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机动车尾气超标排放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小春 《民主》2014,(7):9-10
<正>近年来,随着机动车的快速增长,机动车尾气排放已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以山西省为例,主要城市的大气污染由以前的煤烟型污染向混合型污染转变,其中汽车排放污染物在废气排放总量分担率达46%左右,在市中心区的分担率达60%左右。从全国情况看,2013年雾霾波及25个省份100多个大中型城市,全年全国平均雾霾天数达29.9天,创52年来之最。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刻不容缓。机动车尾气超标治理是大气污染防治  相似文献   

2.
<正>从2002年开始,长三角地区开始出现雾霾天气。近两年,雾霾天气愈演愈烈,影响着长三角地区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人们深感防治大气污染谁都无法独善其身,需行动起来,、‘同呼吸,共命运"。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和长三角区域合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由长三角三省一市和国家八部委组成的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于2014年1月7日正式启动。经过  相似文献   

3.
《行政论坛》2016,(1):62-66
近年来,我国多个地区遭遇严重雾霾天气,极大影响了人们的健康与生活。基于2014年全国设立PM2.5监测站点城市的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敏感性分析方法,从经济发展和公共治理两个维度探索了PM2.5的影响因素,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济结构失调是雾霾天气的深层次诱因;从污染物的排放源来看,能源消费结构、机动车尾气和建筑扬尘成为雾霾天气的直接原因;在对环境污染的公共治理方面,尽管因雾霾大规模爆发以后,各级政府开始加大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投入,但是目前依然存在很多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增加值比重和机动车保有量显著影响PM2.5,且二者的敏感性系数较高;但节能环保支出比重和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不显著,且具有较低的敏感性系数。对此,提出"调结构、减排放、强治理"九字策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瞭望》2010,(33)
<正>仅从行政区划角度考虑,单个城市防治措施已难以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的进程中,城市上空的蓝天白云一度成为奢侈品。随着环境保护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得到重视,中国众多城市在"守护"蓝天方面,作出了各自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民主》2017,(11)
<正>据统计,2016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2800万辆,已经连续8年稳居世界首位,全国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按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和颗粒物四项污染物计算)据估算,达4472.5万吨,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民进中央为此积极建言,环保部在答复中表示,加强机动车尾气治理对于降低PM2.5浓度、改善空气质量至关重要。下一步,将加强对机动车环境管理措施执行情况的评估,加快推动全国  相似文献   

6.
《民主》2015,(5)
<正>我国是全球土壤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2013年全国土壤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土壤污染超标率16.1%,耕地超标率达19.4%。虽然近年来,各级各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的防治相比,土壤污染的防治还未引起高度重视,全社会土壤污染防治意识还不强,政府对土壤污染缺乏有效的监测、  相似文献   

7.
<正>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大气污染的流动性、跨区域特征,使得三地各自为政难以独善其身,"同雾霾,共命运"联防联控成为必然选择。五年来,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许多经验,也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完善。一、"同污染,共治理"联防联控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8.
《民主》2015,(7)
<正>2008年北京奥运会空气质量成功保障是我国区域大气污染治理的成功典范。近三年,京津冀等区域大范围的严重灰霾污染频发,迫使区域污染共同治理提上了常态化的日程。北京2014"APEC蓝"再次显示了区域污染协同控制的良好环境效益,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区域污染协同防治是环境质量改善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工作时,更是对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和污染共同治理提出了非常明确和具体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倪元锦  邰思聪 《瞭望》2020,(3):26-27
1月17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北京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这将推动北京市机动车排污监管登上一个新台阶,并打破挖掘机、推土机等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在法规上“零监管”的现状。同时,作为京津冀三地同步立法、协同治理大气污染的举措,天津市条例、河北省条例也已提请两会审议,通过后将共同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0.
《民主》2017,(2)
<正>支部简介民进上海交通大学基层委员会成立于2006年,现有3个支部,其中大学支部2个,附中支部1个。目前委员会共有会员70人,在职会员占74%。委员会2013年获"民进全国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4年获"民进全国组织建设先进基层组织"称号。在民进上海市委会2014年度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评选中被评为先进单位;2011-2014年,连续  相似文献   

11.
《民主》2014,(9):36-41
<正>编者按:2014年9月9日,为庆祝第30个教师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对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民进共有20余位会员分别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自本期  相似文献   

12.
《理论视野》2014,(2):88-88
《科技日报》2014年1月20日刊登该报驻法国记者李宏策的报道指出,为解决雾霾这一“老、大、难”问题,法国政府致力于发展绿色经济,推进社会向节能环保转型,并针对大气污染不断出台新措施。  相似文献   

13.
《民主》2014,(10):35-41
<正>编者按:2014年9月9日,为庆祝第30个教师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对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民进共有20余位会员分别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本期继续刊登他们的优秀事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民主》2017,(9)
<正>支部简介民进重庆西南大学总支部成立于2007年,共有会员43名。2014年,总支部获"民进全国组织建设先进基层组织"称号。2015年,总支部获"民进全国先进集体"称号,会员傅瓦利获"民进社会服务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16年,会员吕家恪获"民进全国参政议政工作先进个人"称号。民进重庆西南大学总支部重视学习、坚持学习,采取"以会代学"、"以会代训"和  相似文献   

15.
《民主》2014,(12):31-37
<正>编者按:2014年9月9日,为庆祝第30个教师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对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民进共有20余位会员分别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为飨读者,本刊已连续4期刊登他们的优秀事迹,至本期截止。  相似文献   

16.
《民主》2017,(6)
<正>支部简介民进北京东城经济综合支部成立于2012年7月,现有会员62名。支部自成立以来,分别获2014年民进北京市优秀支部综合优秀奖及先进思想宣传支部奖、2014及2015年度民进北京市社会服务先进集体、2013及2014年度民进东城区委优秀支部、参政议政先进集体等称号。2015年,获"民进全国先进集体"称号。  相似文献   

17.
谢伟 《学理论》2013,(12):118-119
相对我国20多年前制定颁布和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而言,欧盟大气污染防治法在法律规范的可操作性、防治PM2.5、臭氧、多环芳烃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促进大气污染情报信息交流和公众参与等制度构建方面都比较完善,可考量借鉴相关制度,完善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8.
《民主》2016,(2)
正支部简介民进山西太原晋源区总支部成立于2011年8月,由太原生态工程学校支部和晋源区一、二、三支部组建而成,现有会员79人。2013年,总支部被民进中央授予"民进全国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4年,总支部被民进中央授予"民进全国组织建设先进基层组织"称号。  相似文献   

19.
《民主》2017,(12)
正支部简介民进浙江宁波余姚支部成立于1988年12月,现有会员67人。2002年、2008年,支部先后被民进浙江省委会评为先进支部;2004年、2010年,先后被民进中央评为"民进全国先进基层组织";2014年,获"民进全国组织建设先进基层组织"称号;2015年,获"民进全国先进集体"称号。民进浙江宁波余姚支部通过结对助学、送文化下乡等一系列活动,让每位会员都能够融入民进大家庭,都有机会展示才华、贡  相似文献   

20.
《民主》2017,(3)
<正>支部简介民进天津大学基层委员会成立于2000年5月,其前身民进天津大学支部成立于1953年年底,1989年6月成立总支。现有会员87人。曾于2002年、2004年、2010年获民进全国先进基层组织称号。2011年,获"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集体"称号。2014年,获"民进全国组织建设先进基层组织"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