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久前,中共上海市党校和其他一些单位的学者,围绕着把《纲要》纳入学习计划,推动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入发展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取得一些共识.邓小平研究社会主义的独到思路是把学习引向深入的有利条件与会同志认为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发展和传播有非独到之处,体现出他的个人风格和创造精神。大家谈到.小平同志的语言很有个性.譬如,我们常讲“要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同样的意思小平同志却说:“老祖宗不能丢”“要说老祖宗没有说过的新话。”小平原著中处处可以见到这样生动形象、充满民族气…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的亲属2月15日曾经给江泽民总书记并党中央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小平同志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对于生死问题的看法向来达观。关于他的后事,近年来曾对我们多有交待。为了体现小平同志一生的追求和信念,完美地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根据他的嘱托,我们提出如下意见:……” 意见共5条。当读到其中第4条“捐献角膜。解剖遗体供医学研究”时,不禁使人肃然起敬。死后捐献遗体和器官,小平同志虽然并非第一人,但作为一代伟人,他带头这样做,令人万分激动。 小平同志说过一句朴素而又充满深情的话:“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生前,他为了追求真理,为了  相似文献   

3.
一傅众咻     
《孟子·滕文公下》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战国时期,宋国大臣戴不胜为使宋君受国人拥戴,很希望他明礼义,做善事。因无良策,便向孟子请教。孟子对戴不胜说:“你想让你的君王做善事吗?我先问你一个问题。有个楚国大夫在这想让他的儿子学会讲齐国话,那么是让齐国人教他呢?还是让楚国人教他呢? 戴不胜回答说:“让齐国人教他。”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他,许多楚国人干扰他,这样,尽管天天鞭打他,逼他学会齐国话,也是办不到的;要是把他领到齐国临淄城中庄街岳里这样的闹市住上几年,那么你就是天天鞭打他,逼他讲楚国话,也是办不到  相似文献   

4.
嗐摸个啥哟     
阅历大概是注意力的指南针。我在读韦君宜的《思痛录》时,对她的丈夫杨述特别注意。她说杨述青年时代下笔千言,“但是,到后来他在党内工作的时间越长,地位越高,写东西便越来越谨慎,文字也越来越短,思想越来越不放开了。”怎么会不放开呢?因为他习惯于“摸精神”。摸到精神以后就按所摸的来行文,不越雷池一步,文章“索然寡味”。韦君宜说得这样严重,也许有亲者严的成份在里面,然而韦君宜所说的地位越高越写不出好文章的现象则是大量的。“文革”前,我就有那么一位同杨述地位旗鼓相当的顶头上司——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的副部长。我们小青年常在背后议论他不会写文章。中年的同志说他会写:“不会写,50年代怎么当省报总编?”话虽在理,可我们总是见不  相似文献   

5.
做思想工作,往往可以利用“道具”来喻事明理。曾有这样一则事例:一次,在武汉部队工作的实习报务员李立法同志奉命随同周总理乘江轮去重庆。晚上,来往的电报很多。零时,译电员送来0048号电报的一组数字,要求校对。紧张工作了一天的小李有些不情愿,心里嘀咕:真烦人,个把字,估计着译算了。第二天中午,总理同工作人员一块儿进餐。当总理看见李立法后,亲切地对他说:“昨夜辛苦了,报务员同志。”“总理,您辛苦了,我没什么。”总理笑着对身边的同志说:“瞧,小伙子的眼睛都熬红了。”接着总理和蔼地问起了0048号电报的事。“是我太粗心了。”李立法脸红心跳,准备挨  相似文献   

6.
哥哥的位置     
1982年秋,哥哥卢有安步行30多公里,背着一袋新米来看我。吃饭的时候,他多喝了一杯酒,脸泛着红晕,话也多起来。他反反复复,总是那么几句话,“分田到户了,好了。这样下去,农民不愁吃了。唉,前些年多亏了你……”说着说着,他眼圈红  相似文献   

7.
锈与防锈     
德国哲学家尼采写过这样的警句: “锈也很必要,单单锋利还不行; 人家会喋喋不休:他还太年轻!” 按尼采的说法,似乎锈也有两面性:它使人失去了毕露的锋芒,一也;却丰富了人世经验,二也。但其实,尼采说的是反话。他以刀刃比喻人生:锋利时,嫌太单纯;锈了,人世涉猎多了,却又失去了锋利。 人们大抵是在这样的经历中,  相似文献   

8.
江北 《瞭望》1996,(31)
香港信溢投资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林珏先生,讲话做事都讲究一个快字。讲起话来动作颇多,手势既快又有力。问起为什么会这样?他笑道:“国语讲不好,只好借助手势。” 开起车来,他发动快,加油更快,把车开得飞快,总有一股不甘人后的劲头。他说:“车不能开得慢,慢了会常常遇到红灯,那就会既误时又误事。” 记者到香港去采访他,下午2时抵达住地,3点他就要我们到他的办公室晤谈。如果交通顺利,路上也需40分钟。他的好友王宏光先生笑道:“快捷是林先生一贯的作风。”  相似文献   

