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基本案情2020年1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爆发后,口罩等防控物资成为严重紧缺产品。犯罪嫌疑人谢某某、李某某夫妇为谋取非法利益,在明知所售卖的口罩为"三无"普通口罩的情况下,仍在淘宝网店上借用某正规品牌口罩的相关资质及产品说明,虚假宣传该款口罩为医用级防护口罩,并在口罩的外包装盒上标注"一次性医用口罩",以每盒68元的价格售卖(每盒40片,进价为15元/盒),2020年1月至2月期间,谢某某二人共计销售该口罩65箱(每箱40盒),销售总价达17万余元。  相似文献   

2.
谢斌 《政府法制》2006,(14):49-50
在房价不断上涨、地产销售虚火旺盛的背后,是地产商在囤积房源,哄抬房价。钟大地(化名)最近比较郁闷。钟是北京某房地产公司的总经理,其公司开发的楼盘5月中旬经某媒体记者暗访后被指“囤房”,就在报道全国通发的第二天,钟大地接到了北京市建委有关领导的警示电话。此前,北京市建委明确规定:6月1日起,如果开发商有发布不实价格和销售进度信息、恶意哄抬房价、诱骗消费者争购等违规行为,且未按期整改,将面临不低于1个月的“销售禁闭”。这个规定背后的指向,正是目前被媒体炒得火热的地产商“囤房”行为。为什么不卖“对不起,我们三期的尾房从…  相似文献   

3.
插话     
《检察风云》2010,(12):70-70
国务院:将严厉打击哄抬农产品价格行为——温家宝在5月26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表示:近一个时期,少数不法经营者利用个别农产品产地集中、季节性强、总量减少、易保存等特点,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哄抬价格,导致局部市场供求失衡,价格异常波动,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农产品生产者、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政府法制》2008,(4):64-64
1月25日,国家发改委向媒体透露,2007年全国共查处价格违法案件6.1万件,查处串通涨价、哄抬价格案件70起。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预计,今年随着新的《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实施以及采取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市场价格不合理上涨的情况会有所减少。根据新的《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各级价格部门将严肃查处串通涨价、合谋涨价、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以及捏造和散布涨价信息,以宣布涨价、促销等为手段制造紧张气氛、扰乱市场秩序等价格违法讳规行为.公开曝光典犁案件.  相似文献   

5.
【案情简介】案例一浙江省义乌市公安局于2020年1月27日发布案情通报:1月25日晚,义乌市公安局接到假口罩案件线索后,即刻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行动。查明王某成、田某军通过微信销售仿冒"3M"防护口罩,邵某娟、毛某娟等人从王某成、田某军处进货销售给他人。日前,王某成、邵某娟、毛某娟、田某军等人因涉嫌销售伪劣产品罪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  相似文献   

6.
买个口罩,居然要实名?不仅要登记购买者的名字、身份证号码,连购买口罩的类型、数量、购买日期也要详细登记,这听起来是笑话,实际上是现实上演的真实一幕。日前,昆明下辖的安宁市工商局下发通知,要求安宁范围内的口罩经营户自2013年5月21日起,销售各类口罩须执行实名制购买登记。在依法治国早已深入人心的今天,仍然不时出现诸如口罩实名制的怪诞做法,说明一些地方官员缺乏基本的法治意识。习近平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建设法治政府,离不了官  相似文献   

7.
解读一:串通操纵市场价格可罚100万新规定对经营者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低价倾销等行为,将罚款额度由原来的“3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和“4万元以上40万元以下”提高为“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解读二:哄抬价格最高罚额提奎50万规定经营者违反价格法第十四条的规定,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恶意囤积以及利用其他手段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的,或者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  相似文献   

8.
明知所销售的口罩不符合疫情防护标准,却仍以虚假宣传方式,对外宣称其口罩达到了N95口罩的防护标准,销售者蔡某杰、姚某被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检察院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相似文献   

9.
《法律与生活》2020,(5):42-43
2020年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疫情严峻。一些无良厂家发起国难财,大肆生产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口罩。2020年1月,媒体发布两则报道——1月23日,金华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查获一家生产假冒3M口罩的工厂,收缴假冒口罩2.5万余只。七天后,佛山警方查处一处地下口罩工厂,现场查获生产材料80余箱、不同型号口罩17.5万只。该厂工作人员无法提供生产许可证、营业许可证等相关证照。公安机关以涉嫌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将欧某等六人依法刑事拘留。  相似文献   

10.
2020年1月下旬,因新冠肺炎疫情快速蔓延,防护口罩的市场需求剧增。嗅到商机的蔡某杰、姚某两人开始合作寻找货源,并通过微信等渠道进行销售。2020年1月23日,蔡某杰通过姚向王某洋购买了21万个口罩。第二天,蔡某杰与姚某一同赴浙江省金华市某地仓库验货,发现口罩外包装及产品本身均无生产日期、质量合格证及生产厂家信息。  相似文献   

