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府法制》2012,(18):10-10
《新京报》2012年6月8日刊发沈彬的文章:河南叶县农民李怀亮因为涉嫌一桩杀人案,于2001年被逮捕。本案经历了叶县法院、平顶山中院、河南高院三级法院七次审理、三次判决,但都因为“证据不足”,三次被上级法院撤销原判发回重审。因为李长久未被判决,被害人家属不断上访,平顶山中院为了“息访”,居然于2004年与被害人家属达成协议,“承诺”判李怀亮死刑。而李怀亮已经被关押超过10年。  相似文献   

2.
时评     
《中国律师》2012,(5):87-87
司机致死3人未赔偿获轻判法官称"眼睛花判错"4月17日,据中国广播网报道,河南三门峡市陕县法院判决一起造成3死2伤的交通肇事案件,在受害人家属没有得到任何赔偿的情况下,陕县法院以"被告人积极赔偿受害人家属"为由,对肇事司机"从轻处罚",判决有期徒刑两年。事后,当事副庭长称自己当时"眼睛花",才将案件判错了。  相似文献   

3.
政法大观     
"不孝子"被判刑6个月 重庆市荣昌县居民黄开贵老两口因年老体弱生活困难,4个儿子却不尽赡养义务。2002年6月,黄开贵将4个儿子告到法院。当年8月,法院判决4个儿子每人每月支付父母30元赡养费。然而,判决生效后的一年多,被告之一黄忠德拒不履行生效判决。今年6月,黄开贵老人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在执行过程中,每次执行黄忠德都说"没钱",可执行法官经调查发现黄忠德在信用社的存款达2万元。当即,法院对黄忠德实施司法拘留,可黄忠德仍拒绝支付赡养费。后经法院建议,当地警方和检察机关依法介入,黄忠德被依法提起公诉。10月13日,法院以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罪,依法判处黄忠德有期徒刑6个月。  相似文献   

4.
疑犯病故,与他相关的案件尚未终结。因为关心判决是否还会涉及儿子的"犯罪事实",是否还会出现有关儿子的负面评价,这位已故疑犯的老父亲,要求法院准许律师"留"在司法程序里,继续为儿子辩护。他的愿望能实现吗?  相似文献   

5.
顾芊和张龙破镜重圆后,彼此相互作出“谁再提出离婚,谁净身出户”的承诺.时隔3年之后,当顾芊再次起诉离婚时,双方的“净身出户”协议成了讼争焦点.2014年11月30日,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人民法院在判决顾芊和张龙离婚的同时,依法支持了顾芊主张分割房产并抚养儿子的诉讼请求.  相似文献   

6.
2007年3月,南京市民彭宇在公交车站搀扶因不明原因摔倒的老太太,随后被老太太及其家属告上法庭。半年之后,南京市鼓楼区法院在缺乏完整证据锁链的情况下,援引三条"常理"进行裁判,判决彭宇承担原告40%的损失。这一判决公布之后,立  相似文献   

7.
司法实践中,对"假一罚十"的店堂告示认识不统一,导致判决不一。"假一罚十"的承诺与违约责任,缔约过失责任是何关系?笔者认为不宜将之视为违约金条款,其实质是单方允诺之债,笔者试论之。  相似文献   

8.
解惑答疑     
探望儿子受阻可以申请强制执行吗?问:我去年11月向法院起诉与周某离婚。法院于今年1月底判决准予离婚,儿子随周某生活,我每周可带儿子回来团聚一天。由于双方都没有上诉,判决已生效。可周某在我带儿子回来一次后,就以种种借口阻止我探望儿子,令我十分痛苦。请问,我能否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责令周某履行协助探望义务?  相似文献   

9.
2007年6月29日,拿到一审判决书的罗亮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妻子于红走了一年多了,儿子也离开这个伤心地回老家上学了,如今的家已经不能叫"家"了。  相似文献   

10.
酒,这种日常生活中人们离不开的饮品在北京房山的一家四川饭店里成为一颗"炸弹",在一群16岁花季少年饮下它的那一刻就开始渐次引爆,牵涉的各方无人能幸免"被炸伤"。2013年4月8日,望着在床上躺了一年多的植物人儿子韩帅,韩尚国(化名)期待法院的判决快点儿下来,这关系他的儿子能否活下去。16岁的韩帅被同学用酒瓶打成植物人后,让儿子活着成了韩家唯一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文宇 《法治与社会》2004,(11):34-35
2004年2月,湖南省冷水江市人民法院对肖忠孝夫妇与其亲家为继承儿子财产纠纷一案作出了一审判决,根据判决,肖忠孝夫妇实际继承儿子遗产15896.28元,而其儿媳妇的父母却能继承159813.48元,仅是对方的十分之一,对此判决,肖忠孝夫妇不服,3月,他们向湖南省娄底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要求平均继承儿子遗产.7月30日,娄底市中级人民法院再次开庭审理了此案,面对上诉方要求合情、合理、合法判决的请求,法官们却找不到合适的法律依据为这一纠纷作出双方满意的判决.9月6日,肖忠孝收到了娄底市中级人民法院的调解书,其继承财产份额提高到63360.28元,占亲家继承遗产总额的二分之一.  相似文献   

