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人民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发扬“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树立统筹发展、协调发展、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社会事业发展路子。领导重视,确立科教兴省、科技强省、文化大省战略。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教文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决策和部署。早在1992年就确立了科教兴省战略。1996年在全国率先实行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开展创建科技进步先进…  相似文献   

2.
推进"市场大省"向"现代商贸流通强省"转变,是传统服务业提升的需要,也是浙江经济转型发展的一大重点。浙江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具有专业市场、交通区位和流通网络等综合优势。"十二五"期间,应抓住国家实施扩内需战略的重要契机,以转变商贸流通业发展方式为主线,  相似文献   

3.
写在前面2000年,一个新的千年的开端,绘就“九五”宏图的最后一年,也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抓落实、重提高、促发展”之年。浙江,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最活跃地带,频频奏响发展的最强音:“浙江精神”、“浙江经验”的提炼和弘扬,成为浙江人民投身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经济大省”实现跨越,为浙江迈向21世纪积累了厚实的物质力量;建设“文化大省”战略目标的提出,掀开了浙江社会发展新的篇章;“科技强省”、“教育强省”的战略决策,指明了浙江加速发展的道路。2000年,站在世纪之交,是省委、省政府领导带领浙江人民迈向新世纪、建设现代化的伟大之年。我省各市地百舸争流、各创特色,奉献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建设文化大省”,是浙江省连续10年在经济上高速发展,已经提前步入“小康”水平,人均GDP接近3000美元的新阶段,省委省政府与全省人民共同选择的结果。浙江自古以来即是“人文渊薮”,在近代的政治、军事,尤其是文化方面所取得的业绩,在中国占据了重要地位。蔡元培、章太炎、鲁迅、罗振玉、王国维等一代宗师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使浙江被公认为文化的“中心”“辐射波”。这样的地位,其他省很少有。它们的存在,决定了今天提倡“文化大省”具有极强的可行性与必然性。当中央提出要在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这样一个新目标时,我们发现在“和…  相似文献   

5.
“浙江现象”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是一个“三无”小省:无资源优势,无国家扶持,无政策优惠。但它却在改革开放后,创造出了令世人瞩目的“浙江现象”: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一直居于全国前列;赢得了三项“桂冠”:“经济大省”、“市场大省”和“个私经济大省”。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浙江现象”的出现?是什么原因创造了这耐人寻味、引人深思的“奇迹”?我们为此特邀几位学者就这一问题发表各自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徐达生  刘兰 《今日浙江》2009,(20):I0002-I0003
伴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科技兴省、信息兴省的进程也在不断加速。其中,农村信息化已然成了浙江省建设信息化大省的一个重要标志。浙江省委赵洪祝书记对农村的信息化建设极为关注,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农村信息化“四个一点”的发展模式,切实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统筹推进农村信息化工程。“四个一点”农村信息化发展模式即政府出一点.电信企业和电脑商让利一点,乡村补助出一点,农民自己掏一点。  相似文献   

7.
<正> 文化大省建设:硕果累累第一个省级文化建设纲要浙江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建设文化大省。1999年,面对世界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的背景,浙江省委、省政府适时提出了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构想。2000年12月31日颁布的《浙江省建设文化大省纲要(2001-2020年)》,确立了这样一个总目标:2020年,努力把浙江建设成为全民素质优良、社会文明进步、科技教育发达、文化发展主要指标全国领先、文化事业整体水平和文化产业发展实力走在全国前列的文化大省。  相似文献   

8.
《今日浙江》2006,(10):8-10
建设“法治浙江”与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建设“平安浙江”、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一起,有机构成了浙江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杭州市委提出,落实省委“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关键要实施“五大战略”,打造“平安杭州”,创建“文化名城”,建设“法治杭州”。  相似文献   

9.
连晓鸣 《今日浙江》2008,(12):15-16
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是富裕起来的浙江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浙江的经济、政治、社会发展为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提供了物质等方面坚实的基础。浙江人民历来在精神文化方面有较高的追求。改革开放30年,我省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社会对精神文化需求,也明显提高。据省统计局的资料表明,进入新世纪,浙江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浙江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各类文化机构都有很多发展的机会,也必然会先于其他一些省份遇到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发展面临的体制性障碍。这就使浙江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成为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事情。本文首先回顾了自提出建设文化大省尤其是被确定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省以来,浙江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历程和重要战略措施,然后分析和探讨了浙江文化体制改革实践的主要做法和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11.
夏燕 《观察与思考》2007,(11):16-17
<正>有人说,生活在浙江的百姓是惬意的,不仅拥有青山绿水的美丽家园,更有着充满活力的绿色经济——“生态大省”建设的启动,经济与环境同轨,人与环境友好,使浙江人的绿色家园梦不再遥远;也有人说,生活在浙江的百姓是幸运的,不仅可以时时感受到平安的嘱托,更能处处触摸到平安的暖意——“平安浙江”理念的提出,廓清了思  相似文献   

