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荆 《犯罪研究》2020,(4):6-17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的诞生,对我国社区矫正事业发展意义重大。它是实务界十余年艰辛探索与实践、理论界调查研究与理论储备、立法界博采众议之结晶,是社区矫正事业的“里程碑”,是立法之楷模。智慧立法确立了制度框架、工作流程及法律责任,规避了长期以来的“性质”之争,为社区矫正未来发展拓展了空间。立法虽为社区矫正指明了方向,但以往实践中显露出的人才培养与队伍稳定、有针对性的科学矫正、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与监督,以及民间对社区矫正理解与积极参与等诸多难点,还需在今后的法律实施中逐一解决,在实践和理论探索中继续摸索、磨合和修正,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矫正制度。  相似文献   

2.
社区矫正:二元化刑事政策背景下的社区治理新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颖 《犯罪研究》2009,(4):18-23
随着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和“小政府、大社会”的政府改革方向,政府职能和权力突破了只在行政机关内部上下转移的框架,管理重心、权力向社会、社区和民间组织转移。社区,作为公民社会生活中一个最基本的稳定的社会单元,社区治理正打破传统的政府一体化统管局面,在现代公共行政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社区矫正,作为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我们认为,应该成为发展和完善社区治理的一个重要契机,并且与社区治理相融合。本文将结合社区治理理论和刑事政策学,以此为切入点探索社区治理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镇江市在社区矫正工作中,不断探索创新,注重发挥社会资源作用,创建社区矫正协会,成为全市矫正工作的特色和亮点。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探索社区矫正管理新方法,不断提高社区矫正执法能力和水平,四川省通江县司法局探索实践社区矫正“表格化”管理新模式,将整个社区矫正工作按流程、分阶段设计成6类台账、40种表格,工作内容在“表格化”中落实、工作督查在“表格化”中落根、工作考核在“表格化”中落地,有效地促进了全县社区矫正工作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5.
梅义征 《中国司法》2007,(9):103-105
社区矫正制度是刑罚理念由单纯的惩罚转变为通过教育改造使罪犯重新回归社会(reintegration)的产物。早在19世纪,部分欧美国家已开始在这方面进行探索。到上个世纪70年代,社区矫正制度已在一些发达国家普遍推广。目前,部分西方国家和日本、韩国的社区矫正制度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本文拟以比较日本、新西兰两国社区矫正制度为基础,  相似文献   

6.
社区矫正的本质就在于对犯罪人进行治理、修复,为犯罪人建立再社会化的桥梁。通读美国俄勒冈州社区矫正法无不体现出这样的理念和价值取向。目前我国开展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备受世人瞩目。开展社区矫正,是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推进此项工作,不仅是我国刑罚执行制度的改革,更是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维护社会长治久安的有效举措。因而,解读美国俄勒冈州社区矫正法对推动我国的社区矫正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社区矫正研究成为刑事法学领域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社区矫正研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冷到热的过程,初步形成研究中心、研究格局及核心期刊群。社区矫正研究的兴起有其时代背景,“现代化”的价值取向则是社区矫正研究得以兴起的深层思想基础,而实践所产生的广阔的理论空间、国家权力对社会矫正研究的肯定与支持是社区矫正研究发展的直接动因。  相似文献   

8.
张鹏 《政法论丛》2008,(4):57-61
美国社区矫正作为广义社区矫正模式的代表,积累了许多值得我国借鉴的成熟经验。其社区矫正大致经历了从危险特质模式向以社区为本、以案主为本、社会支持网络等多元要素整合方向发展的过程。危险特质模式具有理性化、技术化、机构化、专业化的特点,多元整合方向则是在传统危险特质模式的基础上,针对其弊端展开的。美国社区矫正的发展方向对我国正在试行的社区矫正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社区矫正的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所说的社会资源是指在社区矫正中可以利用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是社区矫正发展的重要方向。在社区矫正中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设置资源、经费资源和技术资源,其中,人力资源具有主导性的地位,是社区矫正中应当优先设法利用的最重要的资源。在优先利用社会人力资源的前提下,应当考虑尽可能利用其他类型的社会资源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根据对北京等地社区矫正工作实践的调查和思考,在社区矫正工作的发展中,可以考虑确立具有下列特征的基本模式:社区矫正官员为主导、社区服务中心为中介、多渠道筹集矫正资金、全方位开展矫正工作、多考虑城乡区域差别。  相似文献   

10.
2008年7月8日,中国第一家,也是亚洲最大一家——北京市朝阳区社区矫正阳光中途之家开始运营。它给我们带来一个强烈的信息:借鉴国外经验,旨在解决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三无人员”安置,社区服刑人员就业难等问题的一种崭新的矫正模式,在中国的土地上落地。北京市朝阳区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中途之家”作为社区矫正的一种矫正模式,就像社区矫正制度本身一样,符合中国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和刑罚制度改革的方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可是,在它前行中,必然会带来与中国罪犯矫正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会有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  相似文献   

