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深刻影响着国家的前途与命运。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这既是中国科技不断取得新进展与新突破的经验总结,也是其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当今中国正处于“两个大局”相互交织的时代节点,中国共产党对科技创新的不懈追求,不仅推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而且观照了人的发展与解放问题,回应了百年大变局下世界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  相似文献   

2.
科技金融创新是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商品化及实现科技价值的重要手段,在科学创新、技术创新、工程创新和产业创新阶段,科技金融创新通过不同的结合方式从量上和质上促进科技价值的生成,由于辽宁省创新驱动不足,导致经济增长"后劲"不足,"失速"的风险增大,本文通过对科技金融创新的分析,提出促进辽宁省科技金融创新相互促进及加快科技金融创新价值实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是科学的价值学说。然而,现代劳动和价值创造都出现了许多新特点,照搬建立在十九世纪科学技术基础上有着明确的目的性和特定时代内容的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已无法对当今鲜活的经济现象作出科学、合理的说明。20世纪中期以后,世界经济发展中最为引人注目的现象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和动力,科技劳动成为第一价值创造力。本文就现代科技条件下价值创造的全新的结构性特点进行探析,以期对深化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和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有所贡献。一、原创性科技劳动成为价值创造的最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4.
刘雪斌  田金明 《求实》2006,(8):73-76
发达国家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创新服务的扶持政策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营造环境型;二是以日本为代表的直接支持型;三是以欧洲(德国)为代表的政策引导型。从实践来看,这三种模式都取得成功。通过对这三种扶持政策模式的比较分析,可以为我国促进民营科技企业的自主创新,培育企业创新服务体系得到许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5.
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是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新生力量和组织保证.科学建设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必须勇于突破目前在创新环境营造、政策制度支撑、实践改革探索等方面存在的制约因素.为此,要加强宏观调控,优化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环境;优化体制机制,夯实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基础;强化实践载体,壮...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民营科技企业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营科技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政府通过改善民营科技企业创新环境和科技中介为其提供市场服务都是民营科技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有力支撑。本文从政府和科技中介两个方面分析了其在服务民营科技企业创新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促进山东民营科技企业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其服务功能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科技伦理体系建设是我国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要求。当前,世界科技创新进入新阶段,新兴科技伦理问题日益凸显,科技伦理治理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议题之一,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科技伦理体系的现实逻辑基础。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科技伦理体系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技伦理思想为理论指导,以科技活动发展规律为客观遵循,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深入分析其基本内容,从防范科技伦理治理风险,强化科技伦理教育培训机制,完善科技伦理审查监督体制,加强科技伦理国际合作四个方面入手,不断提升我国科技伦理治理能力和水平,进而保障科技创新活动行稳致远,促进科技更好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8.
创新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志愿者行动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这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与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指明了方向.创新社会治理体系,需要志愿者行动积极参与,培养社会服务意识并塑造公民核心价值理念.而传统文化思想与现代社会文明观念融合的志愿精神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增强了国家治理的软实力,是创新社会治理体系的价值基础.由志愿精神支撑的志愿者行动是公民参与现代治理体系的重要表征之一,并激发社会治理活力、搭建社会协同平台、拓宽公众参与渠道、促进健康文明生活、塑造友善互助形象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9.
构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波 《学习论坛》2004,20(12):42-44
目前 ,影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主要因素有 :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和松散的组织结构 ;激励机制错位 ,诱导机制缺乏 ;科技资源分配失衡 ;科技投入不足 ;技术传播不畅。应根据农业科技的特点建立纵向一体化的公共技术创新体系 ,根据在农业科技创新过程中所要承担的任务和发挥的作用不同 ,建立原始性技术创新载体、技术转化应用载体和技术传播载体 ;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和项目管理机制 ,建立资金投入的多渠道、多元化的支撑体系和风险投资机制 ,培育农业技术中介组织 ,使其成为技术传播的载体。  相似文献   

10.
11.
马燕合 《红旗文稿》2012,(18):28-29
新形势下,我国社会管理面临着诸多新任务与新挑战,但社会管理创新的各个层面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技术落后、手段匮乏等问题,亟须现代科技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今年7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进一步明确要求发展关系民生和社会管理创新的科学技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科技工作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2.
当前,农村科技服务体系还存在农民科技素质不高、服务机构设置单一、管理运行机制不健全、技术人员素质不高、扶持投入力度不足等问题。我们必须创新运行机制、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推动社会化服务组织多元化发展、形成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实行双向互动的推广模式、提高农民的科技素养,努力构建全新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促进现代农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经济凸现区域化特征的今天,推动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实现跨越式发展,区域经济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日益加剧,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地区经济获取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因此,推进区城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不断增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其经济竞争力,已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和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科技创新教育是高校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常州大学制药与生命科学学院从自身实际出发,积极营造创新氛围,努力搭建创新平台,大力拓展创新途径,完善创新保障机制,初步构建起一套适合大学生发展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5.
科技创新教育是高校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常州大学制药与生命科学学院从自身实际出发,积极营造创新氛围,努力搭建创新平台,大力拓展创新途径,完善创新保障机制,初步构建起一套适合大学生发展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6.
建立"可持续科技创新"评价体系的构想及评价准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萍 《新视野》2003,(2):60-62
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科技创新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与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得以进一步完善,是人类在经历了失误与教训之后的正确选择。传统的科技创新体系与可持续发展在本质内涵、行为主体、追求目标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使传统的科技创新在现实中表现出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双重效应。为使科技创新尽可能加强正效应, 减少负效应,必须建立新的“可持续科技创新”体系,用具有普遍意义与科学依据的“评价标准”摒弃科技创新可能对可持续发展产生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试论社会发展价值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寿祥 《求实》2000,42(10):9-11
社会的发展不仅是一个真理问题,而且也是一个价值问题。突破机械社会进化论思想束缚,正确看待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从自然、人在何种程度上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在何种程度上满足自然、人的发展需要等两方面来把握社会发展的价值标准;明确社会发展的价值导向发展生产力、注重人民性、提高文明水准、崇尚真善美,从而更全面、更有效地推动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党的五中全会到党的六中全会,再次确立了各级党委领导科技创新工作的核心地位,这是我国依靠"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文化强国"的发展战略,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的政治保证。但从目前调查和掌握的大量情况看,在这方面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所以,为了从速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加快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必须以胡锦涛提出的"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的要求为指导,紧紧抓住"十二五"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契机,从多个途径关系入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大连市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日前通过专家论证,大连市与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等成为全国首批25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试点。  相似文献   

20.
试论科技创新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素梅 《世纪桥》2012,(1):65-66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依靠科技创新与进步,科技创新与进步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重要支撑。目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企业创新能力薄弱、科技成果产业化水平低、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等方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有针对性地应对面临的挑战,打破科技创新能力的瓶颈制约。在新时期新阶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