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丘濂 《法律与生活》2011,(23):29-31
父与女:谁的明星梦 2011年10月29日20点,宜宾市花滩镇一间由粮站改装而成的歌舞厅内。一个叫做“巴中心连心”的民间剧团,即将在这里给当地百姓演一台两小时的晚会。一阵让人头晕目眩的劲爆舞曲后,  相似文献   

2.
正巍巍华夏,泱泱古国,历千年而愈文明,经沧而益昌盛。乃有周秦礼法之延续,汉唐文明之遗存。其礼者,以人为本;其法者,以天下为公;其文明者,与寰宇共荣。陕西省西安市汉唐公证处坐落于历史古都长安故地,深沐千年文化之底蕴,秉承古国文明之遗风,以天下公平为已任,以社会和谐为宗旨。举公义,辟私怨;不惑视听,不迩谗邪;公正执法,无私奉献。以体现吾侪诚信之声誉,彰显吾国人文之精神。  相似文献   

3.
宋交根 《中国监察》2009,(17):63-63
“以百姓之心为心”,语出《老子》第四十九章,原句为“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意谓执政者把满足人民群众的内心愿望作为自己的愿望。  相似文献   

4.
李晓珍 《中国监察》2011,(22):58-60
有人说,他是屡破大案的“高原神探”;有人说,他是守护百姓安宁的“高原雄鹰”;还有人说,他是一个为警察事业而生的人。然而,谁也不曾想到,他会在41岁,正值人生壮年的时候突然离去。  相似文献   

5.
虽然身为企业家、干部,工作繁忙,事务缠身,但他们坚持通过网络等多种途径倾听百姓心声,为民代言谋利。虽然身兼数职,但他们更看重这个职务--人大代表,他们用真情与群众搭起了"连心桥",用一颗真诚的心照亮了百姓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公款吃喝,群众反映强烈,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然而,对一些人来说,公款吃喝就像臭豆腐,闻之臭,而食之香。因此,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公款吃喝时起时伏,屡禁不止。公款吃喝表现在嘴上,而病源却在“心”里。要治嘴,贵在治“心”。心贪则生偏见。有人认为,吃吃喝喝既没有装错兜,又没有上错床,是小事,不算事。有人认为,不吃不喝办不成事。如果说吃喝是小事,百姓就不会嘲讽某些干部:半天工作半天醉,那有时间工作和开会,这样的公仆真不配。民,犹水也,可载舟亦可覆舟。群众反感,百姓指责,能谓之小事吗?如果说不吃不喝…  相似文献   

7.
权之用法     
自古而今,为官就要用权。且不说官有大小之分,权有轻重之别。君可见,就是同样的权力,在不同人的手里也会有不同的用法。分类略考,由权之用法可窥见官之百态。 有的人将手中权力看作是一种责任,权力越大,责任越重,使权用权如履薄冰,如走钢丝,惟恪尽职守、廉洁勤政而不能;有的人将手中权力当作人民的信任,视百姓为衣食父母,权系百姓情,心与百姓通,同甘共苦,真诚奉献;有的人视权力为利剑,为国斩妖降魔,为民惩恶扬善,开辟人间正道。但也有的人将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实现“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工具,不遗余力,攫取钱…  相似文献   

8.
反腐倡廉,党和国家忧心焚焚.千防万堵;反腐偶廉,百姓恨气浓浓,痛心疾首。有关注者曾汇总出诸多腐败现象:“一顿饭,一头牛”,“革命小酒天天醉,喝坏党风喝坏胃”,公款吃喝,一掷千金。不顾百姓“茅草屋”,倾力打造“安乐窝”。公费旅游“新马泰”,醉生梦死“开洋荤”。  相似文献   

9.
网搜人大     
★广州: 执法检查前先征询公众意见广州市人大常委会近期将对“2004年8月以来取消的71项行政许可事项是否停止实施”开展执法检查,而在检查前,市人大常委会就5个方面向社会公开、广泛征询市民意见。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委主任李力表示,此次执法检查采取了先听百姓“意见”,再听政府“说法”的新做法,能对存在的问题更有针对性,从而也就保证了执法检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张军 《法人》2014,(10):90-92
正大凡贪官,总爱如优伶演戏一般,在人前做出比廉吏还廉、比忠臣还忠的样子,在背后却百计千方地蒙皇帝,骗同僚,欺百姓,其所以能立足,就在于他有多副不同的面具大凡贪官,爱财是其本性,怎么爱呢?免不了借不法手段,攫不义之财。这就给他们出了道不小的难题:既是"不法",便是见不得人的勾当,便是袖里乾坤、桌下世界,但这又岂是他们这些场面上的人干的事?于是,他们或伪饰清廉、吃用简朴,或装作大义、扶贫恤孤,或上下遮护,捆绑作案,总之是如优伶演戏一般,花样百出,在人前做  相似文献   

