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6,(6)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强调要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从而将建设学习型政党提到了一个历史的新高度。研究建设学习型政党可以追溯到延安时期,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而且,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建设学习型政党也做出了一系列有效的尝试和探索。经过学习运动、延安整风运动以及七大,学习型政党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与经验,这对于新时期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也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取得的创新与发展,是一百年来党的对外工作经验积累的最新成绩。全面认识和把握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需要从历史、价值、理论与实践四个维度加以论析。从历史之维看,新时代政党外交的发展和创新是历史积淀的必然结果;从价值维度看,新时代政党外交体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双重价值追求;从理论之维看,新时代政党外交理论在政党外交地位、主体要求、新型政党关系构建等多方面进行了理论创新;从实践之维看,新时代政党外交多措并举,实现了新突破,取得了新成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系统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历史经验,探讨中国政党制度理论和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中国政治学会、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国政党制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政党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当代中国政党研究中心、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秘书处于2011年7月9日共同举办了第三届中国政党研究论坛。  相似文献   

4.
坚持多党合作制度 发展和谐政党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杭元祥 《民主》2009,(5):10-11
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和谐政党关系,无论在多党合作理论上还是在多党合作实践中。都是一个重要的命题。政党关系的长期和谐,既是我国政党制度的一个显著特征和巨大优势,也是坚持和完善我国政党制度的内在要求。今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60周年。6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这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5.
马进进  王炫 《学理论》2009,(25):21-22
政党的政治影响力是政党软实力的组成部分,它和政党硬实力是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力显著增强,带动了党的硬实力迅速发展。本文依据史实,比较了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表现,从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制定正确的抗战军事战略和在根据地推行民主政治三个方面总结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影响力增强的历史经验,以期对新形势下进一步提升中国共产党硬实力和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政党尤其是执政党和公民之间的关系是现代政治体系中最为重要的政治关系,党群关系直接影响到政党能否取得和巩固执政地位。在中国共产党90年的不平凡历程中,党群关系是决定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兴衰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党群关系更是事关我们党执政地位稳固和执政能力发挥的关键问题。在总结自身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国家政党在处理党群关系方面的成败得失,抓住利益问题这一关键要素,构建党群之间的和谐互动机制,是推进党群关系动态平衡与良性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7.
刘伟 《理论导刊》2012,(9):18-20,34
全面、持续和高效地汲取民意是一个政党能够倾听民声、汇聚民智,从而真正代表民意、赢得民心的基石,也是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挑战和考验,永葆生机与活力的前提条件。作为一个有着90年奋斗征程和辉煌成就,以及60多年执政阅历和丰富经验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民意汲取模式呈现出历史性的演进与发展的显著特点。本文对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发展阶段上民意汲取的主体特征进行"模式化"的概括提炼与理论分析,试图为系统和深入地梳理中国共产党在加强自身建设以及探索执政规律方面的历史脉络与发展轨迹提供一个有益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高度重视自身科学化建设的政党,也是一个富有理论创新精神的政党.90年来,在革命、建设和执政实践中,围绕建没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关于党的科学化建设的基本课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不断总结和运用自身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探索形成了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许多宝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科学化建设理论.  相似文献   

9.
论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安排。依法实施制度安排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重要途径。只有依法实施政党制度安排,才能有效规范政党之间、政党与政权之间、政党与政治资源之间的关系,才能进一步规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政治结构,充分发挥政治功能,才能在新形势下解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面临的新问题,才能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相似文献   

10.
政党认同是20世纪50年代西方政党学者就选民与政党之间的关系提出的一个政治心理学概念。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斗争和建设中发展积累的工作经验和方法,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持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取得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认同。群众路线在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对增进提高党的执政认同,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新的形势下,群众工作也因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环境变化、政党政府博弈、市场经济发展、利益分化等因素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是一个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这种创新主要体现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的理论创新主要在于:超越意识形态的差异,谋求相互了解与合作;政党外交原则的理论发展;对政党外交与政府外交进行区分,并对政党外交进行合理定位。中国共产党在政党外交的实践中,其创新之处体现在:外交对象的广泛性;外交内容的丰富性。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互交织,相得益彰,共同推动政党外交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的大喜日子。90年,对于一个人来说早已是老年,可是对于一个政党来说也只能说属于中年成熟期。当今世界,无论是资产阶级政党还是无产阶级政党,比中国共产党建党早的、资格老的多的是。但是,能够取得像中国共产党这样骄人业绩的却寥寥无几。  相似文献   

