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在改革开放之初成为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先锋。四川这些出色表现和辉煌成就与邓小平同志的关心、指导和大力支持密不可分。1975年,邓小平对家乡农业的关心为四川农村改革做了重要的准备;在改革起步阶段,邓小平的精心指导并促成四川省委迅速制定出《关于目前农村经济政策几个主要问题的规定》(简称《十二条》),使四川农村改革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在改革遭遇重重阻力之时,邓小平旗帜鲜明的大力支持,坚定了四川人民继续推进农村改革的决心。  相似文献   

2.
<正>以科技支撑农业生产力,用整体连片的方式推进现代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广安在农村改革发展中实现了产、村、人的和谐统一15岁离家的邓小平再也没有回过广安,但他却无时无刻不在惦记着家乡。在到四川考察指导工作期间,他曾先后两次接见了广安的干部,对于家乡的农业发展尤为关心。在登上北去的列车前,他用纯正的四川话给家乡留下了心愿:"一定要把广安建设好。"如今的广安,新村建设稳步推进,农民收入逐年增加,以科技兴农和整体连片规模经营"两驾马车"为牵引,广安的农业发展一跃进入了四川农业的"第一方阵"。  相似文献   

3.
四川是邓小平同志的家乡,改革开放以来,小平同志非常关心家乡的建设,今天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追忆小平同志的卓越贡献,我们更加怀念亲人邓小平同志。回顾四川20年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和巨大成就,展望跨世纪的宏伟前景,必将激励全省人民以更大的热情去夺取改革和建设的新胜利。 改革开放20年,四川走过了光辉的历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四川是我国改革起步最早的省份之一,20年来,我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农业经济思想很丰富,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邓小平同志关心的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农业现代化理论的指导思想;指出了农业发展的动力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两个"飞跃"是中国农业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邓小平关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思想对当前"三农"问题的解决,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1904年8月22日生于四川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5岁进私塾发蒙.高小毕业后,考入广安中学.1919年考入重庆勤工俭学留法预备学校,1920年夏,赴法国勤工俭学.从此接受马克思主义而走上革命道路,并长期担任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邓小平同志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对自己的家乡四川这片美丽的沃土也十分热爱和关心.建国后,连同主政西南地区一起计算,他十次回四川,满腔热情地关心、支持四川的革命、建设和改革.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农业经济思想很丰富,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邓小平同志关心的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农业现代化理论的指导思想;指出了农业发展的动力: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两个“飞跃”是中国农业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邓小平关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思想对当前“三农”问题的解决,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加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表达9000万家乡人民对邓小平同志的深切怀念,表达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把邓小平同志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坚定决心。四川是邓小平同志的家乡,也是他一生奋斗的起点。面对山河破碎、满目疮痍的旧中国,他秉承四川人民勤劳勇敢、自强不  相似文献   

8.
金秋的嘱咐──小平同志巡视绵阳纪略周朝海,蒋春玲不能忽视农业1958年10月的一天,川西北古城绵阳阳光明媚,秋高气爽。中共中央书记处总书记邓小平、书记处候补书记杨尚昆在中共四川省委书记李井泉的陪同下,即将来绵阳地区视察。中共绵阳地委第二书记彭华赶到德...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四川是"改革之乡"。经过三十多年不断改革发展,我省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和发展,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走上了富裕小康之路。今年8月22日,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日。本期刊发一组反映四川农村改革发展的文章,以表达对邓小平同志的深切缅怀之情。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立国之本,农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农民、农业、农村问题历来是我党关注的焦点。邓小平同志不仅十分重视"三农"问题,而且非常重视科学技术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本文结合邓小平科技兴农思想的内涵,论述了其对加快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健 《党史文苑》2008,(3):53-54,57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立国之本,农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农民、农业、农村问题历来是我党关注的焦点.邓小平同志不仅十分重视"三农"问题,而且非常重视科学技术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本文结合邓小平科技兴农思想的内涵,论速了其对加快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健  李红 《党史文苑》2006,(1):51-53
农民、农业、农村问题历来是我党关注的焦点,邓小平同志不仅十分重视"三农"问题,而且非常重视科学技术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世界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兴起发展及我国农业、农业科技面临的严峻形势,促使了邓小平科技兴农思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正>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四川农村改革不断涌现出多个全国第一。这是改革先锋的标志,更是开拓进取的见证1994年,丹棱县丹棱镇青龙村二组农民刘福忠,通过水果种植、鱼苗繁育致了富,投资5万元建成了新楼房。"翻身不忘毛泽东,致富不忘邓小平!"他率先喊出了改革开放后亿万农民的心声。"邓小平的包产到户政策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真正让我们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刘福忠说。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农民增收县委书记、县长负责制,我省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措施,创新  相似文献   

14.
正上世纪70年代末复出之后,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曾四次踏上天府之国的土地。巴山蜀水间,留下了伟人的一段段佳话。邓小平与四川之间,注定有太多的故事。一口浓浓的川音,伴随了伟人的一生。邓小平爱吃四川豆瓣、川味回锅肉,直到晚年,既对家乡生产的布鞋情有独钟,又调侃"家乡人给小鞋穿"……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关于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观点○李金明邓小平同志对农业和农村工作非常关心和重视,始终当作一个战略重点,紧紧抓住不放。他关于农村改革开放的一系列论述,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在全党重视农业的情况下,认真学习这些理论,对贯彻...  相似文献   

16.
《求是》2015,(3)
<正>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同志对党和国家的卓越贡献,深刻诠释了邓小平同志崇高鲜明又独具魅力的革命风范。讲话饱含着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对邓小平同志的深厚感情,饱含着继往开来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责任担当。广安是邓小平同志的家乡,我们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邓小平同志的崇高风范激励我们,奋力谱写中国梦的广安篇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邓小平  相似文献   

17.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加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表达9000万家乡人民对邓小平同志的深切怀念,表达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把邓小平同志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坚定决心。四川是邓小平同志的家乡,也是他一生奋斗的起点。  相似文献   

18.
从德阳到绵阳,车程不超过一小时;在同步跻身"千亿俱乐部"的新平台上,两个城市从对望走向对话。在成渝经济区的大背景下,在成都经济区探求同城化的设问里,更在成德绵经济带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竞跑中,德阳与绵阳明确各自优势,加深了解、增强交流,为区域合作增加更多默契和空间。出自一个母体,哥俩各有优势1983年之前,绵阳地区是全国第一大地区,共管辖18个县市。1983年、1985年,绵阳地区行政区划发生巨变,先后成立了省辖市—德阳、绵阳、广元、遂宁。1997年重庆直辖后,多年的"谁是四川老大"的成渝之争划上了句号。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了邓小平同志关于农业和农村改革"两个飞跃"科学论断的英明和正确。在稳定、完善第一次飞跃成果的基础上,如何实现第二次飞跃,即在当前和今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如何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如何提高农业效益?如何适应生产社会化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怎样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跨入21世纪,怎样把握今后15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农业改革和发展的全局?1990年3月,邓小平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与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邓小平同志关于农业"两个飞跃"的思想,为我国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是指导我国农业改革和发展的伟大纲领,对推动农村改革与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新形势下农业问题的远距离观察被誉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第一次飞跃"的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