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实践》2015,(11)
<正>蛋鸡、肉鸡饲养是凉城县的传统养殖项目。近年来,凉城县以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充分利用区位相关优势,引导和扶持农民通过"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养鸡产业,合力推进养鸡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现代化发展。2013年,凉城县首家全自动蛋鸡养殖场——辉军牧业有限公司旗下科创畜禽养殖专  相似文献   

2.
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是提高农户经营组织化和市场化程度,实现农业标准化、专业化、区域化生产,发挥农业比较优势,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经营机制创新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内江市东兴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大力实施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三化"联动发展战略,以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为载体,通过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行业协会+农户等组织形式,引导、组织、带动农户进行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不断提高农业专业化、规模化水平,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广汉市高坪镇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较好,随着农业产业化步伐的加快,农户分散经营所产生的一系列矛盾也日益突出.如何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融入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镇党委、政府探索出了"村支部+专业协会(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带动了农民增收,同时也增强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相似文献   

4.
《实践》2014,(6)
<正>近年来,通辽市科尔沁区委、政府坚持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和推进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不断加大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力度,培育了一批以农副产品加工、规模化种植养殖为主的农业经营主体,树立了一批农业知名品牌,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协调、健康、稳定发展。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类型(一)农业龙头企业。目前,通辽市科尔沁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发展到37家,其中国家级3家、自治区级5家、市级29家。这些企业大多已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  相似文献   

5.
<正> 一、在认识上,必须进一步明晰农业产业化对农业生产的意义。农业产业化从本质上讲,是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过程;从内容上讲,是由专业化、社会化、一体化三个不可分割的部分组成的;从形式上讲,多种多样。按组成方式分,有“市场+公司+农户”、“农场+专业村社+农户”等;按行业分,有牧工商、农工商、林工商等;按组成部分的功能分,  相似文献   

6.
《理论导报》2010,(2):66-66
<正>江西彩云食品有限公司于2002年依法注册成立,是一家以生产果蔬糕、桃酥、矿泉水和山茶油为主的农产品加工、营销型民营企业。坐落于中国"瓷都"景德镇南面.素有"江南菜乡"之称的乐平市工业园区。公司占地面积20多亩,生产厂房16000多平方米,总资产2487万元,固定资产1617万元;注册商标6个,生产线四条,有"瓷都"牌果蔬糕、桃酥、"青良"牌矿泉水、"豪驰"牌山茶油等10余个产品;销售、管理及技术员工156人,其中吸收下岗工人76名自2002年6月正式投产运营以来,立足于乐平中丰富的蔬菜资源,走产业化发展之路,一头向市场延伸要效益,一头向农户延伸要资源,积极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果蔬加工产业,与广大农户签订  相似文献   

7.
谭智心  孔祥智 《学习论坛》2009,25(11):59-63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骨干”。新时期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社会化服务的组织模式主要有:(1)“公司+基地+农户”模式;(2)“公司+合作社(协会)+基地+农户”模式;(3)“公司+政府派出机构+基地+农户”模式;(4)“公司+村委会+基地+农户”模式。目前龙头企业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社会化服务的供给不足;缺乏针对企业进行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具体政策;企业进行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资金问题突出;企业进行社会化服务的人才不足。进一步完善龙头企业的社会化服务功能可采取以下对策:龙头企业应该树立品牌意识,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政府应明确扶持方向,并落实相关政策;农业信贷部门要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行相应的政策倾斜;企业.应努力提高进行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的素质;完善企业和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产品营销组织创新的途径选择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家庭经营长期不变的前提下,要解决农产品"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进行营销组织创新是关键。从组织层次和交易成本角度看:"贩运户或专业大户+农户"总体来说是和市场相似的,这种模式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初期营销合作的过渡形式;"公司+农户"组织模式虽然是当前我国农产品营销的主流形式,但双方权力结构的严重失衡导致这种模式是不稳定的;"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市场"虽都是位于市场到科层之间的混合组织,但前者交易成本明显低于后者。因此,构建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模式是我国农产品营销组织创新途径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9.
农八师一三四团立足团情,围绕规模种植西瓜、葡萄,发展奶牛、猪养殖等特色产业,发展农工专业协会,人均增收1230元。依托龙头企业办协会。该团采取"公司+基地+科技+农户"的模式,成立了专门从事奶牛、生猪等畜禽繁育、养殖、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企业——石河子西部绿洲牧业有限  相似文献   

10.
《实践》2017,(5)
正近几年,在政府大力支持和农发部门的积极引导下,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或者资金扶持下,呼和浩特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全市现有都市观光农业企业和农家乐109家,资产总额8.41亿元,利润达到3229万元,从业5303人,带动农户4688户,年接待游客近300万人次,实现营业性收入2.79亿元。一些示范点幅射带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赛罕区润土绿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与  相似文献   

11.
列宁、斯大林时期苏共基本代表和保持了先进性。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逐渐丧失了先进性。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彻底丧失了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从苏共执政的经验教训我们可以看出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努力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服务 林述舜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这次全会高屋建瓴、深谋远虑地着重研究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组织局”是效仿俄共(布)、联共(布)中央领导体制的一个产物。它在中共党内几度设置,并不等同于中央组织部,其职能范围、人员构成等相当于处理中央日常事务的工作机构,但实际上其功能未能完全发挥。中共中央组织局曾经作为党的中央领导体制的构成部分,对它的建立、发展、沿革进行梳理,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网络社会的到来,增强了党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民主政治建设、公共舆论引导和社会动员方面的能力,但网络信息的急速传播对党的执政根基巩固、社会维稳和党员个体素质提升等方面也产生了不利影响,导致党的执政过程趋于复杂化。在网络社会不断崛起的背景下,党的执政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面临的问题依然还有许多,当前,要进一步提升执政能力,党必须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净化网络空间和大力培育网络人才等手段,确保网络信息在提升执政能力建设中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思想变革是一切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的解放是实践的进步。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兴于党的十七大之后举国上下澎湃汹涌的继续解放思想浪潮,预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深广天地的开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发展进程中,继续解放思想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当务之急,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科学世界观 ,决定了我们党必须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党是否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最高检验标准 ,就看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执政的基础是群众。民心所向 ,是党的事业成败的关键。党员干部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讲正气的中心内容 ,在实践党的宗旨上 ,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化的进程,就是对社会力量不断进行整合的过程。从历史—现实的维度与合法性的视角看,中国共产党组织基础是一个不断扩展的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政治合法性基础不断增强的过程。尤其是当今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原有的力量分布格局发生了变化,社会阶层进一步分化,这对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审时度势,大胆进行理论创新,提出新的政治思路,基本解决了这个新问题,因而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基础,增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利益返还请求权是票据法在持票人票据权利消灭后,为实现持票人与出票人或承兑人之间的利益平衡而规定的一种补救措施。它在性质、成立条件、行使等方面均有不同于票据权利的特征。我国票据法中虽对此有所规定,但却有其不周全之处。  相似文献   

19.
牛安生 《学习论坛》2005,21(6):24-26
发展党内民主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从内因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手段。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党的建设部署的鲜明特点之一是发展党内民主。发展党内民主要重视解决民主分权和加强监督中的利益与权力的考验问题,提高党内民主的质量问题,民主制度的健全和落实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上经历了从“以阶级斗争纲”到“改革开放”的艰难历程及其不同效果,剖析了产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为发展动力的深层原因,阐述了两种不同的“发展动力”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不同作用,论述了我们党对这一历史性课题探索过程经验教训的现实意义及其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