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吃即参禅     
于丹 《当代贵州》2014,(30):65-65
正我们对吃的态度决定了我们对待健康、对待自己身体的态度,更是对待世界和对待生命的态度。在我看来,一个人对吃的态度能反映出他是怎样的人,吃饭其实就是参禅。星云大师曾给我讲过一个故事,有个小和尚请星云大师教他一种参禅的方法,大师说你回去吃饭睡觉。小和尚大惑不解,星云大师又说,人人都吃饭,但多数人都挑肥拣瘦,吃不痛快;人人都睡觉,但多数人都做梦失眠,睡不踏实。你能吃好睡好,就是在参禅了。小和尚才恍然大悟。关于吃,星云  相似文献   

2.
读者之页     
读《党员干部之友》有感山东省交通医院张毅读了《党员干部之友》2000年第11期的“特别报道”,深感主题鲜明深刻,内容丰富多彩,很有冲击力、震撼力。尤其是援藏干部徐学武的先进事迹,给人以鼓舞、启迪。他在孔繁森精神感召下,肩负山东人民的重托,不负“三个代表”的神圣使命,乐于吃苦,敬业奉献,全心全意为西藏  相似文献   

3.
正2011年,叶如陵被评选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当时,他已退休11年。今年已72岁的叶如陵,是朝阳区西坝河西里社区居民。42年前,他随支援边疆医疗队扎根西藏,奉献西藏30载,成为西藏人民眼里的贴心人。2000年退休回到北京后,叶如陵没有停止奉献的脚  相似文献   

4.
近来偶读一篇介绍国画大师徐悲鸿画马的文字,颇有一番感触。 徐悲鸿的马与白石的虾齐名,是为国宝。他画的马奔放处不狂狷,细微处不琐屑,筋强骨壮,形神俱足,且赋予了意气风发、奔腾不息的气慨。据熟悉徐大师的人说,他的马之所以堪称一绝,关键在于他作画时“全马在胸”。  相似文献   

5.
奉献者的情操──西藏阿里军分区原政委丁德福的事迹丁德福是甘肃陇西县人,他1964年12月入伍,从当班长起到任军分区政委,在阿里地区奉献了32个春秋,经历了生与死、苦与乐。得与失的严峻考验。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亲切地称他为"活着的孔繁森"、"军中焦裕禄"...  相似文献   

6.
孙向军 《党建》2023,(9):35-37
<正>“老西藏精神”、孔繁森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为西藏的发展进步和西藏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不懈奋斗中孕育形成、绽放光彩的伟大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党的干部扎根西藏、建设边疆、奉献高原,孕育出了‘老西藏精神’”。他在浙江工作期间就曾指出,“孔繁森精神,首先体现的就是老西藏精神”。新时代要弘扬好特别能吃苦、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 文学大师之一。他与才女张兆和的一世姻缘,是 二十世纪文坛一段美丽的故事。 沉默之时走进来 1928年秋,江浙军阀混战,天下大乱。在文坛 初出茅庐的沈从文通过郁达夫认识了徐志摩。这 时,他在郁达夫、徐志摩、林宰之等文学前辈的帮 助与提携之下,已发表了不少小说,是个小有名 气的文人了。 其时,胡适正担任上海中国公学校长,由徐  相似文献   

8.
一位从医56年的军医,以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温暖了成千上万颗心。广大群众称赞他是“人民的好军医”、“当代的白求恩”。除此之外,他还赢得了一个高尚而神圣的独特称呼:“值得托付生命的人”。他就是北京军区总医院原外一科主任——华益慰。华益慰一直在临床一线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先后参加了西藏医疗队和海城、唐山抗震救灾工作。他技术精湛,做了数千例手术,攻克了一个个医学难题,成功地实施了一次次高难度手术,把数千条宝贵的生命从死亡线上挽救回来,从未发生过一起医疗事故和医疗差错,从未做过一件对不起患者的事情。他每做一台手…  相似文献   

9.
1998年5月20日,一个极寻常的日子,徐学武带领第二批援藏干部来到西藏,来到日喀则,担任了地委委员、行政公署常务副专员。从此,他带着山东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的嘱托,肩负援藏的重任,开始了人生的又一重要历程。情注高原日喀则,海拔近4000米。难以言状的高原反应使不少同志被送进了医院,来自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的徐学武也经历了一次考验,厌食呕吐、胸闷头痛、心跳过速、四肢酸软,他苦苦地支撑着,顽强地坚持着,临行前领导的谆谆教导、家乡人  相似文献   