12.
吴红霞 《今日浙江》2004,(16):28-29
第七届中国艺术节充满魅力的脚步,正离我们越来越近。这将是一场艺术的盛会,是一个人民的节日。百年一藉遇一的大一事省委书记习近平指出,第七届中国艺术节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我们的任务,是国家级的艺术盛会,我们一定要把艺术节办得既有国家水准,又有浙江特色。浙江承办“七艺节”符合省委、省政府的“八八战略”,其中一条就是要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人文优势,积极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加J决建设文化大省。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发展“浙江精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不断增强构成浙江综合竞争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13.
浙江迈入大企业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大省浙江启动了打造大企业战略,无疑是找到了医治浙江经济抗风险力差的一剂良药。但如何打造大企业对于一向以“散、小、活”著称的浙江民营企业和崇尚市场导向为主、习惯于无为而治的浙江各级政府来说却是一个大考验;如何平衡政府与企业、支持大企业与扶持中小企业、国进与民进等关系也是一个大难题。  相似文献   

14.
建设文化大省发展文化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6月中下旬,省委书记张德江就建设文化大省作了专题调研,深入到26个单位,召开了4次专题座谈会,实地考察,听取意见,讨论交流。今天本刊全文刊载的张德江同志的文章《建设文化大省发展文化产业》,深刻阐述了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地位、意义和作用,指出“研究浙江经济,不得不研究浙江文化,不研究浙江文化,就无法真正认识浙江经济”。第一次高度概括了“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明确提出了建设文化大省的目标即“三个提高”、“三个相适应”和七条基本任务;强调要“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建设文化大省的突破口来抓”,同时提出了全面推进文化大省的工作措施和指导原则。这篇文章是深入调研的结晶,倾注着省委领导近期对浙江文化建设进行战略思考的心血,既有理论的深度,只有很强的操作性,希望各级党政领导认真学习,更好地用以指导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15.
蒋中崎 《今日浙江》2002,(17):37-41
源远流长的浙江文化,不仅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精神。同时,浙江还是一个文化资源大省。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与蓬勃发展的文化事业,为浙江建设文化大省提供了诸多有利条件。从新近发现的新石器时代萧山“跨湖桥遗址”所  相似文献   

16.
浙江和江苏,同是“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进省,正如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说的,既有先发的优势,必然也有先发的矛盾和问题。浙江省借重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国情调研来集中破题,是党委政府高度的理论自觉和文化自觉的表现。当前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期和转型期,浙江能够在很多省份还没遇到、还没想到的时候,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的建设探索自己的道路,拿出样本、提出解决方案,这是很大的超前,这种超前也必然会在未来浙江各地的发展中发力,也会对其他省份的发展提供借鉴。这是我认为第一个值得学习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杭州建设“法治浙江”与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建设“平安浙江”、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一起,有机构成了浙江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杭州市委提出,落实省委“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关键要实施“五大战略”,打造“平安杭州”,创建“文化名城”,建设“法治杭州”。杭州市委决定,由市委牵头,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和各有关部门参加,共同抓好省委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成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深入调查研究,搞好“法治杭州”的调研工作,结合杭州实际,抓紧…  相似文献   

18.
在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省人大代表、浙江移动公司总经理徐龙立足行业发展趋势,探索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提出了以“信息资源”、“信息村通”、“无线浙江”、“产业孵化器”、“公共平台”、“浙商品牌”6个新名词、新领域为内容的代表建议。“信息村通”工程:通过“信息下乡”、“信息进村”、“信息入户”,重在帮农、富农、优农、强农,推动城乡一体化。培育信息资源优势:结合“数字浙江”建设,加快推进建设网上浙江,打造信息大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第三代移动通信产业孵化器:通过创新政策、技术、业务、服务4大平台,打破地域限…  相似文献   

19.
宗合 《今日浙江》2006,(14):13-13,31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后,连日来,我省省级各部门采取多种形式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提出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制定具体措施,把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贯彻落实到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建设“平安浙江”、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努力建设“法治浙江”的具体实践中去。省委办公厅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参谋助手、督促检查、综合协调作用,协助省委推…  相似文献   

20.
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就是要通过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巩固党执政的文化基础,推动我省在党的先进性建设方面走在前列;就是要着眼于增强先进文化凝聚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努力增强浙江的文化软实力;就是要积极创新工作载体,大力实施文明素质工程、文化精品工程、文化研究工程、文化保护工程、文化产业促进工程、文化阵地工程、文化传播工程、文化人才工程等“八项工程”,加快建设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等“四个强省”;就是要经过较长时期的努力,使浙江成为全民素质优良,社会文明进步,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文化和教育科技卫生体育事业主要发展指标全国领先的文化大省。——摘自习近平在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所作的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