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不正当竞争行为是市场经济竞争的产物,其存在具有极大的危害,同时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也有着巨大的冲击。不正当竞争行为主要危害了消费者的选择权、知悉真情权、安全权等,保护消费者权益不仅要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而且要严格规制不正当竞争行为,完备其相关法律。  相似文献   

2.
1990年,《最高人民法院公报》第3期公布了山东省高院终审的“山东莒县酒厂诉文登酿酒厂不正当竞争纠纷案”,这是我国首例冠以“不正当竞争纠纷”案由的案子。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不正当竞争行为也愈演愈烈,对市场经济产生了多方面的破坏作用,这就使得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应运而生。本文拟对我国市场经济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作一抛砖引玉的分析。一、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含义及特征制止不正当竞争作为工业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所认识将近有一个世纪。在1900年《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的外交会议上…  相似文献   

3.
商业领域与版权领域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比较谈鲁叔媛商业领域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与版权领域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初看似应同属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范畴,因为这两种行为均以使他人受损,使自己受益为根本目的,而且行为人主观上皆有故意,但细究当属两个不同的概念,且有种种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4.
不正当竞争行为法律责任制度经历了从单一民事责任向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综合一体的发展过程,但三种责任形式如何综合运用,各国立法形式不同。本文对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并用的责任形式予以剖析,提出针对不同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民事责任或者行政责任单独适用的责任制度形式。  相似文献   

5.
数据爬取行为是大数据时代下的产物,主要通过网络爬虫技术获取数据资源,它为市场经营者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存在违法的可能性。反不正当竞争法视角下对数据爬取行为的司法治理因法律规制的空缺陷入多重困境,本文通过对案例的分析阐明司法实践中所面临的认定数据爬取行为的标准不明晰、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性质分析不全面、司法裁判思路单一等问题,以数据爬取行为不正当性为切入点,结合《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提出细化数据爬取行为的认定标准、全面分析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构成要件、优化司法裁判思路等有针对性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颁布距今已有20年的时间,却从未经过一次修订。这意味着该法中所界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的水平。而我国的市场经济从上世纪90年代初发展至今,在不断进步的同时,也催生了许多新形态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对这些新形式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制,《反不正当竞争法》已经显得提襟见肘。因此,对该法进行修改已经迫在眉睫。本文以《反不正当竞争法》现有的“一般条款”为切入点,阐述了对《反不正当竞争法》进行修改的设想,期望对该法的完善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有效规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的强势发展为中国经济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的法律规制难题。与域名有关的、与网络链接有关的、与软件攻击有关的各种新的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方式不断冲击着人们的眼球,暴露出理论研究不深入、针对性不足的问题。面对新问题、新挑战,需要从网络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本身出发,对其新特征、新表现形式进行分析,为完善网络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促进网络市场的健康运行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同受大陆法系影响的中国和德国,在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立法上,总的来说有许多方面是相同的,但由于各国国情和立法传统的不同,在具体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上有一些不同之处。本文从立法体例、法的调整范围、不正当竞争行为、执法机构和法律责任几个方面对中国和德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进行了比较,力图使人们对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没有为行政权力介入不正当竞争行为设定公共利益限制,造成实践中可能侵及到私人权利领域.通过对六个典型国家(地区)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分析,发现绝大多数国家对不同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按其性质采用了不同的规制方式:对于仅涉及经营者之间侵权纠纷的,多数国家只规定了私法救济途径,行政机关并不介入;对于与竞争秩序关系...  相似文献   

