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司法业务文选》2012,(5):16-24
1.2011年10月9日国家体育总局令第16号公布2.自2011年11月9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发展,规范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指不以收取报酬为目的,向公众提供传授健身技能、组织健身活动、宣传科学健身知识等全民健  相似文献   

2.
新冠肺炎疫情袭来,依法、科学、有序的防控至关重要。疫情防控期间,群众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要知晓有关法律知识,坚守法律"底线",不造谣不传谣、不哄抬物价……配合好政府工作,共同打赢这场全民战"疫"。关于疫情防控,这些法律问题你应该了解.  相似文献   

3.
柴新荣 《内蒙古检察》2007,(1):50-52,56
检察教育作为一种职业继续教育,也可以说是终身教育,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法律知识传授、业务技能培训,培养检察人员的职业思维能力和职业意识、使命意识,全面提升检察人员素质,提高检察工作效率和提高工作水平、促进检察事业的发展。检察干部学校在开展全区检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创新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取得了一些成绩,为促进全区检察事业的不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4.
公众急救知识普及不足,缺乏第一目击者对患者及时救治的知识和技能。相比于不会救,更大的问题来自于不敢救,"主要还是在法律政策方面缺少一些保障"——2019年11月27日,看到台湾演员高以翔录制节目时"心源性猝死"的新闻,赵洁(化名)感觉心头一紧,除了惋惜,她一下想起了3年前那个周五的傍晚。  相似文献   

5.
黄国彰 《政法学刊》2011,28(3):109-111
警察使用武器打击犯罪是法律赋予的警察强制手段的最高层次。为了在警务实战中有效地使用这一强制手段,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警察自身的安全,每个警察都应熟练掌握武器使用技能。而当前我国公安民警使用武器技能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不少地方的民警是用而不练或练而不精,甚至不用也不练,这就给民警执法安全埋下了严重隐患,甚至因此发生流血、牺牲的个案。公安机关的各级领导应充分重视民警武器使用训练,教官应更新观念,提升执教水平,加强训练管理,认真严格施教,科学、有效地提升民警的武器使用技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民警伤亡。  相似文献   

6.
他们不是战士,却主动冲锋在前;他们不是医生,却投身于防疫一线;他们不是建设者,却是守护家园不可或缺的“一块砖”。他们正是选之于民、根之于民、奉献于民的岚皋县各级人大代表。她是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巾帼英雄1月28日一早,有人在“县人大代表工作交流群”里议论违规砌墙封路的信息,岚皋县人大代表米志芳一边解释,一边介绍了近几天的工作,原来她们村也带头执行了封村堵路的防控决策,为了村民身体健康、平安着想,她们尽量做到满足群众需求与科学防疫并重,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同时为了保障在家观察隔离人员的生活,她组织志愿者为他们买菜送菜……正值春节,别人在家团聚休息,她却始终奔波在村民和防控监测点之间。  相似文献   

7.
实践表明,加强反贪侦查技能建设,是推进反腐败斗争的必然要求,是保证反贪工作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反贪侦查队伍的需要。按照反贪侦查的规律和要求,加强侦查技能建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主要包括10个方面。当前,加强反贪侦查技能建设要着重做好5项工作。  相似文献   

8.
陈锐  付萌  陈晨  黄林楠 《中国司法》2023,(8):108-112
<正>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加快建设法治社会,需要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成为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议题。“八五”普法规划强调,全民普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其中“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是重要板块,并提出加强教育引导、推动实践养成、完善制度保障的工作要求。提高公民法治素养的前提是评估现状、把握特征、精准施策。  相似文献   

9.
王志平  郭文娟 《方圆》2020,(3):92-92
2月11日,湖南省桃江县检察院以涉嫌妨害公务罪对殴打防疫工作人员、破坏疫情管控秩序的犯罪嫌疑人曹某批准逮捕。经查,1月30日15时许,犯罪嫌疑人曹某途经桃江县高桥镇罗溪村时,看见镇村两级干部正在自家附近张贴新冠肺炎防控宣传标语、宣讲防疫知识及政策,无故拍打防疫工作人员卢某某的车尾箱,并殴打两位防疫工作人员徐某、卢某,造成两人轻微伤。1月31日,公安机关对曹某以涉嫌寻衅滋事罪立案。  相似文献   

