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经变迁、沉浮和积淀,苗族的婚姻习俗演变为婚姻习惯法,在婚姻家庭领域与国家法出现了表现形式各异的融合与冲突,笔者利用暑期社会实践,对此进行了客观全面的追踪调查,并对苗族婚姻习惯法在法制建设中作用进行了严肃的法律思考。  相似文献   

2.
“天下苗族第一县”台江,是一个集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少数民族旅游县份,是远古生命的摇蓝。境内以其险要适中的地理位置、优雅迷人的自然环境、古朴浓郁的苗族风情、奇特秀丽的人文景观、物类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宽松的投资环境及优惠的投资政策面引起世人瞩目,赢得世人青睐;受到投资者的喜爱。地理位置:台江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部,苗岭主峰雷公山北麓、清水江中游南岸。县城驻地距州府凯里市48公里。全县辖8个乡镇,3个社区,15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面积为1108平方公里,水陆交通便捷,四通八达,65号高速公路、320国道…  相似文献   

3.
苗族女性服饰文化伴随着苗族历史的发展而变迁.它在保存自己的文化并影响其他民族的同时,也吸收了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形成了苗族至今仍充满生机活力、绚丽多姿的文化.  相似文献   

4.
湘西苗族习惯法作为不同于国家制定法的另一种文化现象和知识传统,仍然在苗族社会中普遍存在。虽然其形式和内容均发生了较大发亮,但其至今仍然影响着苗族地区国家制定法的拟订和实施。所以只有深入了解了湘西苗族习惯法及其演变,才有可能在湘西苗族地区贯彻好"以法治国"和"少数民族自治"的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5.
台江县是全国最集中的苗族聚居县,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较好地保留了原始苗族习惯法文化。历史上传承下来的桥崇拜规范、牯脏节规范、婚姻习惯法规范以及神判制度等仍然发挥着重要的社会控制作用。由于国家实行村民自治制度,很多苗族习惯法规范以村规民约的形式表现出来。村民委员会和村民调解委员会成员代替传统上的寨老对民间纠纷进行调解。  相似文献   

6.
悲剧在审美对象中有其重要的地位。苗族爱情悲剧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与其它文学作品一样,进入人们的审美领域,是作为反映形态的悲剧艺术,才经常成为审美对象而引起人们审美愉快的。在苗族的爱情悲剧中,美的东西总是与丑的东西在比较中存在,于斗争中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贵州苗族环境习惯法与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苗族环境习惯法对保护贵州苗族村寨秀美神奇的自然环境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为苗族地区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发展过程中保护与开发的良性互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契机。本文拟就贵州苗族环境习惯法对苗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特殊价值进行研究,以期为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本土支撑资源。  相似文献   

8.
苗族人口的历史变迁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人口的历史变迁呈“U”形趋势,出现了人口锐减、缓增和倍增三个发展阶段。“U”形变动成因之一是统治者的军事镇压、经济落后、机械死亡率高,成因之二是党的民族政策的贯彻执行,苗族社会形成五大转变,启动人口回升。苗族人口的现状,要求我们加大人口政策的改革力度,才能避免苗族人口的“U”形发展过程,实现平稳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9.
从1981年苗族学者李廷贵等提出苗族习惯法概念、开展苗族习惯法研究至今,苗族习惯法的研究已走过了30年的历程。30年来,苗族习惯法研究从发端到兴起,到出现高峰期,专家、学者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从论文、专著、课题研究报告各方面看,关于苗族习惯法研究的成果较多,影响比较突出,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本文对30年来关于苗族习惯法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并对苗族习惯法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认为苗族习惯法研究对丰富学术研究成果、促进各学科建设、发展、繁荣学术研究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一些巫师和歌手的死去,很大一部分苗族文化的精品在快速的失落,很多文化版本在失传,语言隔阂在拉大,文化主体在变异,文化误读在增多。抢救和继承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任务越来越紧迫。  相似文献   

