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城市化的人口迁移最终会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城市化的前提是以土地的产值差异为前提,这种差异的消失以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从土地视角出发,城市化可以认为是以土地产值差异为前提、以人口流动(迁移)为基础,对土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达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是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而出现的产物,是一个地区的人口向城镇和城市相对集中的过程。我国城市化的过程是一次深刻的多层次、多领域的社会整合,同时也是跨越式的发展模式。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一方面带动了产业结构的转变、少数民族人口职业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等,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教育、科技、卫生、医疗、经济等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城市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东、西部地区城市化战略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产业和人口向城市集聚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其发展受到自然、社会、经济和政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而在东西部地区城市化战略选择时,应该分析本地区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合城市化战略。一、影响城市化战略选择的相关因素比较分析1、自然条件和人口社会我国地域辽阔,东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西部地区人稀地广,地貌结构复杂,高原、山地和盆地共同构成了本区域地貌的主体,几乎集中了中国所有的高原和盆地;并且有许多江河发源于西部的高原和山地,具有丰富的水资源,这些江河是沟通东、中、西地区的纽带;西部地区除了…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化发展出现的城乡问题,包括土地问题、农民工问题,背后都涉及制度设计的问题。要解决城乡"二元化"和城市"二元化"的问题,关键是制度创新。现在所说的城市化或者城镇化,其实是第一次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过程,由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城市本身也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城市化是物质资源在产业和地域上的重新分配,也是人力资源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业产业,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过程,这是传统对城市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林坚 《北京观察》2014,(6):20-21
正大国首都效应促使北京人口、经济快速增长,土地资源保障压力持续增大。从世界和中国的城市化规律看,人口、经济向大都市、大都市区集聚的特征非常突出。北京作为高度城市化地区,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正面临着严峻的人口快速增长、资源环境约束的压  相似文献   

6.
土地是大连全域城市化的物质基础、空间载体和构成要素,是实现全域城市化的基本保障。大连市人多地少,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通过对大连市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现状分析,提出了大连市全域城市化进程中节约集约用地对策:统筹土地利用,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坚持多措并举,保障土地利用需求;严格土地使用标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强全程监控,健全土地利用监管;发挥市场机制,创新管理制度;加强考核,完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对公安工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晖 《公安研究》2011,(8):38-42
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其作为一个特定的发展阶段或过程,在社会稳定、社会治安、人口管理、基础工作等方面,给公安工作带来一系列冲击和挑战。公安工作要服务好城市化建设,就应该从抓好理念和工作转变、健全完善维护稳定工作机制、提高社会治安驾驭能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等方面,主动应对、积极作为,在服务城市化建设中促进公安工...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高速发展的城市化带来了巨大的发展问题,城市不断地蔓延,城市土地面积不断扩大。导致城市人口迅速膨胀的同时,土地供需矛盾严峻、生态环境日趋恶化、道路交通拥堵严重、社会稳定存在隐患等综合性问题。本文在这种背景下,提出建立立体城市的城市化创新发展模式,以期能够解决居民的居住、生态环境、道路交通、土地供需矛盾及社会和谐稳定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又是动态演变过程。城市化研究是一个不断更新完善的过程,从区位论、结构论、人口迁移论、非均衡增长论到产业集群理论,乃至生态学派理论、城市经济增长阶段论等的演进过程,体现了对城市化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国际论争主要围绕大城市评价、农村城市化、小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反城市化等问题展开,而国内关于城市化问题的研究主要围绕城市化道路、模式与动力机制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0.
由于缺乏必要的规划和疏导,英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人口分布严重失衡先放任自流然后治理改造的模式存在很多缺陷从历史上看,英国的城市化进程是在工业革命拉动下实现的,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原动力。以工业化拉动城市化,政府干预较少,使得英国城市主要围绕着资源和市场等因素自然发展起来,各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卫锋  李军鹏 《前进》2006,(1):27-28
城镇化可以理解为是城市化的另一种表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规划术语》的定义,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一般认为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人口集聚、财富集聚、技术集聚和服务集聚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生活方式转变、生产方式转变、组织方式转变和传统方式转变的过程。如果说城市化过程主要是一种内向式的引力过程,不应忘记城市化过程还必须包括诸如城市影响、城市传播和城市带动的外向式的扩散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一、城市化是中国经济跨世纪发展的关键城市化是指乡村转变为城市的过程,也就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变、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第二、三产业转移、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化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城市化对中国经济跨世纪的发展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1、城市化是世界潮流。联合国提供的资料表明,全球正在迅速城市化。1950年,全世界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29%;1995年则上升到45%;2025年将达到65%以上。在世界城市化的大潮中,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比发达国家更快。从1950年到1995年,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由4.47亿增…  相似文献   

