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基本原理,又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大同”社会理想的精华,总结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创立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理想的中国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由于传统“大同”社会理想中消极因素的影响,也使他经历了严重的曲折,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历史上,从"大同"到社会主义社会理想的确立,看似一个不证自明的自然转化过程,其实隐藏着深刻的历史背景,从近世到清末民初直至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大同"概念经历着守成、嬗变与革新,这一过程不仅交织着追求现代性与固守传统性的矛盾,也混杂着民族主义立场与世界主义的价值冲突。清理从清末民初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有关"大同"思想的相关论述及其概念转化,既可以从特殊面相观察中共早期的文化选择立场,也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中共早期确立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起点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胡雅宁 《世纪桥》2007,(3):89-90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个性的源泉。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寄托了一种对人类历史和现实社会中的人文和道德的“终极关怀”的信仰追求。如何保存、重现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人如何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建设?儒学正好可以作为此时教育的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4.
李韬  林经纬 《党建》2013,(6):22-25
自古以来,中国先贤就以"天下大同"即共同社会理想为追求目标。 共产主义理想契合了中国人心灵深处的精神信仰和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基础,与中国自古以来所倡导和追求的大同理想有一定的异曲同工之处。 传统大同理想中闪耀的理想主义色彩,具有不因时代发展而褪色的永恒价值。没有什么比信念更能产生梦想,也没有什么比梦想更能孕育未来。  相似文献   

5.
儒家理想人格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要改善大学生人格修养现状,应当引导大学生秉承儒家博爱理想,践习儒家刚健有为的人生追求,借鉴儒家以义制利的价值观念,坚持儒家诚实守信的道德准则,领悟儒家仁礼并重的人格内涵,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6.
刘清芬 《党课》2006,(9):12-13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特别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有关“大同”理想社会的描绘,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民族古老而悠久的和谐思想。而在同样古老的欧洲,类似的理想追求——“乌托邦”思想同样源远流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研究这两个极其相似的思想,对于我们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党的建设》2011,(10):45-45
“小康”一词,最早见于《诗经》。这里的“小康”是安康的意思,指的是一种生活状态。虽然此处所指并不是一种社会理想,但这个涵义却开启了后世儒家对“小康”社会的构想。  相似文献   

8.
儒家诚信思想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诚信是支撑社会和谐的基础保证,是社会和谐秩序的道德基础、是和谐社会赖以确立的人格基础、是和谐秩序的社会制度基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诚信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应努力汲取中国传统诚信文化的精髓,加强道德建设,并把制度建设与道德建设贯彻到政府、企业、公民的互动诚信实践中去,促成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  相似文献   

9.
探讨"理想"问题离不开人学的视角,因为理想是为人所特有的现象。通过对理想与现实、信仰和幻想几个概念的辨析,界定并挖掘其人学含义,通过梳理进一步揭示"理想"的人学特性即:属人性、超越性、创造性、价值性、规范性。  相似文献   

10.
《党的建设》2011,(12):51-51
儒家的“和谐”,指的是不同事物之间彼此相互交错、相济相成而达成的平衡稳定、协调有序的状态。儒学以“仁”为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1.
从内容上看,儒家精神包括了热爱祖国,服务民众的爱国主义精神;不畏艰险,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宽容和谐,和衷共济的融合精神;崇德向善,追求完美的人文精神。弘扬儒家文化的精神,对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注重教育和文化的作用,二是强调道德在社会发展中的功能,三是大力倡导和谐精神。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充分弘扬儒家精神,推进社会更加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黄楠森撰文认为,今天的德治是儒家德治的批判继承。儒家关于德治的论述很多,比较为人熟知的有: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孟子说:“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瞻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德治也就是儒家所说的“仁政”、“王道”。儒家的德治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它是一种统治术,是剥削者统治人民的方略,当然,儒家也主张以身作则。(二)在德治条件下,人民遵守国家的规定,完成自己的任务,不  相似文献   

13.
曾黎 《学习论坛》2005,21(8):45-46
邓小平理论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其理想人格伦理思想,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的道德理论。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情况、新问题,形成了忠于人民、奉献社会,正直公道、忠诚老实、严于律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勇于开拓、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理想人格伦理思想,给伦理学增添了异彩。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的社会文化史上.“大同”与“小康”是两个常见的社会概念,并有各自的历史文化内涵。“大同”,原本是中国古代的社会乌托邦。从成书于西汉时代且积累有先秦时代典籍成果的《礼记·礼运》中最早出现的“大同”一词来看,它把中国士人所想象的社会乌托邦存在完全包容起来。《礼记·礼运》中用孔子的话描述了传说中的往昔社会情景:“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之未逮也,而有志焉。  相似文献   

15.
孙波 《求实》2008,(5):24-27
先秦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从当时社会发展和生产实践出发,提出一系列具有丰富的社会和谐特征和内涵的社会建设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永峰.长到28岁身高还不足1米3。在常人眼中.这个驼背矮人命不好.可能一生潦倒.但出人意料的是.他凭借一颗不向命运低头的火热之心.成了令泉城人敬重的开锁“专家”.而且还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相似文献   

17.
姜丽红 《理论文萃》2006,(2):58-62,64
政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是人作为有限的社会存在无法独自生存而不得不与他人发生关系而必然产生的。“从本质上讲,政治是为人的幸福和人的发展而存在的,政治的最高理想是人间善的生活。”①而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利益冲突、现实条件的制约以及某些人性弱点的暴露把“追求人间善”这种政治应有之意掩盖甚至扭曲了。世俗社会的纷繁复杂也使这种追求不可能明朗清晰的呈现,于是,它渐渐地被人们疏忽或者遗忘了。而在另一种被纯净了的社会中,这种政治的追求被完整地凸显出来,这种纯净的社会就是历代思想家们作为他们的政治理想所描述的“乌托邦”,透过这种纯净没有杂质的社会,我们更能透析政治生活的意义。而这种“乌托邦”的理想社会尤以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为代表。本文就试图以此为例,探析一下在政治思想家们的理想社会中所体现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黄诚 《党史文苑》2007,(11):59-60,66
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尤其是儒家思想中有丰富的"和谐"思想,儒家"和"思想内容丰富多彩,主要体现于"天人合一"、"守中尚中"、"有容乃大"之中,因此,对儒家思想蕴涵的和谐思想加以新的诠释和发掘,从中吸取思想精华,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条能够使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集于一体的康庄大道,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理想意境。实现这一理想意境在当前亟须解决民生问题、社会发展滞后问题、诚信缺失、社会失范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和谐”观念是中国文化宝库传承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和谐”植根于中国文化的深处,造就中华民族精神,锻铸中国人的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