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往事如烟,南洋研究所建立三十周年了。当时我是第一批进所的研究人员之一,任务是搜集华侨史资料。1956—57年为了要调查资料,我们曾经走出校门,走进泉州侨乡,借阅各侨乡的华侨族谱。我们应用了八十二部“华侨族谱”,写过了一篇《福建晋江专区华侨史调查报告》,综结出本专区华侨史的六个问题——出国的时间地点,出国原因,出国路径,出国后生活,出国后与祖国关系,和出国的人口数字问题。当时我们  相似文献   

2.
鸦片战争后臻20世纪20年代,东南亚各地(除这罗外)已先后被西方殖民者瓜分完毕。各殖民政权逐步建立了有效的统治秩序,开始进行人o统计.尽管这些资料很不完整,但也给我们对华侨人o状况的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参照数据。这一时期是海外华侨社会发生突变和重要时期,由于契约毕工大量出国和华人经济力量增长,东南亚华侨的数量、职业、籍贯构成都发生重大变化。一、东南亚华侨人口估算、分布与籍贯1.印度支那法国统治印度支那时期,对华侨出入境进行登记,有相应统计数字可稽。但由于大量华侨不通过海关潜入印度支那,华侨人口的自然增长数…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1.研究课题随着1978年底以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因务工和留学等出国前往世界各地的人增加了。侨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自改革开放以前侨居海外的华侨被称为"老华侨",而改革开放后前往海外的华侨被称为"新华侨"。中国一般称新华侨为"中国新移民",但本文为了对老华侨和新华侨加以比较考察,拟使用"新华侨"这一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世界各国定居的华侨和华裔共有二千多万人,其中有百分之九十以上集中在东南亚地区(印尼、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缅甸、越南、柬埔寨、老挝等九个国家)。我国华侨出国到东南亚地区定居虽然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但其大量出国都是西方殖民者东来以后(特别是一八四○年鸦片战争以后)的事。西方殖民者在东南亚地区进行残酷的原始资本积累和开发掠夺当地矿山、种植园的过程中,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特别是福建、广东两省)拐骗和掠走了大批破产的农民到东南亚地区去充当苦力,当时这些被拐骗的中国苦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的闽西海外移民,包括移民的组织方式,出国年龄的结构,出国路线,海外移民的分布及流向,出国前后的职业结构及其活动等等。下面挥其主要点分述之。(一)闽西海外移民的方式闽西海外移民的方式有自由移民和契约移民二种:自由移民。闽西海外移民几乎都是自由移民,他们由亲朋带领下出洋,或由父母兄弟,或由同乡宗亲。在闽西侨乡,几乎每村都有水客、水客来往于侨居地和祖国之间,带新客出国,帮助华侨通信联络,寄侨汇或物品回家等等.永定下洋曾启东出洋时,就以50银元叫同村曾思连带到按城去的。此时期马来亚水客有吴光或、罗…  相似文献   

6.
郑和下西洋与福建华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郑和下西洋为明代对外关系史和中西交通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不仅是中国海外交通史上的里程碑,而且在世界航海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福建华侨前往南洋贸易或谋生,早在唐末五代就已开始,历经宋、元、明初,已有不少华侨旅居南洋各地。由于郑和七下西洋,有三次经过福建,当时福建沿海有很多人随同前往,其中不少人留下定居,因而使得福建华侨旅居东南亚人数进一步增加,福建华侨与东南亚的关系也进一步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7.
由庄国土著、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封建政府的华侨政策》一书,从各个历代时期华侨出国的概况、海外华侨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出发,以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和中外关系为依据,首次总结并阐述了历代封建政府对待华侨的态度和政策,并就其政策的成败  相似文献   

8.
一、闽西华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 侨汇数额早在明代后期,旅居菲律宾的晋江华侨就曾将辛勤劳动所积攒的收入及其它职业牧入,寄回家乡作赡养家属生活费用,以及“买地盖房”和借贷给亲人经商的事迹。闽西华侨什么时候开始有汇款呢?目前尚难肯定,但由于闽西华侨出国比闽南迟,因  相似文献   

9.
广东是全国的主要侨区,旅居海外华侨不但历史悠久,而且人数众多。据估计,广东的海外华侨(包括外籍华人)达一千五百万人。可是,在旧中国,他们受到殖民主义者的剥削和迫害,过着“海外孤儿”的生活。长期旅居国外,时刻怀念着祖国和家乡,渴望祖国能够早日强大,家乡经济得到繁荣。在旧中国,华侨投资广东的资本主义企业,就是华侨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一种具体行动和体现。由于科研工作的需要,我们曾先后在侨乡广东、福建以及上海等地进行调查和研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被世人誉为继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特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人的出国,中医中药也逐渐由华侨传播到海外,并在海外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发展过程。二战以后,尤其是80年代以来,海外掀起一个研究与发展中医药业的热潮。本文选择华侨、华人社会较为典型的美国为研究对象,就华侨、华人在美国发展与传播中医药的历程作一回顾,并就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前景作一分析,以期读者就这一问题有一较完整的了解。一、中医药业在美国的早期发展中医药业在美国的发展离不开华侨、华人的努力。19世纪晚期…  相似文献   

