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禁止重复评价原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刑法体系中 ,禁止重复评价原则仅在量刑时有完整价值。禁止重复评价原则的对象、阶段和领域均应准确界定。有必要将该原则立法化 ,并根据该原则对刑法典部分内容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2.
禁止重复评价原则作为我国刑法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对于保障罪刑均衡具有重要的价值.禁止重复评价并不意味着对同一犯罪事实只能在定罪量刑中使用一次,而是指不能在定罪量刑中对其作同一意义、同一角度、同一层次上的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3.
禁止重复评价原则作为我国刑法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对于保障罪刑均衡具有重要的价值。禁止重复评价并不意味着对同一犯罪事实只能在定罪量刑中使用一次,而是指不能在定罪量刑中对其作同一意义、同一角度、同一层次上的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4.
想像竞合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准确界定是对其进行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其概念的界定应以禁止重复评价原则为基础.想象竞合犯仅存在一个危害行为,由于此危害行为本身的全部或部分要素被重复评价,从而出现一行为触犯数罪名情况.禁止重复评价原则是想象竞合犯存在的实质根据.从禁止重复评价原则的角度审视,想象竞合犯的本质是实质的一罪.由于从一重重处罚和并罚原则违反了禁止重复评价原则的要求,想象竞合犯应当按照从一重处罚原则进行处罚.单一处罚的基石是想象竞合犯的单一危害行为和定罪中对单一行为的禁止重复评价.从重罪处罚的根据是一行为所侵害的数法益和量刑中坚持禁止重复评价原则.  相似文献   

5.
禁止双重评价原则意味着量刑所依据的事实,必须是选择法定刑所依据案件事实之外的量刑情节。由此原则出发,量刑评价案件事实的势力范围须重新划定,对于那些属于犯罪成立判断的事实或属于衍生犯罪构成的事实,在宣告刑的裁量中,不得再作为影响宣告刑选择的量刑情节适用。当然,在法条竞合的情况下,应否重复评价需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6.
从表面上看,交通肇事罪中对逃逸的重复评价是对刑法原理中的禁止重复评价原则的挑战。但通过剖析禁止重复评价原则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就会发现,二者本质上是相暗合的。这是因为,禁止重复评价原则背后的经济逻辑就是要保证威慑的最优化,而禁止重复评价原则的适用是有条件的,其前提便是某类犯罪的特定情节或行为没有导致该类犯罪的抓获概率在一段时期内明显下降,刑罚的威慑效果也没有因为特定情节或行为的出现而受到削弱,否则,对某类犯罪的特定情节或行为进行重复评价便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从表面上看,交通肇事罪中对逃逸的重复评价是对刑法原理中的禁止重复评价原则的挑战。但通过剖析禁止重复评价原则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就会发现,二者本质上是相暗合的。这是因为,禁止重复评价原则背后的经济逻辑就是要保证刑罚威慑的最优化,而禁止重复评价原则的适用是有条件的,其前提便是某类犯罪的特定情节或行为没有导致该类犯罪的抓获概率在一段时期内明显下降,刑罚的威慑效果也没有因为特定情节或行为的出现而受到削弱,否则,对某类犯罪的特定情节或行为进行重复评价便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刑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立法模式导致司法实践中存在大量的刑事与行政交叉的案件,这类交叉案件涉及到行政违法性与刑事违法性的区分,行政违法性向刑事违法性的转化。在刑行交叉案件的犯罪认定中应当贯彻禁止重复评价原则。刑法与行政法对同一行为的处罚是不同性质的法律评价,并非重复评价。当某种行政违法行为转变为犯罪事实予以认定后就不能重复对该行政违法在其他犯罪认定中予以使用。  相似文献   

9.
论禁止夜间搜查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夜间搜查是刑事诉讼侦查阶段最为常用的追诉犯罪的措施,但是无区别地采用夜间搜查对公民的夜间休息权和夜间安宁权造成了严重的侵害,其背后是公共安全与个人权利、侦查效率与正当程序之间的失衡,因此应确立禁止夜间搜查原则,对夜间搜查予以修正。  相似文献   

10.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是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但其在适用过程中面临着原则抽象化以及适用滥用化的双重困难。解决好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的功能化和类型化两个方面的问题,才能既不使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流于空洞的形式化,又不至于由于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没有“边界”而使其在司法实践中过于泛滥。  相似文献   

11.
任何法律制度的设计及其应用都以实现一定的法律价值作为基本点和归宿 ,刑事诉讼也不例外。刑事诉讼效益原则应是其追求的目标。从刑事诉讼效益原则的内容、阻滞因素及其实现看 ,其效益原则就是怎样平衡刑事诉讼公平与刑事诉讼效率之间的关系 ,使它们达到最佳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2.
附带上诉是指当事人一方上诉后,被上诉人依附于该上诉程序而提起的特殊上诉。其最特殊之处在于,被上诉人在上诉期间己满或舍弃上诉或撤回上诉后,仍可提起附带上诉。我国民事诉讼中也应设立附带上诉制度,以便在程序上公平地保护双方当事人的利益,维护裁判的安定性和司法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13.
要从根本上清除刑讯逼供的行为,必须进一步加大司法改革的力度,确保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面遵守刑事诉讼过程的人权保护,依据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的或侮辱性的待遇或刑罚的国际标准,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和“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将我国刑事司法与诉讼程序步入国际人权司法保障体系的轨道。  相似文献   

14.
表达自由是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公民关注的话题之一,而建立在宪法第一修正案基础上的禁止事先限制原则,是保护美国公民表达自由的重要司法原则之一,由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near诉明尼苏达州"案中创制的"禁止事先限制原则",经受了"纽约时报诉合众国"等案的严峻挑战,得以逐渐确立.无论中国是否存在事先审查制度,禁止事先限制原则对于中国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刑法视角论诉讼欺诈行为的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诉讼欺诈是指行为人为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以提起民事诉讼为手段,在民事诉讼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手段欺骗法院,使法院做出错误判决从而实现其非法目的的行为。诉讼欺诈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应将其规定为犯罪行为。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对诉讼欺诈行为的定性分歧较大。  相似文献   

16.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检察工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经历了从"镇压与宽大相结合"到"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再到"宽严相济"的历史发展过程,其传统内容"首恶必办,胁从不问,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立功折罪,立大功受奖"不能适应时代需要,应予以重构.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要把握好"宽"和"严"两个方面,将有限的司法资源从轻微犯罪中抽身出来,集中投入到严重犯罪的预防和控制中去.  相似文献   

17.
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原则,是保障刑事实体法正确实施、保证司法公正和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正确有效途径,在刑事司法活动中体现了对人权的尊重与保障.从刑事程序法与刑事实体法规范的对象,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发生影响的顺序,对刑事诉讼结果的影响等方面看,在刑事司法过程中,应坚持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且程序公正优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由于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诉讼结构的制约及缺乏法律规定,我国尚未建立警察出庭作证制度。为维护司法程序公正,提高诉讼效率,抑制警察非法取证行为,有必要建立完善该制度。可从把握作证范围、完善立法、保持理性等方面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