9.
一天,山东省东平县运输公司副经理谢学增,找到货车司机小郑,拉着他的手说:“小郑,超油的原因找到了。我把罚款退还给你。”小郑连忙摆手说:“不,我不要。车保养得不好,也有我的责任呀!”这是怎么回事?款罚为啥要退还?事情原来是这样的:青年司机小郑,因连续两个月超过单车油耗标准,自己找不出原因来,被公司财务科按规定罚了款。小郑认为自己车没少行,货没少拉,出力不讨好,心里结了个“疙瘩”。偏巧,有的同志在分析小郑超油的原因时,猜测他驾车“拐弯”,小郑又背上了包袱,心里的火甭提有多大啦,工作起来,情绪低了一大截。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仪征市有一家宗潮食物链养殖有限公司,10多年前,靠500平方米庭院、数百元资金起家,当年效益2万元到1997年,已经营土地118亩,投入126万元,形成畜禽、水产、蔬菜、果树4大项目,获效益255万元,效益是创办初期的十几倍。前不久,该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马宗潮在一次现场会上介绍经验时,说了这样一番感谢话:“要问我为什么会成功,重要的一条,就是我要十分感谢多年来领导上对我经营自主权的不干预。”感谢“不干预”,这种话在有些领导同志听来,或许觉得有点不太入耳,但老马却实实在在说的是。C里话。细细想来,也很值得人们深…  相似文献   

11.
一位同志谈起他们单位的书记,摇头说:“他呀,难得一笑,大家很难去接近他。”细问之,原来是该书记有个工作信条:如果整天嘻嘻哈哈,那么领导威信就会不高,就会“掉派”。因此,他总是板着面孔,或叫做“不苟言笑”。  相似文献   

12.
这事发生在海军航空兵某场站警卫连。一天,几位即将复员离队的老战士找连长说:“坐卡车去车站太冷,借给我们每人一件大衣挡挡风。”连长随口说:“谁保证把大衣收还啊。”有位老战士认为连长是在怀疑他们要把大衣带走,火气顿时上来了,他大声责问:“我们这些人,不值一件大衣钱,跟你干了四、五年,你竟然这样看我们。”经他这么一说,其他战士也来火了,有的甚至叫骂起来。连长则批评战士胡搅蛮缠,双方唇枪舌箭,各不相让,“战火”顿起。正在这时,闻声赶来的章指导员问清原由后心平气和地说:“咱们一家人怎么说起两家话来啦。今天西北风呼呼吹,坐卡车确实需要大衣挡挡风。连长也不是说不借给大衣,而是怕没有人负责。这样吧;这件事  相似文献   

13.
1934年,范文澜同志在北京一所学院当院长,当时他还没有加入共产党。但国民党特务总觉得他很像“共产党”,就把他逮捕了。有人向中统头子求情说:“范先生一向为人正直,生活艰苦朴素。”中统头子说:“就凭这一点,已足以说明他是共产党,否则怎么能这样做?”中统头子的推断,道出了我们共产党人的一个显著标志——生活上艰苦朴素。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指出:“毛主席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原理问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应该说,在六十年代以前或五十年代后期以前,他的许多思想给我们带来了胜利,他提出的一些根本的原理是非常正确的。”毛泽东同志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就是属于这种给我们带来了胜利的、非常正确的理论之一。列宁曾说:“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毛泽东同志正是这样做的,他在革命实践中,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这个  相似文献   

15.
近 日 ,笔者到基层了解以“三个代表”为主题的党员先进性教育情况时发现 ,许多党员在查摆问题时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 ,说思想认识时道“不够” ,话自己的工作时言做得“不够” ,履行“三个代表”时称还有“不足”云云。这不够 ,那不足 ,看似非常全面 ,态度非常诚恳 ,然而这却是一个空架子。这不足 ,那不足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针对这些原因想到了什么样的对策?得到了什么启示?通通不提 ,而这正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根本。否则 ,讲了“不够”不改正 ,道了“不足”不能引起重视 ,只讲“不够”有何益?有一说一 ,有二说…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我们的一切工作的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邓小平同志也说过:“什么是领导?领导就是服务。”这些话精辟地概括了领导与服务的关系。对于企业领导,本文主要指行政领导来说,细细品味这些话,理当从中悟出这样的道理:他在职工群众中是否有威信,是否受到职工群众的喜爱欢迎,关键看他能否以一个勤务员、一个公仆的形象出现在职工群众面前。一个企业干群关系融洽和睦,这个企业的领导必定在职工群众中具有良好的公仆形象,反之,这个企业的干群关系必定紧张。企业领导的公仆形象是什么?核心是全心全…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宜宾地区供销社一位同志告诉我,泸县在一九八一年创造了五个历史最高纪录。他扳着指头,数了粮食产量,多种经营、人均收入,农村商品购销总额四项,然后伸着第五个指头说:“你猜!”我回答不出,他便笑着说:“买书热。”  相似文献   

18.
张冠生 《各界》2014,(12):1-1
胡适的宽厚能容是出了名的。他主张“宽容比自由还重要”,亦知亦行,一生如此。但在学术研究过程中,他始终守着“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的立场,对欠缺证据的说法寸步不让,以维护心中的学术尊严。  相似文献   

19.
可笑的逻辑     
在谈到“全盘西化”的谬论时,有一位同志讲了一个很生动又很深刻的比喻。他说,一个人去儿童医院,一看全是有病的孩子,于是他慨然长叹:小孩都是有病的啊!听了这样的话,人们都会觉得可笑。去医院看病的,当然都是病孩子,难道能够由此得出结论,全社会的孩子都是有病的么!确实荒唐!然而,“全盘西化”论者的逻辑却正是这样!他们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叶颖 《瞭望》1996,(50)
10月25日凌晨5时15分,荒煤同志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终于离开我们“远行”了,他是带着许多期盼,带着许多尚未完成的写作计划“远行”的……。 10月8日下午,青坡和我到医院看望他,他安静地侧身睡在床上,病房内“心脏测试器”显示的情况,还比较平稳,我们不忍心喊醒他,坐在沙发上等着……,写了一张祝他早日康复的便条。他的大女儿好望说:……国庆前四天昏睡,之后又醒来了,医生讲,这是“‘奇迹’”。过了一会,荒煤同志午睡醒来,我们走到床前,握住他的手说:“荒煤,我们来看你了……”他睁开眼睛,轻微地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