13.
如同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一样,城市的发展也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城市是垒土而成的"城"与集贸而成的"市"的结合。近代工业兴起之后,人类社会步入了城市化的过程。我国因工业发展较晚,城市化的到来相对滞后。考察城市发展的历史过程和条件,可以提炼出相关城市发展元素,这包括:人口规模、工业化水平、人口素质、地理环境和发达的农业。基于城市产生的历史和发展元素的考察,我国城市发展模式所应遵循的原则是:(一)应着重以现代工业化生产为主导的经济运行方式;(二)应注重中小城市的扩张发展;(三)应特别重视科技知识的普及和人才的培养;(四)应着力于落后地区的开发,逐步形成分布合理、区域平衡的城市格局;(五)应努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做到城乡统筹兼顾,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陈为民 《创造》2001,(9):26-27
城市化是一种经济社会现象,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发展潮流,是当今全球发展的趋势。城市化不仅是农业人口转移为城镇人口,城镇在空间、数量上的增多,规模的扩大,功能和设施的逐步完善,而且是城市的经济关系、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渗透到农村的过程。城市化水平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同时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加速城市化建设势在必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城市化曲折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949年至1957年为正常发展阶段。这一期间城市人口年增长率为706%,城市数量年均增加55个。1959年至1…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是人口持续向城市集聚的过程,也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必然趋势和重要标志。然而,在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农地非农化带来了失地农民生存风险的增加,失地农民在市民化过程中面临着社会融入的挑战,日益扩大的人口流动规模也增加了社会管理风险。这些风险对城市化的健康发展产生了阻滞作用,造成了很多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必须正视这一现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化,让更多的人享受城市化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工业化与城市化一直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人口流动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人口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繁荣了城市社会经济,又提高了农村人口的素质。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是工业革命的伴生现象,一般是指工业化过程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地域空间上城镇数量的增加和城镇规模的扩大;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流动和集聚;城镇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成为社会前进的主要基地;以及城市的经济关系和生活方式广泛地渗透到农村的一种持续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关于城市化进程中社会城市化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韶伶 《湖湘论坛》2005,18(5):86-87
社会城市化是生活方式的现代化,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一个重大问题,实现经济城市化与社会城市化的统一,是真正实现中国特色城市化之路的科学选择。  相似文献   

19.
熊思远 《创造》2003,(8):4-5
“大昆明”城市构划的提出,实际上可能意味着云南省城市经营理念和实践模式必须实现革命性变化。城市化(也即城镇化)是现代化的社会特征,是21世纪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城市化是人类生产方式由农业型向工业型转化、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也就是说,城市化一般是伴随着工业化以及由工业化引至的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而发生的;并且又反过来推进工业化以及由工业化引至的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两者相辅相成。早在“十五计划”的酝酿过程中,关于“城市化”的提法就曾引发过很大的争论,争论的结果是采纳了“城镇化…  相似文献   

20.
叶裕民 《小康》2014,(11):24-24
中国的新型城市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是重点,这是新型城市化的起点。我觉得城市化是通过两个转移实现两个转化的过程,一个是空间转移,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空间转移的重点。第二个转移是社会转移,或者是社会流动,从面对城乡所有的中低收入者阶层,包括流动人口向中间者阶层,进而向中产阶级流动,最终构建成一个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