11.
薛军 《中国审判》2021,(1):19-19
2020年是不寻常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正常生活,医用口罩等一度成为稀缺物资,在这种特殊背景下,一些不法之徒企图将不具有防疫功能的普通防尘口罩冒充N95医用口罩进行网络销售。对于这种严重危害公共卫生安全的不法行为,杭州互联网法院审理的全国首例销售伪劣口罩民事公益诉讼案,值得关注。该案不仅体现了杭州互联网法院以诉讼案件的办理,及时回应疫情防控这一迫切的社会现实需求,而且该案判决在多个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导向价值,值得高度肯定,可以为后续类似案件的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商品房市场中,营造欺诈性销售行情是不法开发商侵害消费者利益的一种常用手段,这一手段的具体表现又有雇佣“房托”、虚构交易量人为形成抢购场面、囤积房源,编造虚假信息哄抬楼市等。当前这一现象的主要对策是实现商品房交易网上备案制度。然而,商品房销售合同网上备案制度仍有许多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张吟丰  严琳  唐蓉 《方圆》2020,(7):54-57
张一光购进的106箱口罩已经全部销售,要找到实物就必须层层追查口罩的去向,而只有找到实物才能对口罩的质量作出检测。薄如蝉翼般,轻轻一扯就会断裂,可包装袋上却赫然印着品牌口罩的名称和"械准字""医用"等字样,在黑心商家的运作下,通过微信朋友圈公然登场。106万只这样的假冒伪劣口罩打着"医用"的幌子悄然进入湖南市场,并通过批发商流入全省多地药房,危及老百姓生命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14.
国家发改委等三部门近期通报。七家涉嫌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的企业被物价部门处以最高100万元的处罚。这被认为是继5月底发出加强市场管理警示后。对农产品价格调控的又一剂“猛药”。然而。记者再赴绿豆主产区调查发现。与前期调控取得成效相比,此次绿豆价格不降反升。重罚之下绿豆为何不“降火”?  相似文献   

15.
当前普遍存在的低价倾销、价格歧视、价格欺诈、价格垄断等不正当价格行为,已经使市场竞争处于无序状态,也损害了国家、企业、个人的利益。因此,研究如何在法律上规制不正当价格行为以及完善有关价格法律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不正当价裕行询的表现形式 不正当价格行为是指经营者违反价格法和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价格秩序的行为。我国《价格法》第14条列出的不正当价格行为包括价格垄断、低价倾销、哄抬价格、价格欺诈、价格歧视等8项。目前,这8种不正当价格行为…  相似文献   

16.
【案情简介】案例一2020年1月23日,北京市丰台区市场监管局根据举报,对北京市济民康泰大药房丰台区第五十五分店大幅抬高N95型口罩销售价格的行为进行检查。经查,当事人借口罩等防疫用品需求激增之机,将进价为200元/盒的3M牌8511CN型口罩(十只装),大幅提价到850元/盒对外销售。2020年1月29日,北京市丰台区市场监管局对该店处以300万元的行政处罚。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昆明市下辖的安宁市工商局下发通知,要求销售各类口罩须实名制。对此,安宁市工商局相关人员称,已紧急撤销此通知。无论“实名口罩”的出发点是什么,部难掩里面的荒唐。市场经济下,只要价格合理、商品不涉及违法违规、不是特殊商品,  相似文献   

18.
2011年11月14日,国家发改委官方网站发布公告,披露了对山东潍坊顺通医药公司和潍坊市华新医药贸易公司非法控制两种治疗高血压普通药品原材料的市场、哄抬价格、牟取暴利的事实.并对这两家企业没收非法所得、处以合计超过700万元的罚款。  相似文献   

19.
知否     
《方圆》2020,(5):8-8
复工复产的相关法律问题有哪些?A上下班途中感染了新冠肺炎,算工伤吗?同事不戴口罩怎么办?单位不提供口罩,可以拒绝上班吗?很多人马上就要开启复工模式了,是不是也在担心这些问题?复工之前,要先把这些法律问题弄清楚。如果企业违反相关规定复工,可能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20.
李韵石 《法人》2023,(1):66-68
<正>近日,新冠疫情再次来袭影响。一时间,医院就诊人数激增,药店、电商平台的退烧、止咳、镇痛等药物及抗原检测试剂盒(下称抗原试剂盒)脱销。部分企业和个人趁机敛财,在涉疫药品和抗原试剂盒上动起了歪脑筋。为此,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集中查处了一批涉嫌哄抬价格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