11.
社区矫正强调矫正实施的社区性。这意味着,执行社区矫正计划的场所是在社区之中,犯罪人可以在自己居住或者长期居留的社区环境中参与社区矫正计划,完成社区矫正计划指定或决定的义务。那么,处于社区矫正试点中的我国社区,为承担起执行社区矫正计划的场所的“重任”准备好了吗?最近,笔者带着这个问题考察了正在社区矫正试点的部分社区,试图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12.
社区矫正的监督管理工作是社区矫正工作三项任务之一,本文立足河北省社区矫正工作实践,以监督管理为切入点加以研究,在社区矫正管理体制、队伍建设、监督管理制度、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不断探索,完善创新,推进社区矫正监督管理工作,确保监管更好执行,维护国家刑罚执行的强制性、严肃性和权威性,同时,通过对加强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督管理,以避免其走上重新违法犯罪的道路,更好的维护社会的安全与稳定,为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3.
执行力,是社区矫正事业发展的生命力。2012年3月,《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正式实施,对社区矫正执行工作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规定,有力地推进了社区矫正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江苏是全国首批试点省份,9年来,全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广大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立足实际,不断创新探索,努力将社区服刑人员管理好、教育好,为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非监禁刑罚执行制度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4.
社区矫正体制和机制创新,是社区矫正在探索我国刑罚执行制度改革中的重要使命。社区矫正工作体制是指,社区矫正机构设置、领导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等方面的体系、制度、方式方法等的总称。近年来,各试点地区根据“两院两部”的《通知》要求,经过实践探索,基本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机关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协作配合,司法所具体执行的社区矫正工作领导体制。  相似文献   

15.
社区矫正是相对于传统的监禁刑而言的一种新兴的罪犯处遇方式,代表着世界范围内行刑发展的潮流与趋势。社区矫正是在行刑过程中注重社会因素的作用,使罪犯能重新复归社会,修复其缺失的人格,塑造其符合社会正常生活的信念。在我国全面试行社区矫正过程中,除了如何保护社区矫正对象的合法权利外,还必须加强对社会其他相关主体的合法权益的保护,这样才能调动社会资源来推动社区矫正工作朝着规范化、正规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周勇 《中国司法》2014,(1):75-80
循证矫正(Evidence-base Correction)是近年来在中国监狱、戒毒和社区矫正系统兴起的热点课题。作为舶来品,循证矫正尽管引入中国的时间不长,但在有关实务界、理论界引起了广泛关注,纷纷开展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①。从这些理论探讨、实践探索以及基层同志的反映来看,目前关于循证矫正的本质、特征、价值、范畴和类型、开展和实施等若干问题尚无一致的认识,存在不同的理解。本文拟对这些问题作一探究和分析,以进一步厘清认识,促进对循证矫正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7.
法律制约与法律突破之间的冲突是社区矫正试点中的基本矛盾,创新和总结是试点工作的重心。现阶段试点中存在全局范围过窄、局部规模扩张、突破创新不足、工作缺乏独立性等偏失。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目的是获取试点经验.而非急于收获矫正效果。试点工作应坚持法律制约与法律突破相统一、社区矫正与社区安全并重、符合国情、创新与总结相结合等原则。扩大全局试点范围、控制局部试点规模、深化突破、创新与总结是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中心任务,试点阶段不宜过早启动社区矫正立法。  相似文献   

18.
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矫正,是社区矫正的三大任务之一,也是社区矫正的核心,通过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开展教育学习、社区服务、心理辅导、个性化矫正等方式,转变其不良心理和行为恶习、促进再社会化。我国社区矫正工作开展十多年来,各地依据现行法律、法规和制度认真履行对社区服刑人员教育矫正任务,在实践中探索创新教育内容、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效果。认真总结实践经验,探索教育矫正工作规律,对于进一步推进社区矫正  相似文献   

19.
信息之窗     
《人民调解》2020,(1):62-64
首届长三角社区矫正工作创新发展论坛在上海召开2019年12月3日,首届长三角社区矫正工作创新发展论坛在上海市召开。本次论坛就长三角社区矫正如何实现共享新机遇、共建新平台、共谋新发展进行深入交流,集群智、汇众力。论坛以社区矫正工作展望、刑罚执行一体化进展、教育矫正深化探索为题,举办了三场分论坛。  相似文献   

20.
许冷 《中国监狱学刊》2005,20(1):130-132
目前,北京、上海、江苏等六个省市正在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非监禁刑罚执行制度。如何在非监禁条件下提高罪犯的教育矫正质量,将罪犯改造成为自食其力、心理健康的守法公民,是试点工作必须要面对和试图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在教育矫正工作中,运用和完善矫正个案制度是提高矫正质量的基本工作方法,是矫正组织执法活动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它贯穿干矫正工作的全过程。因此,可以说,矫正个案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社区矫正工作中一项重大的理论与实践课题。在本文中,笔者对矫正个案的内涵、特点、原则及制定程序等问题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见解,以期对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深入有效开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