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戚建刚 《美国研究》2007,21(3):139-148
布鲁斯.阿克曼(Bruce Ackerman)是美国耶鲁大学一位资深法学和政治学教授。在美国学术界,他素以“具有勇敢的、新颖的和让人吃惊的思想”而著称①。2006年,他的著作《下一次攻击之前:恐怖主义时代公民权利之维护》(Before the NextAttack:Preserving Civil Liberties in an Age  相似文献   

2.
一 申采浩的生平 申采浩(1880-1936)是朝鲜著名的爱国文化运动家、历史学者和作家。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朝鲜的爱国文学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 申采浩于1880年11月7日出生在忠清南道大德郡山内面于南里的一个农村儒生家庭。他14岁时已经熟读儒家经典,20岁左右在学术界和社会活动领域崭露头角,成为当时颇有见地的学者之 申采浩的爱国活动是从他的爱国文学创作开始的。1902年左右他加入了《皇城新闻》、《大韩每日申报》等报的时评创作组,发表了很多激动人心和有号召力的时评。1910年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朝鲜以后…  相似文献   

3.
张玉书 《德国研究》2012,27(2):104-113,128
今年我们纪念海涅的215岁诞辰,回顾诗人海涅和中国关系的发展.海涅青年时代的抒情诗中有印度,没有中国.1830年七月革命前后,海涅反对德国的封建势力,斗争锋芒也指向资本主义.中国对他来说只是一个封建帝国,被他用来讽刺浪漫派诗人和普鲁士国王.1840年爆发鸦片战争,海涅从一开始便把同情心倾注在中国人一边,而对“红毛生番”痛加挞伐.这些充分表现在他通讯报道的汇编《卢苔齐娅》和他最后的著作《自白》里,足证海涅此时已对中国怀有深情.我们纪念海涅的诞辰,也缅怀中国人民的这位朋友.  相似文献   

4.
亚当·沙夫教授生于1913年,曾任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委员,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发表过多部著作。50年代的不少著作曾是当时高等学校的教科书。60年代因发表《马克思主义与个人》,被批判为修正主义者,80年代初又在国外出版《处在十字路口的共产主义运动》一书,再次受到批判,并开除出党。波兰制度发生剧变后,沙夫教授不但恢复了党籍,而且被一些政治组织誉为“思想之父”。波兰统一工人党解散后,他再未参加任何政党,但始终认为自己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说:“如果我有第二次生命,我仍将选择这条道路。” 本文是沙夫教授1995年底在波兰出版的新著:《困惑者记事》的片段摘译,标题和文内小标题为译者所加。 沙夫的观点仅仅是他的一家之言,本刊发表的目的是供学术界了解和研究之用。  相似文献   

5.
<正>张曙光教授的《冷战时期北京的对外经济方略(1949~1991)》(以下简称《对外经济方略》)是一部引人瞩目的著作,至少对研究冷战时期中国对外政策和对外经济战略的学者们是如此。作者张曙光在美国耶鲁大学历史系获得博士学位,导师是国际冷战史研究名师加迪斯(John Gaddis),毕业后曾在美国马里兰大学任教,并担任过该校常务副校长,现任澳门城市大学校长。这部著作以中国执政者在长达40年的  相似文献   

6.
近代日本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日本是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影响最大的国家。中国的高等教育制度、高等学校内部的规章制度、课程设置等基本上仿照日本而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留学生的目的地国家主要是日本。日本大量教习纷纷来中国任教。这些因素在客观上进一步促进了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袁志英 《德国研究》2002,17(2):57-62
文章介绍了世界级社会学家埃利亚斯的生平和业绩 ;并对他所处时代的社会环境与学术环境对他的影响进行了剖析 ,文章还着重论述了他的主要著作《文明的进程》在世界文明史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余万里 《美国研究》2003,17(4):143-145
约翰·米尔斯海默 (JohnJ.Mearsheimer) ,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 ,著名国际关系理论家。他的代表作《大国政治的悲剧》已经被翻译成中文出版 ,在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界激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鸣。在这部著作中 ,米尔斯海默教授直言不讳地指出 :2 1世纪早期 ,中国的崛起将“像美国支配西半球一样支配亚洲” ,而“美国将竭力阻止中国获得地区霸权 ,因为美国不能容忍世界舞台上存在与之匹敌的竞争对手。其结果便是中美之间激烈而危险的安全竞争 ,这种竞争类似于美苏冷战期间的那种对抗”。米尔斯海默教授也因此被认为…  相似文献   

9.
罗伯特·杰维斯(Robert Jervis)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政治学的史蒂文森讲座教授,曾经担任过美国政治学学会的会长。作为美国著名的国际关系学者,杰维斯在西方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研究成果涉及安全政策、外交决策以及冲突与合作理论等多个领域,然而我国国内对他的理论著述介绍和讨论得还比较少。在杰维斯的著作中,目前已经被翻译成中文的只有《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一书。尽管这本中译本的出版使中国的读者对其人其文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正如杰维斯本人所说的那样,他的最重要、也最有意思的著作还是于1997年出版的《系统效应:政治与社会生活中的复杂性》一书。这本书是杰维斯近30年来对系统复杂性进行不懈思考的理论结晶,其中的许多观点不仅对国际关系学界,而且对其他社会学科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思想禁区让我们继续思考自己的社会思维和政治思维的缺陷吧。今天不知为什么变得很难说出,斯大林作为个人是在马克思主义的环境中成长的,他是怎么样以自己的能力和素养掌握经典作家的理论遗产的,他的文章和言论整个来说从来没有超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的框架。那么马克思主义是在什么时候、怎么样、为什么变形了呢?马克思主义中是否为这些变  相似文献   

