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关乎中国的未来。目前,我国高校由于各主体间信任基础薄弱、普遍的互惠规范以及立体的社会网络结构未建立,导致管理体制存在行政化、多层次化以及参与主体单一化等问题,制约了高校创新与育人双重目标的实现。为此,高校应积累和生产社会资本,拓展高校治理的主体,构建强有力的信任基础、立体的社会网络结构和普遍的互惠规范,完善高校参与式治理机制,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蔡志强 《理论前沿》2007,511(22):33-3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对社会的价值体系、政治结构、治理生态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对和谐社会的价值与实践逻辑的析解,有助于完善社会治理,推进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3.
作为党的锐利思想武器,解放思想在百年探索中形成了“破”和“立”辩证统一的实践逻辑,即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脱离客观实际的思想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并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破旧、解题、立新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形成螺旋向前的发展。这是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走向成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走向新高度的路径。解放思想还有严格的理论逻辑,既须坚持问题导向,又须坚持辩证思维和底线思维,与实事求是相统一。这是党在新征程推进思想再解放、不断解放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4.
1980年以来,协商民主论题不但是西方理论学界的研究热潮,而且在许多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如公民陪审团、工厂民主与市镇会议等)乃至国际政治过程中(如欧盟)也有着比较广泛的实践。进入21世纪,我国学政两界也开始关注协商民主论题。协商民主之所以显现出如此的魅力,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和理性之间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联。从理性理论的逻辑来看,协商民主在现代民主社会既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运用社会资本理论探讨社会组织治理,有助于从一个新的视角分析社会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优化社会组织治理策略。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社会资本理论的缘起和内涵,指出了社会资本视角下社会组织治理包含的社会信任、社会规范和社会网络三重逻辑,阐述了新时代社会组织治理面临的社会信任水平有待提升、制度规范途径有待丰富和社会网络运行体系有待完善等困境,提出了提升信任水平,夯实发展基础;加强制度规范,营造健康环境;丰富社会网络,实现多元协同的社会组织发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社会责任作为一种公共责任,政府和企业都可以承担,但哪些社会责任必须由政府履行而哪些社会责任可以由企业来承担?划分二者的社会责任有两个判据:第一是沉没成本,即政府与企业谁存在沉没成本就由谁承担社会责任;第二是交易成本,若政府与企业都不存在沉没成本,社会责任的划分就以交易成本为依归。  相似文献   

7.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也逐渐成为全球治理的共识性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是世界历史发展与中华民族复兴历史演进交互影响的必然结果,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大文明对话力度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8.
社会治理精细化是在批判和反思传统粗放型社会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途径。社会治理精细化的价值取向是"人的精准管理与服务",即首要问题是解决人的问题,重要手段是精准治理,其内涵可分解为三个层次:精准识别人的需求,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角色;精准区分不同群体的利益,更加关注弱势人的利益分配;精准提供管理与服务,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治理精细化的目标为精准维系秩序、精准保障权利和精准改善民生,而其实践路径则依赖于制度设计的精细化、主体互动的精细化、利益分配的精细化和资源供给的精细化。  相似文献   

9.
论布劳的社会交换理论——兼与霍曼斯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布劳是继霍曼斯之后社会交换理论的又一重要代表,但是其理论和霍曼斯的交换理论又有差异,本文简要梳理了布劳社会交换理论的主要观点,通过与霍曼斯社会交换理论的对比,指出了布劳交换理论的贡献和不足.  相似文献   

10.
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重要环节,探索两者之间的长效互补机制,是实现培育大学生与建设新农村的双赢举措。合理借鉴国外高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过程的优良经验,对于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努力构建社会实践服务育人的新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网络运用的广泛普及,一个全新的社会形态———网络虚拟社会正在网络空间逐步形成。作为一种新的人类活动空间和活动场所,网络虚拟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高级阶段。加强网络社会的管理,实现网络社会的善治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前沿》最近发表了陈芬博士的文章《论实践视域中人的本质》。陈芬在文中提出:“具体实践中产生的社会关系区别了人与人”。在这里,陈芬是将“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理解为人的个体本质。我认为,把“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理解为人的群体本质似乎更为合理。人的本质是人的类本质、群体本质和个体本质的有机统一,人的类本质即“自由有意识的实践活动”只能区别人和动物;人的群体本质即实践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只能区别此群人和彼群人;人的个体本质即作为实践动因的“人的需要”才能区别人与人。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处理好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我管理的关系,打造社会管理新格局。随着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变,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我管理关系也日益凸显。但是目前我们在很大程度上还沿用着过去以行政管理为主导的社会管理体制,这实际上同经济社会发展是不相适应的,如何寻求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政府在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上应该具有何种应然理念,选择何种模式是重要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4.
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政府、社会、市场三者的相互关系中,以政府为参照,社会、市场在多维层面上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因此,在社会管理体制的变革中,我们也许可以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论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主体的多元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社会公共事务日益复杂和繁重 ,公共事务管理主体必然走向多元化。从发展趋势来看 ,公民社会将不断壮大和成熟 ,大量公共事务应由社会来自行管理 ,一些特定事务才由政府组织承担。自 1970年代以来 ,与政府 (公域 )、市场 (私域 )相对应的第三部门 (第三域 )在全球迅速壮大发展 ,它为解决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提供了新的可能 ,成了社会管理与发展的又一基本组织体系。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社会中介组织、社区组织、民办非企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团体迅速发展 ,在社会事务的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公共管理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是最近几十年公共领域内的亮点。认真梳理公共管理学理论发展历程,明确其内涵,准确把握其研究趋势,是实现公共管理本土化的前提。对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应从其兴起的时代背景、理论系谱和基本内涵入手,阐释其研究进路,引出其逻辑归宿。只有本土化的公共管理学,才能成为我国改革的理论前导。  相似文献   

17.
论公共性的特质——兼论市民社会与公民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性是公共领域的基本属性。公共领域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公共性在不同层次的公共领域呈现出不同的意蕴和意象。公共性的特质是公共精神,它凝聚了现代政治哲学的神髓。它发端于自由开放的公共论坛,聚焦于会合私利的公共利益,彰显于大众喉舌的公共传媒,期许于责任自觉的公共权威。作为一种政治价值理性,公共性在市民社会、公民社会及公共知识分子等不同人格层面上呈现出不同的价值追求和公共品格。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是马克思对人类社会进行系统审视后的理论结晶。马克思不仅阐明了社会有机体的特质所在,而且分析了社会有机体的内部构成与生成逻辑,认为社会有机体是由经济、政治、文化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它以"现实的人"为能动主体,以自然界为生存前提。以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观照乡村社会治理,要求我们整体统筹治理内容,实现乡村社会治理与经济治理、政治治理、文化治理的内在结合;坚持以农民为本,把农民视为乡村社会治理的依靠力量与受益对象;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妥善处理乡村社会治理与环境治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处于全球化和现代化宏观背景下,国民的社会生活同时受到生产主义思想和消费主义思想的双重影响,在这种特殊历史时期,如何在社会消费的视域下,探讨贯彻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途径,培养具有自由平等公正意识的现代社会主体,建立健康合理的社会生活秩序,成为值得理论界关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是新世纪党和政府提出的重要任务之一。在社会工作视域下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在政府职能优化、管理科学化,在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制建构、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发挥等理论问题上有更多的思考和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