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简论邓小平关于农业改革与发展“两个飞跃”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关于农业改革和发展的“第一个飞跃”思想,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已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第二个飞跃”思想——发展集体经济,还需要长期的过程,这不仅是因为目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比较较慢,还没有形成普遍的规模经营,更多的是大多数群众对“第二个飞跃”的思想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改革距今已经三十周年,回顾改革以来的成就,追思中国改革总设计师邓小平每在改革的关要时刻采取的重大举措,对我国今后如何更好地进行改革,破解中国发展难题,不断地推进现代化进程,具有一定的史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关于农业问题和农村改革的一系列论断,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制定农村改革政策的主要依据和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指针。  相似文献   

4.
时下,“发展缺钱,建设缺招”是许多边远农业乡镇面临的共同难题,为此.不少乡镇不得不把大量精力用于找经费、保运转。  相似文献   

5.
汪青松 《党史纵览》2010,(12):39-42
1990年3月.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谈到中国农业改革和发展时提出了“两个飞跃”的战略构想.为什么中国社会主义农业改革和发展要有“两个飞跃”?为什么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就是“两个飞跃”?怎样理解“两个飞跃”的丰富内涵与深刻意义?这些问题都必须联系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方式的“两个转变”大背景来把握.总结建H6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就必须在加快推进农业“两个转变”的基础上实现农业改革与发展的“两个飞跃”.  相似文献   

6.
前段时间,山西为职工安全和资源节约对煤矿进行大整合,大多数人拍手称快。但也有一部分人把这一现象称为国进民退,并认为这是倒退了,是乘人之危对私有经济开刀云云,掀起轩然大波。究竟应如何看待国有经济的进与退?笔者认为,应当  相似文献   

7.
《唯实》2018,(2):31-34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好这个重大战略,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至关重要。民宿经济作为一种新兴业态,近年来迅速进入爆发增长期,成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切入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发力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越来越受到各地重视和各界关注。江苏民宿经济发展逐步进入快车道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矛盾和问题,亟待完善政策提升质态。  相似文献   

8.
《党课》2008,(11):18-19
“一年越过温饱线,20年没过富裕坎。”这是相当长时期内,—拨又一拨参观考察者对中国农村改革大包干发源地—安徽小岗村的感慨和评价。然而,当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人们再次来到这个村时,所见所闻却是让人眼前一亮:随着推动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合作经济、创新乡村治理模式等等一项又一项改革新试验的启动和深化,  相似文献   

9.
正1990年3月,退休后的邓小平在谈到农业问题时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刘学侠  温啸宇 《前线》2023,(12):22-25
我国改革开放走过波澜壮阔的历程,“三农”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回顾45年来的改革历程,我国农业农村改革的内在逻辑和推进路径是,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为主线,以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为重点,以让广大农民共享更多改革成果为根本目的。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依靠改革这个关键驱动,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更好应对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风险挑战,赋能中国特色农业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提出的"两个飞跃"思想,是站在时代高度,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而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对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近百年认识及实践连接过程的总结和概括,是邓小平关于农业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2.
农村改革30年,安徽三村分别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不同发展模式:小井庄村从“包产到户”到打造现代农业;小岗村从“大包干”到发展合作经济;落儿岭村从“搞责任制”到实现乡村工业化。  相似文献   

13.
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跨世纪战略目标,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保持农村的社会稳定,因为农村稳定是发展农村经济和深化农村改革的前提条件,也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我们首先解决农村问题。中国有80%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80%稳定不稳定。”“农村不稳定,整个局势就不稳定。”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的稳定形势总的来讲是好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也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9月17日至18日,四川省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会在成都召开。农村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的强大动力。如何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高度重视和推进农村改革工作?笔者认为,各级干部特别是广大农村干部,必须先"改"观念,用改革理论武装好头脑,才能有力有序带领农村群众,以实实在在的举措,推动农村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按照省委书记王东明的指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  相似文献   

15.
“猫论”是邓小平在1962年针对如何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时所借用的一个民间俗语,就是为了说明包产到户等新的生产组织形式的合理性,针对的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而采取的措施,也是体现了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勇于解放思想的精神。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思想的萌芽  相似文献   

16.
申立国 《奋斗》2001,(5):8-10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和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原则和行动纲领。当前,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农民增收困难,这是长期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水平低、农业劳动生产率不高等问题在农业发展新阶段的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17.
给力“三农”:中央一号文件聚焦水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海发 《江淮》2011,(2):14-15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意义重大。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系统总结了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重点研究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问题并讨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新的发展阶段。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强调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整个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和基本目标。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增加农民收入制定了九项政策措施。这一切。不仅反映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工作特别是农民增收问题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党中央把“三农”问题作为“安天下战略”来抓的重大战略意图。它对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切实搞好“三农”工作。推进农村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河南和全国一样,改革率先从农村兴起。1979年1月,中共河南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关于加快农村发展的批示。通过认真学习和讨论,大家认识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首先必须把农业搞上去。  相似文献   

20.
2014年以来,六盘水在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实践中,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探索开展了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以下简称“三变”)改革发展新模式。“三变”改革作为一项重大的实践创新、机制创新,发源于基层,根植于实践,受到了中央和省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引起了国家有关部委的关注。目前,六盘水市正以“三变”改革引领农村综合改革,充分激活农村发展要素,将“三变”改革助推农村精准扶贫机制改革,推动六盘水市脱贫攻坚作为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