13.
国外各类政党治国理政的有益做法与深刻教训越来越受中央重视,相关比较研究影响中央决策具有85年建党历史、57年执政经验的中国共产党,在全球化时代显示出日益开放的胸襟。一个不太为外人熟悉的情况是,中国共产党在进行自身建设与治国理政时,越来越重视汲取国外政党尤其是执政党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在十六大以及突出执政能力建设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后,这方面的考察、交流、比较研究与建议已呈规模化, 系统化态势。  相似文献   

14.
《团结》2009,(4):30-30
政党是政党制度的主体.政党关系是政党制度中最基本的关系.我国的民主党派在构建和谐政党关系的实践中.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参政党的政党本质属性。陈昌福在《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撰文认为,政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执掌政权和影响政权,这是政党的共性。中国的民主党派的一切活动.如果不与国家政权相联,无疑是把自己看作是一般的政治组织。当然.我国的历史和现实条件决定了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是参政党,是以人民当家作主身份参加国家政权,而不是以政党身份与中国共产党分享领导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相似文献   

15.
《求知》2014,(1):63-63
何祥林、薛平军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撰文认为,学习型政党是中国共产党的显著特征。从党的孕育和建立的过程看,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相似文献   

16.
组织是政党活动的载体和力量来源,组织的规模是政党强弱的关键。作为超大型社会中的超大型政党,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规模一直是重要的政治议题,它具有从政党内部到整体社会的联动效应。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在组织规模问题上显现出更多的现实关切,催生了对组织规模问题在理论研究上的跟进。从政党吸纳、政党治理和科学评价机制三重维度进行组织规模的考察,是对中国共产党组织规模问题进行理性认知、治理现代化和科学评价的一个系统性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7.
政党是民主实践的主导力量,中国共产党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的领导核心。如何处理好党政关系是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理顺各类政治参与主体之间关系的关键性问题。对党政关系的分析需要从制度和过程的分析范式切入,运用总体性的观点对全过程人民民主下新型党政关系的构建及其制度优势进行理论剖析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阐明全过程人民民主下新型党政关系的发展趋势和最新特点。全过程人民民主下的党政关系既是国家政治体制的核心要素,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制度安排,在拥有独特的制度优势的同时,还是中国共产党的治理经验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王萌萌  朱小亮 《学理论》2013,(19):23-24
二战之后西方一些政党为获得选举胜利,纷纷向兼容性政党转型,意大利自由人民党、英国保守党等均属此类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政党,兼容性是我党在长期执政中形成的执政品质,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经验积累与创新。试从意识形态、利益整合、党员及组织结构、党际关系等方面比较兼容性政党与马克思主义政党兼容性间的差异,从中发现我党执政制度的社会契合性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自信。  相似文献   

19.
责任型政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新定位,责任型政党目的在于强化责任担当,实现权力、责任、使命的统一,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治国理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新时代责任型政党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国家、人民、政党和人类共同命运的五重担当。责任型政党建设是历史与现实的选择,在不同历史阶段上中国共产党对管党治党的实践探索,呈现出中国共产党由一个领导革命的政党转变为一个执政党的过程,党的责任内涵已经由党自身治理责任扩展到了国家治理、全球治理责任。责任型政党建设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目标选择与必由之路,需要明确清晰的责任体制,建立健全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20.
王金柱 《求知》2006,(6):3-5
在中国共产党85年的历史中,有一条重要的经验,这就是密切联系群众。党群关系决定一个政党的兴衰成败。只有不断加强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中国共产党才能保持长期执政的地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