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君 《广东民政》2011,(4):F0004-F0004
广州市白云区军休二所成立于2003年8月,历年来接收安置军队离退休干部232名,现有工作人员15名。2004、2006年分别在全省军休安置工作会议上介绍军休工作经验,并被省、市确定为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改革试点单位。  相似文献   

2.
《广东民政》2011,(4):27-28
广州市白云区军休二所成立于2003年8月,历年来接收安置军队离退休干部232名,现有工作人员15名。建所以来。遵循“以德建所、以和兴所”的宗旨,大力加强“双和谐”建设,全面落实“六个老有”,不断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和军休干部的休养质量,保障军休干部健康、幸福地安度晚年。2004、2006年分别在全省军休安置工作会议上介绍军休工作经验,并被省、市确定为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改革试点单位。  相似文献   

3.
《广东民政》2010,(5):40-41
广州市荔湾区共接收安置军休干部852人,其中70岁以上的362人。近年来,全区军休安置工作以军休干部满意作为衡量标准,大力实施军休所规范化建设,认真落实军休干部“两个待遇”,努力构建“和谐军休家园”,军休服务管理工作跃上了新台阶。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北京市海淀区军休办以全心全意为军休干部服务为宗旨,以落实军休干部“两个待遇”、实现“六个老有”为目标,把军休工作做好做实。截止日前,全区已接收安置军休干部12300多人,无军籍职工近8000人,并连续三年年接收安置军休干部2000人左右,激增的移交人数,给安置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区军休办始终坚持以情铺路,用心做事,以爱感人,确保接收安置工作圆满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5.
姚君 《广东民政》2011,(8):37-38
荔湾区是广州市的中心城区,现有5个军休所。近年来,由于军休干部接收安置由原来的批次接收向现行的年度接收转变,接收的军休干部逐年增加,加大了军休安置工作的难度。区委、区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军休安置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做好军休安置工作。  相似文献   

6.
万勇 《中国民政》2013,527(2):56-56
湖北省襄阳市军休一所着力抓好为军休干部服务和组织军休干部为社会服务的“双项服务”,大力提高军休干部的幸福指数,树立军休干部的良好形象。一.立足“三个坚持”,满足军休干部“三大需求”。一是坚持尊重为先,满足军休干部在政治上的需求。做好军休干部服务工作,首先必须认真落实军休干部的政治待遇,满足军休干部在政治上的需求。实行学习引导,一方面定期组织军休干部开展政治学习,过好组织生活,  相似文献   

7.
正在军休系统热烈开展的创建和谐军休活动,标志着黑龙江省军休工作深化改革迈上又一个新台阶。从1985年开始大批接收安置军休干部至今,黑龙江省的军休工作在实践中探索,在改革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已经具有完善的工作体系,成熟的保障体系,成型的政策体系。他们以创新精神研究解决在改革开放中军休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军休工作的新方法,改变服务保障方式,拓展服务工作领域,创新服务管理内容,全面提高军休服务管理工作水平和质量的实践,得到民政部的高度重视。2003年8月,民政部在哈尔滨市召开全国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座谈会。黑龙江省在会上作典型发言。以这次会议为标志,我国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开始从探索阶段向整体推进。在推进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的深化改革中,如何把党和政府对军休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进一步落到实处?如何使军休工作更加适应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大环境、大趋势?如何把军休工作和军休干部休养质量提升到一个新水平?黑龙江省以建设和谐军休为动力,以"打造休养环境、创新文化环境、融入改革环境"为抓手的探索实践,为新形势下军休工作的创新发展积累了新经验,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苗家 《中国民政》2013,(8):27-28
威海市军休中心成立于2007年3月,目前已接收安置军休干部278名,全部分散居住,最远距离市区50多公里.近年来,威海市以军休干部服务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市军休中心")为依托,积极探索军休工作改革创新模式.工作中坚持"从感情上贴近,从服务上入手,在服务中管理,在管理中规范,在规范中创新"的思路,在实施人性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化社区化管理基础上,运用信息科技化手段,先后研发和建立军休干部服务管理机构信息系统、军休干部医疗费用查询专线、军休干部信息网站三大平台,构建起与军休干部直接交流的立体空间,推行信息化网络化的现代服务管理方式,全面提升军休干部幸福生活指数.  相似文献   