10.
《反不正当竞争法》是规范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法律。其中第二章所例举的各类不正当竞争行为同许多一般法和特别法联系紧密。如何认识《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各相邻法律之间的关系,对正确适用法律,有效地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通过对《反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之间关系的分析,阐释《反不正当竞争法》在对知识产品①的保护中所起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由于是颁布于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其自身的缺点和不完善性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逐步显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尽快完善这一法律,以使其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本文将从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理解、界定以及《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其他相关法律的区别和联系的角度出发,以相关的案例加以解释,从而详尽地说明为何要完善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以及其实现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前,由于刑法对受贿型渎职犯罪在立法上的空白,给司法实践带来了困惑,不利于司法机关对受贿型渎职犯罪准确地定罪量刑。渎职行为与受贿行为之间并非牵连关系,两罪在犯罪构成上也非重合关系。对于渎职受贿罪应当以受贿罪和渎职罪数罪并罚论处,这种处断原则并不违背禁止重复评价原则,更能体现罪刑相适应原则。  相似文献   

13.
无身份者可以构成渎职犯罪的狭义共犯;无身份者不能构成渎职犯罪的共同正犯。身份犯与非身份犯罪名确定出现规则缺失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详细区分渎职犯罪与贪污贿赂型职务犯罪的条文结构差异。渎职犯罪共生模式包括静止型与动态型。应当将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类渎职罪的专属性特点归纳为渎职犯罪共生模式,结合犯罪构成原理、共犯原理、竞合犯原理,区分不同情况细化讨论,从本质上解决渎职犯罪中有身份者与无身份者共同犯罪罪名的确定问题。  相似文献   

14.
网络竞价排名是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电子商务领域出现的新问题。商家购买他人商标作为关键词,属商标的使用,如果导致相关公众的间接混淆,则构成商标侵权。即使商标侵权难以认定时,反不正当竞争法也可以起到有效的兜底作用。允许商家购买他人商标作为关键词的搜索引擎服务商的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行为具有从属性,只有在其主观上存在过错,客观上为商家的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行为提供了便利条件的时候,才需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并没有明确规定一般条款,从而使得在司法实践中难以适用。因此,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需要借鉴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成功立法和法律实践,规定明确的一般条款,以应对因时而发展的各类列举情况之外的实质不正当竞争行为。  相似文献   

16.
徇私是否应当作为相应渎职犯罪的构成要件问题,一直以来为刑法学界所争论不休。但是,犯罪动机不能作为构成要件的理论通说是合理的,立法之中虽然对渎职犯罪规定了徇私的内容,但并不能改变徇私不能影响定罪的事实,从这一点出发,徇私仍然不能成为渎职犯罪的构成要件之一。  相似文献   

17.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市场上,垄断的危害日益凸显,以跨国公司、公用企业和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为主要主体的垄断企业,凭借其特有的经济优势,实施索取垄断高价、搭售、差别待遇、拒绝交易、掠夺性定价、强制交易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以及固定价格、划分市场、联合抵制等垄断协议行为,或者进行以排除或限制竞争为目的的企业并购行为,严重妨碍市场竞争的自由与公平,损害效率,应及时采取包括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一系列法律对策予以有效规制。  相似文献   

18.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犯罪案件的立案标准是三级类型共存的体系,类型谱以渎职犯罪侵犯的次要的客体的法益属性,进行质、量结合而构建的.根据其次客体所保护的法益,涉林渎职犯罪的立案标准应当适用"其他重大损失"标准.司法实践中可将涉林渎职犯罪的"前案",即盗伐林木罪或者滥伐林木罪中"数量巨大"的标准,作为涉林渎职犯罪中"遭受重大损失"的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19.
公共供给竞争机制即行政竞争机制 ,它由三部分组成 :国家间公共供给竞争、地方政府间公共供给竞争、公共部门间公共供给竞争。公共供给竞争机制是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质量、促使政府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公共产品、促进长期经济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渎职侵权犯罪作为一类重要罪名,在近几年来,发案率持续上升,从最高人民检察院以及各省市公布的目前全国各省市检察机关所查处的渎职侵权犯罪的工作报告来看,除了受到社会等大环境的影响,渎职侵权犯罪发案率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渎职侵权立法存在问题,应从合理限定渎职侵权类犯罪的主体范围、调整渎职侵权犯罪的立法模式、明确量刑情节标准、合理配置刑罚对渎职侵权类犯罪的立法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