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美国总统拜登的中东行程中没有伊朗这一站,伊朗话题却伴随访问始终。因为遏制、对付伊朗是拜登中东行的重要目标之一。美国似乎在编织一张遏制伊朗的密网,华盛顿能成功吗?首先,美国在营造反伊朗氛围。拜登上台一年半以来伊核谈判时断时续,美方称伊朗距离所谓的“核门槛”越来越近,伊核问题正在朝“伊核危机”方向演变。拜登竭尽全力营造遏制伊朗的氛围,既希望伊朗在压力下回到谈判桌前,也是为谈判失败做准备。  相似文献   

2.
重要言论     
《当代贵州》2011,(3):8
高层的声音胡锦涛:要和平不要战争1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应约同美国总统奥巴马通电话,就中美关系及朝鲜半岛局势交换意见。通话中,胡锦涛指出,实现半岛无核化,通过对话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维护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和平稳定,是中方的一贯立场,也是中方处理朝鲜半岛核问题  相似文献   

3.
观察伊朗核问题要抓住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与朝鲜核问题总体趋缓不同,伊朗核问题一直在紧张高位徘徊,不时表现出惊心动魄的表象。但实际上,美国与伊朗都不愿兵戎相见,双方尤其是布什政府更多是希望通过心理战,不战而屈人之兵而已。伊朗以核开发为牌、高调周旋。2007年11月,伊朗总统内贾德再次公开宣布,3000台离心机正在伊境内"充分运转",政府不会改变目前的核计划。《泰晤士报》11月援引美国国防部消息人士的话称,伊朗核计划已发展到引爆点,虽然美国不愿就此动武,表示将继续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问题,但暗示以色列有可能会采取单边行动空袭伊朗的核设施。美国、以色列、伊朗:和否?战否?  相似文献   

4.
近来,核问题越来越成为困扰国际社会的棘手问题。朝鲜核问题尚悬而未决,伊朗核问题又趋白热化。2004年9月18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会议通过了关于伊朗核问题的决议,要求伊朗暂停与铀浓缩有关的一切活动,尽快澄清与其核计划相关的问题,决定把2004年11月25日确定为对伊朗核问题进行全面审议的最后期限。而伊朗拒不接受任何限制,认为这一决议的内容是非法的。此前,2004年8月8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曾向伊朗发出强烈警告:美国及其盟国不会允许伊朗发展核武器,如果斡旋不能奏效,将采取一功可行手段制止伊朗核武器项目。不久,美国关于轰炸伊朗核工厂的计划又被泄露,伊朗作为美国的另一个夙敌再次浮上水面伊朗迅速  相似文献   

5.
杨文彬 《党课》2014,(5):82-85
2013年8月伊朗新总统鲁哈尼上任后,伊朗便不失时机地与国际社会就伊核问题展开积极对话。三个月后,伊朗外长与伊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代表在日内瓦就解决伊核问题第一阶段措施达成协议。作为履行该协议的实际步骤,伊朗在2014年1月20日宣布自当天中午12时起停止最敏感的铀浓缩活动。多年来一直悬而未决的伊核问题突然峰回路转,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6.
2005年8月3日上午,伊朗当选总统马哈茂德·艾哈麦迪·内贾德在就职典礼仪式上,从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手中接过委任函,正式就任伊朗伊斯兰革命以来的第六任总统。伊朗新保守派(西方亦称极端保守派)代表人物内贾德是在第二轮总统选举中,以61.7%的高得票率战胜曾经连任两届总统的政坛“老骥”、伊朗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主席拉夫桑贾尼的。现年49岁、鲜为人知的内贾德的当选,大大出乎事先普遍看好拉夫桑贾尼的国际舆论的意料。在惊诧之余,人们普遍关注:以强硬著称的新保守派上台,是否意味着伊朗对外政策会发生根本变化?伊核问题是否更难解决?笔…  相似文献   

7.
伊朗核问题关键词危机升级·外交较量2006年,伊朗核问题是国际上全年关注的一大热点,外交舞台上围绕伊核问题的较量跌宕起伏,解决前景依然扑朔迷离。1月3日,伊朗宣布重启已停止两年多的铀浓缩活动,并于1月10日拆去核设施封条。这一事件立刻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框架内无法解决、伊朗与欧盟的谈判陷入僵局的情况下,美、俄、中、法、英、德六大国全面介入,并把伊核问题提交给联合国安理会。安理会先于3月29日通过一项主席声明,呼吁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暂停铀浓缩活动。但伊朗未予置理。于是,安理会根据六国经过反…  相似文献   