9.
军休文化是军休干部和军休工作者共同创造的精神产品和财富总和,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先进军休文化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要求。湖北省襄阳市军休三所以发展军休文化为引领,抓好为军休干部服务、为军休工作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三大服务",大力推进军休文化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杨伟 《广东民政》2011,(12):35-35
12月26日上午,广州市军休所与物业公司顺利办理交接仪式。此前,市军休所组织召开有120多名居住在所内及在所内拥有产权的军休干部参加的物业服务管理社会化试点改革工作会议,通报了市军休所试点改革准备情况,讲解了实行物业管理社会化改革后的服务模式、收费依据和标准。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随着军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重心向服务管理转移,怎样能更好地提升国家和社会在养老、福利和服务方面的社会保障能力,使军休干部的生活更加祥和幸福,是军休工作今后发展的重点领域。经过对吉林省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的总结,可以看到,在军休服务管理机构开展服务管理标准化建设是一个有效的途径。一是健全规章制度,开展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军休机构要建立健全各项工  相似文献   

12.
陈惠杰 《中国民政》2013,527(2):53-53
军休干部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时期为国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是人民的功臣,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做好军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广大军休干部的切身利益,事关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北京市西城区从服务制度、军休文化和基础建设三方面人手,大力提高服务管理质量,构建和谐军休家园。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政》2009,(10):F0003-F0003
青岛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第八服务管理中心,以落实军休干部待遇、维护军休干部利益.构建和谐家园为目标,开展“情融军休”服务品牌的创建,着力改善服务手段,使军休干部快乐休养、军休中心平安和谐。中心荣获首批全国“和谐军休家园”称号。  相似文献   

14.
朱宝华 《中国民政》2011,(10):56-57
创建“和谐军休家园”是民政部关于军休工作的目标要求,是新时期做好军休工作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湖北省十堰市军休所把创建“和谐军休家园”与“三个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落实军休干部“两个待遇”为主线,以军休干部是否满意作为工作的检验标准,不断探索服务管理模式,不断提高服务管理水平,倾心竭力地为军休干部提供优质服务,全力打造“和谐军休家园”,赢得了军休干部的称赞和好评。市军休所先后获得国家级“安置服务管理先进单位”:省级“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省级“和谐军休家园”先进单位:省级“民政基层示范窗口单位”;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为十堰市夺得“全国双拥模范城”增添了光彩。  相似文献   

15.
《广东民政》2011,(4):F0002-F0002
3月29日.全省安置工作会议在河源召开。省民政械饶美奕副厅长出席会议并作讲话,河源市副市长杨耀初到会致辞,省民政厅安置处詹欣锥处长作工作报告。全省各地市民政局分管安置工作的副局长、安置科(处)长,军供站站长和部分军休所所长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6.
针对军休干部居住越来越趋于分散的新情况,如何适应军休工作社会化的新要求?辽宁省锦州市军队离退休干部第二服务管理中心张继文认为,要根据军休干部的不同需求和特点,通过"四进社区"活动,推进军休工作社会化。一是服务进社  相似文献   

17.
军休文化建设工作应本着落实军休干部生活待遇的基本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把全面提高军休干部的文化生活待遇和管理服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实施分类分层网格化管理,在军休系统建立起以活动为主,在服务中强化管理和引导的文化建设工作体系,实现军休文化建设工作从被动开展向主动服务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是新形势下军休工作发展的方向,是实现“让军休干部满意和高兴”最终目标的需要,是军休干部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需求,也是军干所践行“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体现。而融入社区,多向交流,是推动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的有效途径。 随着社区建设的不断深入,社区服务网络不全,资源不足、开放不够的现象将根本改变,这既为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带来了大好  相似文献   

19.
李琨 《中国民政》2013,(8):52-52
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民政局将做好军休干部最关心的医疗保障工作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重要工作内容,狠抓服务管理,使军休干部医疗保障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受到广大军休干部们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20.
作为青岛市规模最大的军休服务管理中心,青岛市民政局军休五中心集聚着近干名的军队离退休干部。自2008年8月由原军休八所组建以来,中心传承优良传统,着力丰富“爱心飞扬”青岛民政服务品牌的文化内涵,全力落实军休干部的政治生活“两个待遇”,努力创建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民政,实现了服务管理水平与军休干部满意度的双提高,2009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