11.
善意取得制度是民法上一个富有长久学术魅力的制度,它起源于日耳曼法中"以手护手"原则,并吸收了罗马法取得时效制度中的善意要件而发展完善起来。善意取得与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都立足于民事活动中交易安全的保护,故而两者在宗旨上有一定相似之处,学界围绕二者孰优孰劣、谁可取代谁的争论几百年来不绝于耳。在物权法已经正式确立善意取得制度的今天,理论上的探讨是不是就应该止于立法上的规定呢?本文试从另一角度分析二者的关系,说明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与善意取得制度并非非此即彼、互相排斥的敌对关系,而是可以并用互补,共同发展,共同服务于维护交易安全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的共同使命。  相似文献   

12.
在学习党的六中全会公报时,想起中央领导评价过的两幅古楹联,故抄录于此,以供探讨。一幅是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县衙前的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另一幅是一代廉吏于成龙在藩司大堂上张贴的楹联:累万盈千,尽是朝廷正赋,倘有侵欺,谁替我披枷戴索;一丝一粒,无非百姓脂膏,不加珍惜,怎晓得男盗女娼。两幅受到领导高度评价的楹联,给人很深的启示:一是它表达了官与民的辩证关系。民是官的衣食父母,官是民的个中一员。所以为官者绝不能欺压百…  相似文献   

13.
为官十字     
做官先做人,其实并不难,概括起来,就是十个字:公、正、宽、明、廉、情、诚、信、慎、先。公:即公而忘私,为国为民,天下为公。军事家孙武说:"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则利合于主,国之宝也。"作为领导干部,应该做到成功时不贪图功名,失误时不逃避责任,权大不忘责任重,位尊不移公仆心。  相似文献   

14.
八辟     
《周礼》关于奴隶主贵 族中的8种人违法犯罪时, 享有减免刑罚的特权的规 定。《周礼·秩官·小司 寇》:"以八辟丽邦法,附刑 罚。"辟,即法。八辟指议亲 (皇亲国戚)之辟,议故(皇帝 故交旧友)之辟,议贤(有大 德行的人)之辟,议能(有大 才能的人)之辟,议功(有大 功勋的人)之辟,议贵(高官  相似文献   

15.
为纪念毛主席诞辰一百周年而作邱大江七律星火燎原喻理真,井岗红旗耀乾坤。百年病国臻强国,四卷前薪传后薪。防腐立廉典范在,求真务实教言亲。神州温饱小康日,饮水勿忘掘井人。《浣溪沙》瞻仰毛主席纪念堂纪念堂高北斗星,击壤人唱东方红,改天换地大而公。明月清风廉...  相似文献   

16.
正义历来被看作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它包括道德正义、政治正义、经济正义、法律正义等,而百姓更是把理想中的“法”看作是正义的化身。邓小平曾指出,公民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人人有依法规定的平等权利和义务,谁也不能占便宜,谁也不能犯法。所  相似文献   

17.
此间有廉吏风,漫道贪泉轻试口;其人真名世者,都从淡泊早盟心。沦海正横流,策笔敢忘天下计;云霄一羽毛,耕桑长见古人心。这两副楹联,分别见于湖北沙市、襄樊武侯祠,对诸葛亮为政清廉、耕桑持家给予高度赞扬。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蜀国,执掌军政大权数年,始终严于律己,一身清廉,成为古今景仰的贤哲。正因为他十分清廉,所以,活着的时候,他能“扶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而身死之后,又赢得后人千年赞誉,百世流芳,他到过的地方,百姓都立祠祭祀”。自刘备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扶助刘备转战南北,屡建奇功,建立了蜀汉政权,与魏、吴鼎足三分。刘备病…  相似文献   

18.
法制信息     
谁是十七大的直接受益者谁最关心十七大?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谁将获益最多?是中国最基层的农民、工人等全体普通劳动者。"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十七大报告中,这几句朴实而带有先贤理想色彩的郑重承诺,让百姓惊喜地发现:梦圆小康,和自己的人生、自己的一家老小是如此贴近。  相似文献   

19.
作为京城背车族中的“老大”,史玉光可谓麻烦不断。他名下的几百辆二手车因没有办理过户手续而风险丛生,各种罚单额有百万元之巨,他还被人起诉到法庭。当初只为那点儿蝇头小利而使自己身陷麻烦中长送8年之久,孰重孰轻,如今他心里有了答案。  相似文献   

20.
166团生命之火在陕西陈家山煤矿黑暗的井下熄灭了。仅仅1个多月前,河南大平煤矿同样因为瓦斯爆炸造成148人死亡。最近一段时间,像陈家山和大平矿难这样的特大事故已经连续发生5起(新华社12月2日报道)。事故触目惊心,揪人心肺。矿工以他们的生命和血泪, 再度敲响煤炭生产的警钟。煤矿接二连三发生如此重大的灾难,孰令致之,谁该负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