11.
广西融水苗族民间蜡染艺术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本文主要通过对融水苗族民间的传统蜡染技艺的历史、工艺流程、传统纹样等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进行分析,对苗族民间蜡染工艺的传承进行思考,以期寻求有效的保护途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贵州省苗族人口数量变化的分析,发现苗族人口快速增长存在两个主要特征: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但趋缓;规模虽呈递增趋势,但其占全国苗族人口的比重在逐年下降。人口已由高速盲目增长逐步转为有计划增长;苗族人口聚居区在控制人奇偶增长方面好于其他省区对苗族人口快速增长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贵州苗族刺绣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是苗族女性"用针做笔、用线当墨、用布做纸"这种特殊方式书写的苗族史书,反映了族群文化认同下的苗族女性文化,承载着苗族女性对真善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14.
当前,由于国家法律资源的稀缺,在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农民规范行为、惩处违犯行为、解决纠纷等等,大多都依据村规民约,较少正面与法律打交道,因而与习惯法有紧密联系的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笔者就三个苗族村的村规民约考察入手,分析了"供全村吃一餐"的处罚规定所反映的苗族习惯法文化在当地乡村治理中的利弊,就反映习惯法文化的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问题作了一次微观的探讨。笔者认为,我们应看到"供全村吃一餐"这一传统苗族习惯法文化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避免产生消极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5.
跨国通婚在边境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非常普遍,其缘由及影响引发了众多人类学、社会学学者的关注,尤其是跨国通婚中"跨国者"的归属感问题应该是我们关注的重点。通过对云南省马关县老刘寨的参与式观察、与越南苗族妇女交流,笔者发现该特殊群体有明显的国家认同缺失或混乱问题,当地越南苗族妇女国家认同意识的变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根本上来自于政治上的疏离、经济上的失衡和当地文化融入的程度。跨国通婚是长期以来边境民族通婚传统在遭遇现代民族国家时的一个适应性挑战,涉及边疆治理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制定及边疆繁荣稳定,我们应充分尊重边境民族社会的复合多样性特点,以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多元化治理。  相似文献   

16.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苗族贾理",被称为苗族的《百科全书》,它蕴藏丰富的哲学、法律、教育和社会管理等方面思想及其很高的文学价值。本文仅从研究"苗族贾理"社会管理思想的意义及价值来阐述作者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7.
武陵山区土家族苗族傩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傩文化“概述   武陵山区位于渝、黔、湘、鄂四省市交界,该地区世代居住着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由于地理环境、民族心理、风情习俗、文化结构等诸多因素,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各民族和睦相处,相互交流,形成了共同的文化现象,这就是所谓的“傩“文化.“傩“(Nuó),据<玉篇>解:傩,惊驱疫疠之鬼.取<辞海>第2条注释:“古时腊月驱逐疫鬼的仪式.“从其发展过程看,先有傩,后有傩舞,最后是傩戏.……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之初湖南湘西苗族地区的阶级关系一是表现在土地占有的剥削关系上,包括租佃剥削、雇工剥削和高利贷剥削,劳动力剥削成为地主富农剥削农民的最主要方式;二是表现在"官匪霸"三位一体当权派对苗民的残酷压榨关系上,苗民在政治上、经济上所受的民族压迫都是极度残酷的,民族矛盾极其尖锐。相对而言,苗区内部一般中小地主与农民之间的阶级剥削存在但没有特别尖锐,苗民最为仇视的是"官匪霸"三位一体的特大地主,与这些地主的矛盾极其激烈。  相似文献   

19.
苗族是一个高度团结的民族,聚寨而居的约束机制及婚姻纽带使得民族内部凝聚力极强。在反抗封建统治压迫和剥削的斗争中,苗族习惯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时期,苗族习惯法在某种程序上起到了维护小地域村落秩序的作用。但也因此极易形成局部的若干团体,民众为团体利益而聚众,容易引发群体性暴力事件,为司法处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和压力。刑事和解制度出台后,民族地区的司法部门创造性的把刑事政策与习惯法资源相结合,充分发挥习惯法在个案调处中的优势,为维护当地的和谐稳定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千百年来苗族不断四处迁徙,其中一支到了石门坎,被称为花苗或大花苗。他们生活上极度贫困,靠着原始的生产方式,维持着最低标准的生存,长期忍受其他民族的压迫、剥削和歧视,得不到社会的关心和帮助。在社会需求、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方面都发生严重短缺,二十世纪初,他们精神上产生强烈渴望,希望宗教能解决他们的苦难。从而为基督教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