10.
一位诗人曾经这样写道:“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人民的好医生徐根竹就是这种人,尽管他在烈士陵园里已长眠了近半个世纪……从放羊娃到“状元郎”1916年,徐根竹出生于福建龙岩大洋村一个贫苦雇工的家庭。父亲早逝,留下了一笔沉重的  相似文献   

11.
张法祥 《廉政瞭望》2005,(10):59-59
一个年轻人去拜访一位大师,向他请教为人处世之道,大师给他讲了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有两个强壮的青年,一拙,一巧。两人奉命在同一块地上各自挖井找水,很快两  相似文献   

12.
石磊 《党建》2021,(11)
1994年12月5日,西藏阿里狮泉河镇,一场简朴而隆重的追悼仪式在这里举行.不足5000人的小镇竟有2000多人冒着凛冽的寒风赶来,向阿里人民的好书记孔繁森作最后的告别. 孔繁森,1944年7月出生,山东聊城人.他18岁参军,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部队复员后回到聊城老家工作.1979年,国家要抽调一批干部赴西藏工作,时任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并请人写下"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以示决心.在担任日喀则地区岗巴县委副书记的3年间,他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81年,孔繁森奉调回到山东.  相似文献   

13.
《求是》2000,(22)
昌都地区中学建校40年来,培养了高初中毕业生9222人,为大专院校输送优秀生源5309人。目前,仅在西藏和全国各条战线县级以上的领导及中级职称以上的科技人员就达1000余人。 奉献了人才,同时更奉献了办学经验:50年代筹委会建校、治校的经验;60年代双语教育;70年代与实践相结合教育,  相似文献   

14.
2002年,徐德顺南下,搞起了水飞蓟种植和贩运.四年后,他拎着满满的"一桶金"回到家乡. 儿子回来了,妈妈欢天喜地,可一听儿子说"打算弃商从耕",神色马上就变了:"放着好好的生意不做,当一辈子屯子人能有啥出息啊?" 亲朋好友听说徐德顺回来了,纷纷来家看他,可一听他要办农机合作社的打算,都说这是个"疯子决定"——谁都知道现在种地不挣钱,你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吗!  相似文献   

15.
荆海丽 《先锋队》2011,(17):20-21,1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出了个时传祥,整整激励教育了一代人。今天,在我省阳泉,赵泉祥把当清洁工人看成是光荣神圣的岗位。他在环卫一线已经干了32年,"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人称《山城"时传祥"》。他的事迹是时传祥精神在新时代的发扬与升华,是一个共产党员吃苦在前、勇于奉献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6.
18年,他时刻将用户的事当成自己的头等大事,无论冰冻严寒还是炎炎烈日,无论节假日还是休息日,只要用户一个电话,他就立即前往解决问题; 18年,他敬业奉献,将最平凡的事干成了不平凡,将最简单的事干成了不简单; 18年,他探索创新,不断提升服务规范和维修技能,实现了维修服务及时率、处结率、满意率3个100%。  相似文献   

17.
战斗中负伤改行学医 1916年,徐根竹出生于福建龙岩大洋村一个贫苦雇工的家庭,从小为地主放羊,15岁参加红军,刚满18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 在一次战斗中,徐根竹右脚负重伤,造成粉碎性骨折,与部队失去了联系。他以惊人的毅力,忍  相似文献   

18.
<正>1997年,河南农民徐林东因看不惯邻居张桂枝在宅基地一事上吃了乡政府的亏,开始帮她写材料、到各级部门反映问题。2003年10月,不堪徐林东  相似文献   

19.
在距辽阳市40多里路外有个辽阳县兰家镇泉水村。这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村子:三面环山,百十户人家散落在山坳坳里。村中有一户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家,户主徐老汉,名长润,现年71岁,一生务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8年前,徐老汉突遭横祸,一场车祸夺去了儿子年轻的生命。中年丧妻,老年丧子,实乃人生之大不幸。从此,悲怆与贫困主宰了徐老汉的命运。儿媳给他扔下年仅7岁和9岁的两个小孙子改嫁后,徐老汉和他那深度驼背年逾花甲的老伴既要操持一家老小4口人的生计,又要供  相似文献   

20.
《党建》2002,(1)
信访工作是一个特殊的岗位。江苏省泰州市信访局局长张云泉,在这个岗位上默默奉献了18个春秋。风霜雨露,酸甜苦辣,他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敦实的双肩,一头担着党和政府的重托,一头担着老百姓的殷殷期望。去年9月,他被授予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光荣称号。请看他的自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