8.
速览·国际     
六国与伊朗举行第五轮核谈 第五轮伊核问题谈判6月16日在维也纳举行。伊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和伊朗就伊核问题全面协议的文本起草进行密集性的谈判。为期半年的“共同行动计划”于今年7月20日到期。如果达不成协议,以色列可能会袭击伊朗核设施,中东就将面临另一场战争。  相似文献   

9.
曾担任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华裔州长的骆家辉日前被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名为商务部长人选。近日,在奥巴马宣布骆家辉提名的仪式上,骆家辉的一席话概括了三代移民在美国的奋斗史。他说:我祖父十  相似文献   

10.
徐占伟 《党课》2008,(8):78-81
经过长达5个月的激烈角逐,6月3日,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预选终于落下帷幕,参议员奥巴马击败了竞争对手前美国第一夫人希拉里,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候选人,踏上了争夺总统宝座的新征程。6月7日,希拉里宣布停止竞选,并呼吁她的支持者全力支持奥巴马。6月20日,奥巴马竞选阵营宣布,希拉里将于6月27日参加奥巴马的竞选活动,共同市对总统大选。  相似文献   

11.
国际要闻 ○11月15日,第二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印尼茂物举行,18个成员国领导人出席,会议发表《茂物宣言》。 ○11月16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展中心发表报告认为,亚太经济成为世界经济马达,中国经验值得借鉴。 ○11月17日,阿根廷总统会见正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访问的乔石,梅内姆总统强调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 ○11月18日,朝鲜政府宣布,已按照朝美核问题框架协议的要求,冻结它的核计划。 同日,欧共体12国通信部长理事会决定,1998年实现电信通讯自由化。  相似文献   

12.
徐占伟 《党课》2010,(1):80-83
2009年11月13日至19日,美围总统奥巴马访问了日本、新加坡、中国与韩国,并出席了在新加坡举行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第一届美国一东盟峰会。14日,奥巴马在日本发表了首个亚洲政策演讲。  相似文献   

13.
杨文彬 《党课》2013,(21):78-81
2013年6月,哈桑·鲁哈尼击败多名保守派候选人,当选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第七任总统。8月4日,鲁哈尼正式宣誓就职。鲁哈尼是何许人也?为什么他能在激烈的选战中胜出?其当选伊朗总统后,能否为伊朗核问题的解决带来新契机?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走近这位伊朗新总统,看看在他的引领下,伊朗到底会走向何方。  相似文献   

14.
欧盟与伊朗就恢复核谈判举行会晤 代表欧盟的德、法、英三国和伊朗的高级官员2005年12月21日在维也纳举行了约5个小时的会晤。双方同意于2006年1月再次会晤,就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分歧寻求共同点。  相似文献   

15.
人们大概还记得,2009年11月16日中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海科技馆4楼大厅回答上海大学生关于“台湾问题”的提问时说:“我的政府全面支持一个中国的政策,也就像(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所反映出的那样。我们不愿意改变这个政策和态度。我非常高兴看到海峡两岸紧张局势的缓和,以及两岸关系的改善。”这番话使奥巴马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相似文献   

16.
《红岩春秋》2011,(1):21-24
关于“两个调整”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于1993年8月公布施行,当时并没有“两个调整”等政策。 1998年开始,二期移民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在全国抗洪抢险斗争取得了全面胜利后,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兼三建委主任的朱镕基于12月28日至29日到渝视察。他专门听取了重庆市及万州区移民工作汇报。  相似文献   

17.
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2004年11月25日在维也纳举行新一轮会议,就伊朗核问题再次展开讨论。此前,伊朗在关键时刻做出妥协,中止了与浓缩铀有关的一切活动,这有助于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不同意美国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讨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去年11月17日至20日期间访问泰国、缅甸和柬埔寨.并在柬埔寨首都金边期间出席东亚峰会。这是奥巴马在选举成功连任美国总统后第一个}H访的地区.其缅甸之行可谓是一次历史性访问。奥巴马政府视缅甸改革开放为第一任期的外交成果。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11,(24):4-11
近日,随着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对伊朗核问题报告的出台,之前一度被媒体热炒的西方国家和以色列要攻击伊朗的传闻再度甚嚣尘上。以色列官方不但罕见地在多个场合表态要动用武力消除伊朗的核设施,总统佩雷斯更直截了当地发出可能空袭伊朗的恫吓;而一直视伊朗为中东地区最大威胁的美英高官也不甘寂寞,竭力为下一步可能要进行的军事打击伊朗大造声势。眼看着,一份由核报告所引发的战争危机正在中东地区上空弥漫开来……  相似文献   

20.
<正>熊争艳侯丽军在11月14日的《新华每日电讯》上报道:应国家主席胡锦涛邀请,美国总统奥巴马于15日至18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与以往几届美国新政府上台后中美关系都经历先摩擦后合作的过程不同,奥巴马就职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