12.
潘忠华  中帆 《检察风云》2007,(20):48-49
一位老母亲将儿子告上了法庭,要求法院判令儿子定期上门探望,从而引发了一场罕见的讨还精神赡养权的官司.那么,精神赡养是道德义务还是法律责任?精神赡养又如何去实现?2007年6月6日,江苏省海安法院对此作了判决,判决儿子每月不少于两次探望母亲,每次陪护时间不少于一小时;母亲因病不能自理时,儿子应予陪护.  相似文献   

13.
《人民调解》2007,(7):43-43
问:我去年11月向法院起诉与周某离婚。法院于今年1月底判决准予离婚,儿子随周某生活,我每周可带儿子回来团聚一天。由于双方都没有上诉.判决已生效。可周某在我带儿子回来一次后.就以种种借口阻止我探望儿子,令我十分痛苦。请问,我能否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责令周某履行协助探望义务?  相似文献   

14.
重婚的代价     
为了换取妻子不告发自己的重婚行为,江苏省淮安市一名男子作出了把夫妻共有房屋划归妻子一人所有的承诺。然而,愤怒不已的妻子最终还是把他送上了被告人席,送进了大牢。在随后的离婚诉讼中,该男子以承诺书系当时"受到心理压力被迫书写"为由否认了自己所作的承诺,要求法院对该房以夫妻共同财产处理。对他的这个要求,法院不仅坚决说"不",还判决他赔偿妻子精神抚慰金5000元,从而让重婚者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应有的代价。  相似文献   

15.
"周庭长、孙庭长、左庭长,你们请坐。"百岁老人张步生亲切地招呼着前来送赡养费的法官们,面对思维清晰的老人,法官们都竖起了大拇指,同祝老人健康幸福。这是2011年11月5日发生在江苏省如皋市白蒲镇杨家园村令人感动的一幕。十年前,年过九旬的张步生因赡养费问题将三个儿子告上法庭。2004年7月,白蒲镇法庭从有利于老人的角度作出判决:老人由二儿子、三儿子轮流赡养,  相似文献   

16.
在有关国际货物贸易的判决与仲裁中,应尽量保持《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自身独立性,原则上不能引用《合同法》的规定。就承诺方式而言,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66条的规定,可将默示承诺(《合同法》第22条后半句)划分为"积极作为的默示"和"不作为的默示";后者亦可被认定为一种特殊的意思表示,以"不作为"的方式完成承诺意思的"到达"。《公约》要求承诺须以积极作为的方式完成,且能够"到达"并适用"到达主义",限制了非履行行为作出承诺的方式。在解释《公约》时,可将非履行行为适用于《公约》第18条第3款而非第1款,以放宽须对特定行为予以通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引渡请求国针对被请求国的要求作出量刑承诺,并保证承诺的顺利实现,是保障境外追逃顺利进行的关键性措施。反思我国量刑承诺制度,还存在以下问题:在上下级法院是监督与被监督关系的前提下,当前保障案件审理法院遵守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量刑承诺的机制并非无懈可击;在案件判决书没有明确提及最高人民法院已经作出的量刑承诺的前提下,难以保障判决书既实现量刑的充分说理,又实现量刑承诺的具体内容,并体现量刑承诺对于最终判决的直接约束力。对此可以考虑通过以下方式完善:建立法定的量刑承诺程序,将最高人民法院量刑承诺的决定权赋予一审法院,并逐级上报至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为量刑承诺的兑现奠定制度基础;在判决书中明确引用之前作出的量刑承诺,从而既实现量刑的充分说理,又体现量刑承诺对于判决的直接约束力,提升国际社会对于我国量刑承诺制度的认可与信心,从而推动境外追逃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8.
刘德安 《检察风云》2006,(12):20-21
这是一起罕见的监狱里的诈骗大案:云南省第一监狱医院原教导员林毅利用职务便利,以"承诺给罪犯办理保外就医、取保候审"为借口,向犯人家属诈骗了102.7万元.  相似文献   

19.
71岁的退休教师雨中游长城摔倒身亡,家属理赔遭拒,状告保险公司和旅行社,2007年10月18日法院判决,家属获赔30万元.……  相似文献   

20.
有这样一起案例:年迈的父亲与儿子居住在一起,房屋属于儿子所有。儿子于是向法院起诉父亲,要求法院强令父亲腾退出房屋。一审法官认为,儿子是房屋所有人,对自己的房屋有处分权,有权要求他人搬出房屋。因此,判决支持儿子的诉请。上诉后,二审法官认为,儿子请求不符合公序良俗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