工作5个转变,集聚创新资源、激活创新要素、转化创新成果,突出企业创新主体,突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突出大企业、大工程、大项目,全面实施科技强省建设和"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秦 《群众》2022,(24):4-5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新时代科技创新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对标对表党的二十大精神,对“坚持科技自立自强,着力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战略支撑”作出系统部署。我们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精神,以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主线,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四个面向”总方针,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省,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9.
蒋泰维 《今日浙江》2007,(23):28-28
我省科技工作要全面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紧紧围绕建设全面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总目标,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浙江特点的自主创新道路,坚持创新环境、创新人才、创新平台、创新项目四位一体,深化科技管理工作"五个转变",全面加强自主创新,努力实现科技工作新突破,自主创新能力新提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持.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泰州市在总结工业经济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并实施科技"四大工程"(人才、开发、挂靠、创办),这符合党的十五大要求,符合科技经济发展大趋势。我感到,如果把实施"四大工程"作为落实科教兴市的抓手,那么,"挂靠工程"又是实施"四大工程"的抓手,要以此带动人才、创办、开发工程。——从知识经济的角度来看,"挂靠"是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科技创新通常有四种模式:一是自主开发。二是"借脑生财"。三是"与巨人同行"。四是完全依赖外力。四种模式中,第二种、第三种就是"挂靠",通过"挂靠"同样能科技创新。——从高科技的应用来看,"挂靠"是开发新品的重要途径。一方面,高新技术在迅速发展,日新月异;另一方面,我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