10.
我国法律方法教育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法学教育中,法律方法即把法律规范运用到裁判案件中所采用的方法具有双重属性,即知识的属性和能力的属性。就法律方法的知识属性而言,它应成为法学教学中的知识传授对象,就法律方法的能力属性而言,它又是法律人才必备的素养。目前,我国法学教育既没有重视法律方法知识在法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也没建立起较完善的训练法律技能的有效机制。法律方法教育是我国目前法学教育的薄弱环节,因而应当成为当下法学教育必须重视并着力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的知识内化能力是其创新能力的重要来源与组成部分。培养大学生的知识内化能力 ,从教师方面讲 ,应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学中应多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从学生方面讲 ,应做好听课笔记 ,学而时“说”之 ,参加科学研究和撰写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12.
我国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已取得较为明显的疫情遏制效果,然而很多"硬核"措施却因非法、过度及"一刀切"等问题引发公众质疑。在疫情防控的严峻情势下,能否为实现及时遏制疫情蔓延这一目的而采取最强防控手段,即使于法无据呢?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防疫执法不仅应于法有据,更要严格依法规范。  相似文献   

13.
"美德即知识"出自苏格拉底,是道德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是后世许多哲学家探究讨论的焦点话题。文章主要从三方面入手来解读这一命题:一、诠释"美德即知识"。二、"美德即知识"批评与辩护。三、"美德即知识"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看,风险规制是公众和专家运用各自所掌握的关于风险的事实和价值知识进行交涉、反思和选择的过程。公众的风险知识通过民主参与实现规制过程之合法化,专家的风险知识通过技术理性实现规制过程之合法化。在风险规制的价值目标确定方面,公众的风险知识具有优越性;而在风险规制的手段确定方面,专家的风险知识具有比较优势。就我国风险规制现状而言,由于公众的风险知识存在参与不足与过度参与的弊端,而专家的风险知识则存在理性不足与独立性不强的缺陷,因而出现了严重的合法性危机。为实现这两种风险知识的融合与统一,重塑风险规制过程的合法性,就需要通过改进参与程序与改革风险规制机构来达致。  相似文献   

15.
魏涛 《天津律师》2007,(2):64-64
法律服务市场是律师以法律知识、技能服务于社会的主要场合.这个场合的特点对律师工作的方式、内容有决定性的意义.那么我国现阶段律师法律服务市场有那些特点呢?  相似文献   

16.
法律知识考试是普法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对纵深推进各级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掀起全民普法热潮具有普遍重要意义。为做好今后普法考试工作,特就法律知识考试的做法和有关问题作一探讨。江西省万年县是“一五”、“三五”普法全国先进县,于2005年初出台了《万年县法律知识考试实施办法》(以下简称《考试实施办法》),使法律知识考试工作完全处于规范化管理之中。《考试实施办法》共有十章二十九条,其内容包括总则;组织机构及职责;考点和考场设置;监(巡)考人员选任及职责;考试的具体实施;附则。总则首先确定考试对象、时间、考试范围、目的,由县委、…  相似文献   

17.
当前,新媒体日益成为公众获取知识、表达民意、了解社会、参与社会管理的有效平台.在新媒体视阈下,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既是机遇也面临挑战.为此,我们应着重培养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意识,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在此基础上,依托新媒体进一步提高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有效性,加强网络参与社会管理的制度化建设,实现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经常化、制度化、法制化.  相似文献   

18.
韩天宇 《法制与社会》2010,(26):241-242
由于公安工作特殊性,使警察必须具备终身警务技能,公安院校警务技能课程教学应以公安工作实战应用需要为教学目标,重视培养学员终身警务技能意识。丰富合理的教学内容、良好的自我锻炼能力以及科学的监控体系,有助于终身警务技能观的养成。终身警务技能观的养成对保障警队有生力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安艳宾 《法制与社会》2010,(22):235-237
建设法治社会需要培养公民良好的法制意识和法制素质,即进行法制教育。我国的法制教育出现了很多问题,根源在于我们对法制教育的基本问题没有明晰。法制教育本质上是一种规则教育,应以一般规则意识教育和规则行为素质培养为基础,尤其对尚未成人的中小学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应是据其成长阶段和生活现实,进行全方位的社会行为规则——包括意识、知识、行为习惯和技能以及情感等方面——的教育、培养,而直接的纯粹法律知识灌输是舍本逐末的行为。  相似文献   

20.
调查取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案件的审理。它是动物防疫监督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行政处罚案件处理的初始和调查核实过程。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辛辛苦苦取得的证据,有时很可能是无效证据或者错误的证据,并可能使我们丧失取得有效证据的时间和机会,给我们的动物防疫监督、检疫执法工作造成很被动的局面。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地做到取证的客观性、合法性及全面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