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诸葛亮——"诫子书"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46岁才得子诸葛瞻。他很喜欢这个儿子,希望儿子将来成为国家栋梁。诸葛亮有两个姐姐,二姐所生子叫庞涣,深得诸葛亮喜爱。诸葛亮常年征战,  相似文献   

2.
授权的艺术     
三国诸葛亮在上后主的《自贬疏》中道:"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诸葛亮忠心耿耿辅助阿斗,日理万机,事事躬亲,乃至"自校簿书"。此让其对手司马懿窃笑:司马懿一次接见诸葛亮的使者,问诸葛亮身体好吗?休息得怎么样?使者说,  相似文献   

3.
赵映林 《唯实》2021,(1):84-87
公元207年,27岁的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以为"兴汉"战略,可事与愿违, 27年后,诸葛亮赍志而殁,原因何在? 《隆中对》是诸葛亮战略思考的结晶 诸葛亮作为杰出的政治家,突出表现在他以弱小的蜀国雄视天下,北伐曹魏、东联孙吴,三足鼎立.  相似文献   

4.
三国时期,诸葛亮率军北伐曹魏,与魏将司马懿战于秦岭之西的街亭。街亭虽小但位置重要,是两军争夺焦点。诸葛亮在选派守将时,错选参军马谡,致使街亭失守。事后,诸葛亮为严肃军纪挥泪将立了"军令状"的马谡问斩,并自请处分降职三等。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充分展现了其从严治军的带兵之道,值得当代带兵人学习借鉴。铁的纪律不能为感情所左右。诸  相似文献   

5.
<正>诸葛亮25岁时,眉目清秀,挺"帅"的。他志在邦国,对美貌佳人不屑一顾,娶了黄硕为妻。黄硕聪明贤惠,成为诸葛亮一生中的"贤内助"。诸葛亮受命于危难之际,充分发掘关羽、张飞、赵云等"人力资源",并与东吴主战派将领周瑜、鲁肃广泛接触,开启了一场出色的外交谈判,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激将法。  相似文献   

6.
正我们有个谚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得看是什么事。如果讨论怎么做皮鞋,一个臭皮匠赛一个诸葛亮。如果三个臭皮匠一块儿来起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臭皮匠越多,这个出师表就越不像。还有一种情况,三个臭皮匠杀死一个诸葛亮,完全可以啊。你怎么老当诸葛亮呢?你为什么享受  相似文献   

7.
乌撒 《前线》1962,(15)
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个事必躬亲的人,陈寿写的“三国志”里说他在刘备死后当丞相时,“事无巨细,咸决于亮”。诸葛亮的事必躬亲是有原因的,一则由于阿斗的闇弱,一则由于诸葛亮为人谨慎,事必躬亲,才能放心。在我们看来,这样  相似文献   

8.
"挥泪斩马谡"是我国历史上三国时代的一个著名典故。当时,西蜀诸葛亮与北魏司马懿率领两国军队进行激战,而地处甘肃省庄浪县一个叫街亭的重要据点的得失成为胜负的关键。西蜀大将马谡自告奋勇带兵去把守街亭,诸葛亮心中虽然有些担心,但是,马谡表示愿立军令状,若失败就处死全家,诸葛亮才勉强同意他出兵,并指派王平将军随行,还交代在安置完营寨后必须立刻回报,有事情一  相似文献   

9.
王宇 《世纪桥》2016,(10):55-56
诸葛亮悲剧是《三国演义》中最突出最震撼人心的悲剧。诸葛亮为报刘备"三顾茅庐"之殊遇,先是受命于危难之际、后是倾力于风雨飘摇之中,最终未能实现兴复汉室、统一全国的毕生夙愿,终究不能逃脱悲剧结局。其悲剧产生的原因:首先是《隆中对》的战略构想不合理;其次是刘备集团的兵力部署存在失误;再次是刘备集团没有真正实现"人和";最后是《隆中对》在执行中的修改更不合理。诸葛亮悲剧,令人荡气回肠、感叹垂涕、千古遗憾!  相似文献   

10.
范同寿 《当代贵州》2009,(13):60-60
时隔一千七百多年,诸葛亮仍然是当今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热门话题.近年来对他的否定成了一种时髦,有说他"不像军师,倒像管家";说他"伪智慧"、"假忠心",是"中国历史上最虚伪的男人";还有人认为他不如贾诩等等.别人怎么看,自有他的依据,但有一点却不容抹杀,那就是诸葛亮在贵州的影响和他对贵州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正>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成狗了。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流传中,人们将"裨将"说成了"皮匠"。  相似文献   

