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般认为,民事法院制度的作用在于依法强制性地解决当事人间的民事纠纷。但是,因法系传统的不同,法院介入民事案件的程度也不相同。以离婚诉讼为例,作为大陆法系代表的德国法院对于系属于法院的离婚案件,是通过审理制定法规定的离婚构成要件(在诉讼标的上表现为有争议的离婚法律关系),在认定本案满足法定离婚构成要件的情况下宣布离婚判决,并同时对与此相关的财产分割及其他事项进行裁判。与此相反,作为英美法系代表的美国法院是将离婚案件理解为夫妇之间发生的人际关系纠纷,在诉讼中首先考虑引起离婚的原因,以及双方是否有和好…  相似文献   

2.
王新利 《工会论坛》2010,16(1):94-95
应当从保护股东权益和公司人格维护的平衡之角度理解公司解散诉讼中的诉讼事由;从保护股东利益、防止股东滥用诉讼权利与对其他相关人员利益的保障之角度理解公司解解散诉讼中的当事人适格问题。而决定具体的审理程序和判决形式的因素应当是公司解散诉讼这一特殊的诉讼形式,股东之间的矛盾决定了公司解散诉讼必须采用着重调解的审理方式,公司解散与清算之间的衔接决定了法院应在判决解散的同时指定清算。  相似文献   

3.
我国立法对判决理由效力未作明确规定,理论界和实务部门对此也一直存有争议。出于对当事人程序保障及促进诉讼经济之考虑,借鉴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有关立法及学说,并结合我国现有规定,"二元结构"应运产生,即区分判决理由中的事项,对经过双方当事人充分争议和法院认真审理的主要争点事项赋以争点效,当事人不得提出相反主张,法院也不得为相反判断;而对其它事项赋以相对免证的效力,无须举证,但允许当事人提出反证推翻。  相似文献   

4.
我国在行政诉讼中采判决类型模式,而不是行政法制发达国家的诉讼类型模式,此种判决类型模式在行政法制不发达的我国受到批判,诉讼类型化是趋势也是呼声。在分析行政确认诉讼的理论基础之后,根据确认利益和确认请求权理论,提出我国行政诉讼的诉讼类型模式选择和完善,当采取"明定主义原则",根据不同的确认请求权将确认诉讼类型分为:确认违法、确认无效和确认法律关系存在与否三种,以此构建的行政确认诉讼在当事人适格、诉讼要件、法庭审理和裁判上都将不同。  相似文献   

5.
调解与判决是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两种重要的结案方式。从成本角度分析,调解与判决具有不同的成本。在对二者成本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法官偏好调解的主要原因以及调解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诉讼成本控制与民事司法程序改革,适度强化案件审结期限对于法院和法官的约束、严格控制法院调解的适用场合、建立替代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6.
对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如何判断是检察公益诉讼中公认的核心问题。依法履行职责的判断须同时覆盖到行政处理决定的作出阶段和实现阶段。以行为要件、职权要件、结果要件作为判断标准是经由指导性案例、司法文件和司法解释所表明的实务立场。与采用行为标准相比,采用谋求公益受损状态“有效消除”的结果标准,更有利于确保行政公益诉讼的制度效能。行政公益诉讼审理阶段依法履行职责的判断标准应严于诉前程序阶段。审理阶段被告依法履行职责而使诉讼请求全部实现时,撤回起诉方案成为优先于变更诉讼请求方案的选项,背后的原因可从法院、行政机关、检察机关的角度进行反思性分析。为增强公益诉讼检察权的正当性与合法性,撤回起诉方案应从时间要件、程序要件、实体要件三个方面予以从严控制。  相似文献   

7.
刑事审判是一个动态过程 ,在不同的诉讼阶段 ,针对不同的情形也就应当有不同种类的判决。现行刑事法律仅规定有罪判决和无罪判决两种形式的判决 ,这是不符合诉讼实践的 ;有关司法解释中规定的“不负刑事责任的判决”和“终止审理”的含义令人质疑。建议在我国刑事判决中 ,应增加包括免诉判决、驳回起诉判决等几种新的判决形式。  相似文献   

8.
论诉的利益之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诉讼中诉的利益是指当事人提起的诉应当具有的法院对诉讼请求进行审判的必要性和实效性。对诉的利益之判断,无论对于保障诉权还是防止滥诉都有重要的意义。在其他判决要件具备的情况下,当事人提起的诉有诉的利益,法院必须进行审判,没有诉的利益,法院应当驳回起诉。诉的利益具有抽象性,法院对诉的利益是否存在的判断,应当从原告、国家、被告三者的立场进行考量,并且应当根据不同类型的诉的特点甚至个案具体情况来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前,大陆法系主流观点认为,前诉处于诉讼系属中,禁止重复诉讼包含禁止重复起诉和禁止另行起诉两种形态。我国在这两种形态的适用上均存在问题,有必要分别予以讨论,以统一司法适用。禁止重复起诉的目的在于避免既判力相冲突,而禁止另行起诉则是为了避免实质性的矛盾判决。禁止重复起诉应以诉讼请求为核心识别要素。禁止另行起诉应以主要争点共通为识别要件,并根据不同情况,对后诉作强制反诉、追加、法院依职权强制合并审理或者中止诉讼程序等处理。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封建社会国家控制整个诉讼;国民党的“六法”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诉讼制度,但却被蒋介石法西斯专政所践踏。新中国成立后,上诉审理范围被锁定在全面审查的定路上。现阶段,我国的上诉审理正从全面审查向着尊重当事人自由处分权的方向转变。本文认为当事人对有关一审判决所认定的事实及法律适用未主张的部分,上诉法院不应干预;当事人对一审判决遵守法律程序提出异议的,上诉法院不受当事人申请范围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