11.
中央批准福建、广东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是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英明决策。为加快福建经济建设,发挥华侨和港澳同胞为振兴福建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拟就近代华侨投资福建的历史特点,提出利用华侨资金振兴福建的一些看法,以求教于史学界和经济学界老前辈和同仁。  相似文献   

12.
华侨有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在旧中国,福建华侨不但在政治上支援和参加了祖国的革命斗争,在经济上,他们在各地从事工业、农业、矿业、交通业、商业、金融业、服务业以及房地产业的资本主义企业的投资和建设,对福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作用。(一)根据调查,近代福建华侨投资是从1871年开始的,截至解放前夕的七十多年中,投资的企业大小达四千家,投资金额总数为一亿四千万元(人民币)其中投资福建的交  相似文献   

13.
南洋研究所副研究员吴凤斌所著《契约华工史》一书,年内即将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五篇二十一章,三十二万字,并附有图片十多幅。各篇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编,契约华工制的兴起。共有四章十四节,论述契约华工制的产生和发展,契约华工出国高潮的形成,肮脏的“猪仔”贩卖,肮脏的“猪花”贩卖。对沿海各口岸厦门、澳门、香港、广州、油头、福州、上海、宁波等地掳掠契约华工出国情况都分立章节专题阐述。  相似文献   

14.
黄素芳 《东南亚》2007,(1):58-64
腾冲地处祖国西南边疆,与缅甸毗连,是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的重镇。这里商业繁盛,文化发达,人才辈出,是著名的侨乡。据1988年的统计,华侨有23854人,华人12916人。①研究腾冲华侨对于华侨华人研究和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对腾冲人移居缅甸和泰国的历史和原因做初步的考察。一、清代以前腾冲人出国的历史考察腾冲人出国到东南亚的历史同云南与东南亚的交往密不可分。云南与缅甸的交往可以追溯到汉王朝。汉在云南开辟“博南道”,在今保山设立永昌郡,保山最西的腾冲与缅甸山水相连,是西南出国的必经门户,因此历史上与缅甸交往…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到海外谋生的历史已近两千年,比较大规模的持续出国则是在明代中叶以后。华侨在侨居地与当地人民胼手胝足,开发当地资源,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华侨的经济力量也逐渐成长,对祖国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作用。但是这种促进作用是潜移默化,先在民间中进行的。直到晚清,华侨在海外的经济力量才逐渐被清政府所认识及加以利用。本文着重探讨晚清政府对华侨经济的认识,利用及其成效,藉以作为当代利用侨资之借鉴。  相似文献   

16.
早期华侨经由海上丝绸之路出国,主要定居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并依赖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生存发展,因此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了华侨,而华侨也为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致力于和平、共赢发展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同样需要华侨华人的建言献策、牵线搭桥和直接参与,但同时也为华侨华人提供了发展机遇,因此,华侨华人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到海外去的历史,其发端是与对外贸易相联系的。可以说,从有海外交通贸易时,就有因贸易原因而“住蕃”的早期华侨。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人向海外移居的人数也日益增多。历代王朝对华侨出国一般都持禁止的态度。但一般说来,明中叶以前,华侨出国规模小,数量少,时间上间歇性大。统治阶级制止人民出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管制海上贸易。因此,只是在总的方面规定:不许民人私自出海贸易,对华侨出入国不太重视,对华侨出入国的影响也不大。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契约华工(俗称猪仔)状况,我们曾组织调查组,到广东海南岛兴隆农场、阳江织篢农场、陆丰农场和福建晋江双阳农场、同安竹坝农场、云霄常山农场、永春华侨农场等地,对已归国的二百多名契约华工进行了调查。其中在邦加锡矿当苦力的共有72位,他们都是在困于生计和殖民招募机关甜言诓骗下卖身出洋的,他们出国前的情况是: 从上表及附件中可以看出:第一,72位契约矿工中以广东人最多,广西人次之,他们绝大多数是农民,以及农村破产后流入城市的工人。其次,他们出国年代早至1899年,  相似文献   

19.
闽西华侨的出国,始见于明成化初年,继见于明弘治年间.开始阶段只有少数人冒险出洋.鸦片战争后为出洋的发展阶段,有较多的成批人民到海外谋生.民国时为出洋的高潮阶段,出洋人数猛增.何以民国时期出洋人数猛增?他们出国原因是什么?为此要深入探讨此时期的政治经济与社会背景. 民国时期闽西华侨大量出国有诸多因素,主要有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社会因素,下面分述之.  相似文献   

20.
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是中国历史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在这一百余年中,中国沿海省份劳动人民以及边境地区的贫苦群众,以空前的规模大量涌出国外谋生,在这个时期出国的人数达一千多万,足迹所至,远远超出了亚洲范围而遍及世界各个角落,从而奠定了现代华侨的基础和规模。因此这一时期是华侨出国史上最重要的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