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牧水 《民主》2013,(4):31-36
1894年10月28日,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出版家、社会活动家叶圣陶,出生在苏州城内悬桥巷一个平民家庭。1932年"一·二八"沪战爆发后,叶圣陶与鲁迅、茅盾等发表《上海文化界告世界书》、《为抗议日军进攻上海屠杀民众宣言》。翌年,加入鲁迅、宋庆龄发起组织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36年6月,他与鲁迅、夏丏尊、  相似文献   

2.
《民主》2017,(9)
<正>7月27日至28日,由民进中央、中国教育学会和叶圣陶研究会共同主办,民进上海市委会承办的"2017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基础教育交流活动"在上海举办。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叶圣陶研究会会长严隽琪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叶圣陶研究会副会长刘新成,民进中央秘书长、叶圣陶研究会秘书长高友东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刘新成主持。  相似文献   

3.
史晓风 《民主》2006,(3):41-42
周恩来总理特别关心党外朋友。我在任叶圣陶先生秘书期间,就知道周总理曾两次救叶先生脱离险境。 1948年11月,叶先生应中国共产党邀请,赴解放区参加新政协会议。他于1949年  相似文献   

4.
叶永和  蒋燕燕 《民主》2009,(9):28-30
1949年6月到9月,叶圣陶在日记中详细记录了他作为新政协筹备委员会委员和起草新政协组织条例的小组成员之一。参与起草了政协组织条例和共同纲领,以及参加第一届政协会议的经过。  相似文献   

5.
叶小沫 《民主》2014,(9):61-63
<正>看着眼前的《叶圣陶全传》,不禁让我们回想起许多往事。1976年,金林兄28岁,刚刚开始北大的教师生涯,他选定叶圣陶作为自己研究现代文学家的对象。就在这一年的冬天,他第一次迈进了北京东四八条爷爷居住的大院。谦逊和蔼的爷爷接纳了这位踏实诚恳的年轻人,倾心和他交谈,回答他提出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6.
1999.11.17今年是叶圣陶先生诞辰105周年。今天各方面的专家和朋友们聚集在一起为叶圣陶先生铜像揭幕,同时举行叶圣陶编辑出版思想与实践研讨会,这是对叶圣陶先生最好的纪念。叶圣陶先生是誉满中外的文学家、教育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学识渊博,德高望重,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种种美德,他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他一生中做任何事情,写任何文章,都实实在在,一笔不苟,都对人民负责、对民族负责。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所以他从事文化、教育、编辑出版工作70多年,在每一个领域都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丰富的理论建  相似文献   

7.
贺伟 《民主》2007,(8):37-38
1961年5月,著名作家、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叶圣陶来庐山疗养。初上庐山的叶圣陶心情十分愉快,他很早就知道庐山的大名,却一直未曾登临。叶圣陶是江苏省苏州人,家境十分贫寒。1912年,18岁的叶圣陶中学毕业,虽成绩十分优  相似文献   

8.
《民主》2017,(2)
<正>2016年11月下旬,叶圣陶研究会组织清华、北大等6个单位的学者赴台,参加由台湾政治大学主办的两岸学者共话活动,会后去了几处山区。泰雅人失传的贝珠衣上海复旦有存我们考察的第一站是乌来的泰雅族。听了台湾政治大学社会实践办公室执行长汤京平老师的介绍,引发了我去乌来的极大兴趣。政大响亮地提出要把大学的定位定在"为解决社会问题而生"。在脱离实际的论  相似文献   

9.
《民主》2015,(5)
<正>叶小沫老师送我一本叶至善先生所著的《父亲长长的一生》。这本书是叶至善为配合《叶圣陶集》而写的,全书以时间为序,语言平实,娓娓道来,使读者能够像叶圣陶家庭成员一样,身临其境,从叶圣陶事业和生活中的一件件琐事,体味他高尚的人格和不平凡的一生。这本书不但是一部传记,更是一本开卷有益的人生教科书。近日重读,从叶至善对  相似文献   

10.
11月2日,民进中央收到全国政协转来李瑞环主席为扩建的叶圣陶纪念馆题写的馆名。李瑞环主席非常重视叶圣陶纪念馆的扩建工作,在接到民进中央关于扩建叶圣陶纪念馆、重新修订展览内容,并请他题词的汇报、请示之后,欣然题写了“叶圣陶纪念馆”六个大字。李瑞环主席还表示,将来一定  相似文献   