12.
正在古代,"作家"一词的字面意思:作,为也;作家,即治家、理家,管理家务。这个词最早出自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的时候所引东晋习凿齿《襄阳记》一书。杨颙担任诸葛亮的主簿,主管各种文书,但是诸葛亮却事必躬亲,总是亲自校验簿书。杨颙于是劝谏道":为  相似文献   

13.
幽默     
三顾茅庐曹操:诸葛亮,你要是跟俺干,俺给你年薪几十万。诸葛亮笑而不答。曹操失望离去。孙权:诸葛亮,你要是跟俺干,俺给你美女高官!诸葛亮摇头不语。孙权愤然离去。刘备:诸葛亮,你要是跟俺干,等将来成功了,俺一定取消农业税!诸葛亮欣然点头。  相似文献   

14.
若论霸业之兴,刘备和诸葛亮并没有什么基础。一个贩履织席,一个躬耕陇田。祖上虽然曾为官宦,但到他们这一代,早已是家道败落了。二人又都少年丧父,诸葛亮还从琅琊郡随叔父迁到南阳,该算是"流浪汉"一个。为什么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条  相似文献   

15.
自中学时读过<三国演义>之后,多少年来,笔者心里一直纳闷:那一向以能征善战且老谋深算著称的司马懿,为什么竟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呢?难道诸葛亮真的有什么魔力吗? 其实,大凡读过一点"三国"的人,都会对"空城计"产生疑问.只要你稍微地去想一想,就会觉得奇怪.当时,司马懿手下有15万大军,而蜀方正遭惨败,已不可能组织起任何强大的反击了.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懿为何不派出一支小部队先行攻入城去"火力侦察一下",或者干脆先将空城团团包围起来再说,瞧瞧你诸葛亮这琴,究竟能弹到几时?  相似文献   

16.
<正>诸葛亮——最成功的计谋秀《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仅是智慧的化身,而且是官场成功政治秀的代表。三顾茅庐是刘备对诸葛亮的求贤若渴,更是诸葛亮经世奇才展示前的摆谱作秀。诸葛亮三气周瑜致其气绝而亡后,还与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三国,人们会发现刘备在没有得到诸葛亮之前,征战半生,无立锥之地;诸葛亮在刘备去世后,六出祁山,终未成功。二人同时在世时,演出了一出出威武雄壮的活剧。这是二人在用人上互补的结果,但也表明刘备与诸葛亮在用人上是有差别的。一、刘备识人之眼比诸葛亮亮,诸葛亮育人之法比刘备高。刘备慧眼识诸葛亮这件事就充分表现了刘备善于识人的本事。从刘备与诸葛亮对待马谡的态度上,也能看出刘备善于识人的特点。诸葛亮对马谡十分欣赏,诸葛亮率大兵南征之所以能取得七擒孟获、安定西南的辉煌成绩,与马谡的贡献是分不开的。诸葛亮采取的“攻心为上…  相似文献   

18.
《实践》2017,(3)
正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时常告诫子孙后人,要修身养性,淡泊名利,心存远志,经世济民。54岁时,诸葛亮给年仅8岁的儿子诸葛瞻写了一封《诫子书》,告诫儿子修身、养德、立志的做人做事之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说,一个有文化修养、  相似文献   

19.
闫树军 《党史博览》2022,(5):28-31,53
南阳,古称宛,位于豫鄂陕三省交界地带的南阳盆地,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南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大禹封国和夏都所在地,夏朝诞生地,华夏文明奠基地,也是楚汉文化的发源地.这里曾孕育出张衡、张仲景、范蠡、诸葛亮、姜子牙、百里奚等历史名人.三国时期,南阳是诸葛亮躬耕之地、刘备"三顾茅庐"之地. 南阳更是一个"得之...  相似文献   

20.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唐代大诗人杜甫这脍炙人口的诗句,是对三国时期名相诸葛亮一生的高度概括,也是对他崇高武德的真心赞颂,今天读来仍使人感慨不已。诸葛亮27岁出山,加入刘备的政治集团,忠心耿耿辅佐刘备、刘禅父子。为了完成统一大业,他立法适度,选贤任能;务农植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