11.
<正>刘宏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陈嘉庚讲席教授、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公共管理研究生院院长暨连赢洲纪念奖学金项目执行主任、南创咨询有限公司(中国)董事长~((1))、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专家咨询委员,同时还是多个国际学术机构的学术顾问、期刊主编、学报和著作编委。刘教授早年求学欧美,先后任教多  相似文献   

12.
一 众所周知,茶山丁若镛(1762—1836)是集实学之大成的朝鲜朝后期的学者。他在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学、哲学、医学、教育学、军事学、自然科学等各个学术领域里,留下了庞大的著作,多达500多卷。由于学问知识深广,这些著作至今仍是我们的古典宝藏。茶山的著作成为我们所关心的对象,是因为他的思考基于当时的民族现实。 他所处的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初是朝鲜朝封建社会解体期,到处都显露出弊病。特别是经过壬辰倭乱和丙子胡乱后的朝鲜朝社会,为弥补因战乱已枯竭的国家财政而增加税收,由此引发官吏恣行无忌欺压百姓。这正是所谓的“三政紊乱”、地方官吏不正之风蔓延时期。  相似文献   

13.
西方学术界对苏联解体原因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苏联演变曾经被人们称为20世纪的“历史之谜”。十余年来,国外学者,主要是欧美学术界纷纷著书立说,发表了大量有关研究苏联解体原因的著作和文章。当然,不同的人从不同的审视角度出发,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西方学术界对苏联解体原因的研究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特征,许多评论也未必切中要害,甚至有违苏联解体过程中的历史事实,而只是西方意识形态的直接反映。但是,西方学术界对苏联解体原因的研究在学术上依然有一定的积累,包括有一些精辟的见解。在研究苏联解体原因的过  相似文献   

14.
历史的背影     
《新民周刊》2012,(14):97-97
1975年4月,蒋介石在台北逝世。这位曾国藩的追随者爱好儒家文化,生长在佛教环境中,最后受洗成为基督徒。他去世后,遗孀宋美龄在他灵柩中放了四部书,除了《圣经》和解释圣经经义的著作《荒漠甘泉》,还有孙中山著作《三民主义》和一部《唐诗》。  相似文献   

15.
让·雅克·卢梭(1712—1778)是十八世纪法国伟大的思想家,也是人类历史上永远受到进步人们尊敬的思想家。卢梭一生曾在许多方面进行研究,先后发表了许多重要著作,而作为政治思想家,《社会契约论》才是他的代表作。这部著作概括了他的政治学说的基本原理,使他博得了世界声誉。  相似文献   

16.
诺思罗普,弗莱在《典洪》一书中,从文学批评的角度对《圣经》进行了研究;他并非师承诠释学研究,尤欠神学上的任何专门资历。但是,作者长期增具的才华、眼界及其洞察力赋予这部著作的格调与份量足以使之与奥尔巴赫或古尔乌斯I的著作等量齐观。实际上,诺思罗普,弗莱的书之所以引得视听,正因为他所属的学科有别于我们,纵令他未援引任何一位《圣经》注释家,不管是威尔豪森还是昆哥尔;但是,他倒悉心  相似文献   

17.
陈奉林 《当代亚太》2003,(12):59-60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国内学术界对世界现代化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开创性研究 ,推出了一批有代表性的著作。但是迄今为止 ,专门研究东南亚现代化 ,特别是研究马来西亚现代化问题的著作并不多见。韩方明先生撰写的《华人与马来西亚现代化进程》(商务印书馆 2 0 0 2年 10月出版 ,下称《进程》) ,从华人与马来西亚现代化关系生成的角度 ,研究了马来西亚现代化道路的曲折历程。这部著作既总结了作者多年的治学成果 ,又反映了作者在新形势下的创新。笔者在细读这部著作之后 ,发现作者在马来西亚华人和现代化问题研究方面有不少创新之处。《进程》…  相似文献   

18.
张英 《新民周刊》2022,(27):38-49
写小说不过瘾就写剧本,写剧本还是不过瘾,怎么办呢?只好做导演了。因为被众多著名导演欣赏,找他合作,刘恒赢得了“中国第一编剧”的美誉。在文化圈里,刘恒是唯一的“三栖”存在:作家、编剧、导演。他留下了许多代表著作,比如《黑的雪》、《伏羲伏羲》、《虚证》、《白涡》、《天知地知》、《苍河白日梦》、《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等小说;其中《天知地知》获首届鲁迅文学奖,《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获首届老舍文学奖。  相似文献   

19.
作家金裕贞(1908~1937)是光复前朝鲜文坛上才华横溢的中坚作家。他通常在解放前的朝鲜文坛上以讽刺的笔调塑造如“缺心眼的人”和“没出息的家伙”等乡土气息极为浓厚的小人物形象,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小说世界。这些小人物忧郁的性格和心理失衡的行为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作者通过他们反映了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饥寒交迫、痛苦挣扎的农民们的悲惨生活。  相似文献   

20.
作家金裕贞(1908~1937)是光复前朝鲜文坛上才华横溢的中坚作家.他通常在解放前的朝鲜文坛上以讽刺的笔调塑造如"缺心眼的人"和"没出息的家伙"等乡土气息极为浓厚的小人物形象,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小说世界.这些小人物忧郁的性格和心理失衡的行为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作者通过他们反映了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饥寒交迫、痛苦挣扎的农民们的悲惨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