11.
英淼 《民主》2013,(10):24-26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编辑出版工作者的楷模,为了弘扬他深邃丰厚的编辑思想和严谨扎实的编辑作风,推进出版事业的持续繁荣,由叶圣陶研究会主办,叶圣陶编辑出版思想专业委员会承办的“纪念叶圣陶从事编辑出版工作90周年”研讨会于8月21日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12.
明晋 《民主》2014,(1):47-51
<正>叶圣陶一生写了不计其数的书信,和他通信的不乏那个时代的名人,那些信多半没留下来。而叶圣陶叶至善的"干校家书",则比较完整地保留了下来。书信中涉及他们父子在那个特殊时代对周围人物悲欢及其当时的社会动向、思想变化的心态和情感,是反映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不可复制的文化遗产,具有历史和文化的双重价值。"干校家书"第一封信起自1969年5月2日,是父亲叶圣陶写给儿子叶至善的;最后一封信是1972年12月21日叶至善写回家的,不久他就结束干校的生活回家了。在3年又8个月的时间里,父子俩共有近500封通信。  相似文献   

13.
1988年2月16日,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逝世.在他逝世前最后一次住院时,他特别叮嘱几个孩子,"到母亲的忌日,你们无论哪一个,去坟上看看吧!"不久后,在妻子胡墨林忌日的半个月前,叶圣陶逝世了. 而叶圣陶与妻子41年相濡以沫的爱情故事却广为流传,被誉之为佳话.  相似文献   

14.
4月22日至24日,中国叶圣陶研究会和江苏省教育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会”在徐州召开。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叶圣陶研究会会长张怀西致开幕词,民进中央秘书长、叶研会副会长陈益群代表叶至善先生对研讨会表示祝贺并谈了学习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体会,徐州市副市长晁家宽到会祝贺并讲话,江苏省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周德藩介绍了近十年来江苏省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成果和经验。参加研讨会的还有中国叶研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教授商金林,民进江苏省委员会副主任、江苏叶研会会长孙观懋,徐州市人大副主  相似文献   

15.
叶小沫 《民主》2012,(2):6-7
2011年12月初去北京参加叶圣陶研究会的理事会.座位的桌子上放着刚刚出版的《叶圣陶研究年刊》。以淡蓝为底色的封面上,印着爷爷全神贯注在抄书的照片,照片的右下角.“2011年”的年号相当显眼;由赵朴初先生手书的“叶圣陶”和正楷的“研究年刊”几个字组成的书名。大大方方地竖排在封面的右侧;  相似文献   

16.
清华大学由85名女生参加的团体操表演队正在苦练,准备在亚运会开幕式上一层展姿;体育教研室参加了亚运的准备工作并将有近20人出任大会裁判;由1500名学生组成的亚运义务服务大军已作好准备,随时听候调遣;建  相似文献   

17.
陈武 《民主》2023,(6):42-43
<正>1921年,时任浙江一师校长的马叙伦找到刚刚到校的朱自清,委托他礼请叶圣陶到一师任教。朱自清立即写信相邀,叶圣陶也回信接受聘任。学校本来单独分给叶圣陶一间宿舍,由于在中国公学风潮中建立的感情,也由于想有更多的相聊甚欢的机会,叶圣陶提议把两个人的宿舍做一个整合,把朱自清的那间做两人共用的书房,把自己的那间做二人的起居室。朱自清欣然同意。从此之后,新文学史上的两位重要人物便开始了一段同室共眠、同室写作、同室畅怀深谈的难忘岁月。  相似文献   

18.
民进中央日前召开座谈会,纪念我国著名教学家、出版家、伟大的民主主义者、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中国民主促进会第三任主席叶圣陶逝世10周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名誉主席雷洁琼在会上说,叶圣陶先生平易谦和,诚朴敦厚、谨言慎行、表里一致。他总是勉励大家“少说空话,多办实事”。他的品德、文  相似文献   

19.
施海燕 《民主》2024,(1):44-46
<正>有幸借机关开明论坛的平台,目睹久仰大名的叶小沫老师的风采,聆听她讲述民进前辈——爷爷叶圣陶的家风,受益良多。叶圣陶曾任民进中央副主席、主席,民进会内尊称“大叶老”,长子叶至善担任过民进中央副主席,会内尊称“小叶老”。叶小沫老师和他们在大家庭里共同生活了40多年,耳濡目染爷爷和父亲的为人处世风格,深受教益,亦深得传承。“很多人说叶圣陶是个伟大的人,要记下来他说的话、做的事,但他就是我爷爷啊,谁家都有的爷爷,很普通”,叶小沫老师坦言道,自己直到退休后才开始学习、了解、研究自己的爷爷,看爷爷写的书,也才真正明白了为什么自己的爷爷深受那么多人的爱戴,而他,的确是一个平凡却伟大的人。  相似文献   

20.
当今文坛,有人称为“五世同堂”,也有人称为“六世同堂”。不管再分几“世”,最年长的当推居住北京的叶圣陶老先生了,他早已过了90,不料竟在春节前夕辞世。复旦大学教授郭绍虞先生不比叶老年轻,前二年也已过世了。上海还有一位90开外的作家,这就是常被人们誉为“补白大王”的郑逸梅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