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今年以来,河北省廊坊市对农村干部实施上级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双向考评办法,进一步改进了农村干部的工作作风,推动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双向考评办法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是乡镇党委、政府对村干部实行目标管理、百分考核,每半年考核一次。考核采取由村两委班子成员本人述职与检查落实目标责任制、工作完成情况相结合的方法,对村干部的德、能、勤、绩、廉全面情况进行考核。二是利用村民代表会、村民理财小组、民主议事小组、民主监督小组等群众性组织,采取民主议政日、一事一议、当面向村干部质询、提意见等方式,进行不定期的民主评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农村干部经济违法违纪案件呈居高不下的态势。1995年某县纪检监察机关查办农村干部违法违纪经济案件23件,占案件总数的54.7%;1996年直查29件,占69%;1997年直查32件,占68%。其案件类型主要有:贪污受贿、挪用侵占、挥霍浪费、违反财经纪律等。农村干部经济违法违纪案件的高发,损坏了党群干群关系,并引发了大量的集体上访,严重影响农村的社会稳定,延缓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分析农村干部经济违法违纪案件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思想政治工作薄弱,村干部政治素质降低,这是当前农村…  相似文献   

3.
控申接待是检察机关的窗口性工作,关系检察机关的形象。同时,也是检察机关体察民情,服务群众的中枢之一。基层检察院接待量最大的无疑是村民上访,而村民上访反映的大多是村干部的经济问题,那么,如何做好基层院村民上访工作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4.
最近,一些地方在对农村扶贫和救灾资金审计检查中发现,扶贫、救灾款物发放中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是:在发放过程中,多数村不经村民代表讨论,由少数村干部说了算;一些村随意提高或降低扶贫、救灾款物发放标准,擅自改变扶贫、救灾对象;个别村干部在扶贫、救灾款物发放中以权谋私,中饱私囊,优先照顾自己的亲朋好友。笔者认为,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扶贫、救灾款物发放程序不公开、不透明,缺乏有效的监督。通过检查发现,由于上级有关部门疏于监督检查,加之多数村民对扶贫、救灾款物数量、款数、发放范围、发放标准、发放程序等情况不了解,…  相似文献   

5.
王宏 《公民与法治》2011,(23):18-19
近年来,农村干部职务犯罪现象屡屡发生.它不仅破坏了国家法令和党的政策在农村的实施,侵害了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而且还使农民由对少数村干部的怨恨转变为对党组织的不信任,极大地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和形象,甚至激起民愤,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引发群众不断上访、还出现大规模集体上访、越级上访、围攻政府机关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社会稳定,践踏了农村基层民主,削弱了农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6.
刑法修改后,贪污罪的主体范围缩小,取消了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作为贪污罪主体的资格。但是,对于农村干部是否属于贪污罪主体一直存有争议。笔者认为按刑法规定,农村干部不具备贪污罪的主体资格。一、农村干部是集体组织管理人员.不属于国家工作人员农村干部包括农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的成员,主要负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本村的宣传。贯彻、执行和负责管理“本村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和其他财产,教育村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农村干部既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管理人员,同时也对本村的经济发展负责。无论…  相似文献   

7.
保持农村稳定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农村干部的作风,而要使他们有好的作风,关键在于建立一套管用的制度。这是我县店子乡党委政府从实践中得到的一个认识。近年来,他们结合实际,实施了村级管理六项制度,强化对村干部的监督,促进了村干部作风的转变,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去年前10个月,全乡没有出现一起因村干部作风问题引发的群众上访。是什么样的制度有如此的效力?我们不妨一项一项看一下。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营造团结共事的氛围。近年该乡各村村委实行直选后,部分村的党支部和村委会之间因通气不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不团结…  相似文献   

8.
尊敬的《政府法制》编辑部: 我们是山西省原平市阎庄镇水油沟村村民,在多年蒙受村干部欺凌,饱受上访奔波之苦,而上访无果的情况下,不得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农村干群关系不断出现新的变化。近两年来,农村村民集体上访成为我院控申接待工作中遇到的较为突出的问题。据统计,2003年以来我院举报中心共接待集体上访24起80余人次,其中反映农村干部经济问题的集体上访为19起60余人次,分别占集体上访总数的79%和75%。现依据我院近两年农村集体上访的情况,对农村集体上访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有效地控制和化解农村集体上访,维护社会稳定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0.
刘小飞 《法制与社会》2012,(15):216-217
村干部管理着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中流砥柱.村干部的违法犯罪具有严重的影响力、破坏力、本文试通过揭露村干部犯罪影响力大、呈现高发态势、村干部、村支书、出纳“犯罪三主体”、侵害“五对象”、犯罪手段繁多等特征,究其深层原因是内部监督和外部管理均有缺位,有些政府部门也存在不知、不能、不敢、不愿监督管理的现象,本文就是对村干部犯罪的预防以及规制的研究,以期对该领域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张磊 《天津检察》2010,(4):48-50
2010年6月30日《人民日报》刊登这样一起事件:湖南双牌县村民何吉上为举报村支书多次上访,被认定涉嫌“冲击国家机关”犯罪。在检察机关认定其不构成犯罪之后,该县县委书记郑柏顺向永州市公安局签发《中共双牌县委、双牌县人民政府关于对违法上访人员何吉上依法予以劳动教养的函》。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一些村民委员会违反土地管理法规,将属于本村管理的国有土地、村集体所属土地,非法转让、占用、毁坏等侵害农民利益的行为时有发生。由于农村大量土地被非法转让、占用、毁坏,使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涉及土地问题的上访案件逐年增多,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影响农村经济良性可持续发展。一般非法转让、占用、毁坏土地的行为,都是经过村民委员会集体研究决定的。村民委员会是否构成单位犯罪,特别是农民委员会能否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目前争议很大。例如,对村民委员会集体研究决定,违反土地管理法规将本村所属的土地非法转让他人的行为,能否构成单位犯罪,有两种意见: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屯留县渔泽镇峪里村地处城乡接合处,紧邻漳泽湖,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交通便利。全村有400余户1600多口人,村里有煤矿和洗煤厂等支柱企业,经济收入位居全镇前列。以前,峪里村曾是屯留县出名的“告状村”、“上访村”,由于村民反映的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村干部的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因此峪里村也一直处于封闭落后的状态。  相似文献   

14.
?榆纪宣年逾古稀的李加春老人是赣榆县黑林镇河西村村民,从1998年起,他两次赴中央纪委,4次赴省纪委,多次到市、县纪委上访,先是反映村里调整产业结构破坏村民耕地等问题,接着举报村支部书记贪污、受贿问题。赣榆县纪委组织有关部门对其反映的问题先后进行了3次调查,发现其反映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检察》2004,(1):37-37
目前,在实行首办责任制中仍存在着不完善、不健全的问题,主要表现:一是对群众首次来访接待处理质量不高,没有把问题解决在当地,越级访、集体访、上访老户时有发生;二是有的检察院对辖区内的举报线索初查、督办、反馈不力,造成举报人不满,多头举报,越级举报,有些由举报人转化为上访老户;  相似文献   

16.
王磊磊 《法人》2011,(12):72-74
“义乌大塘下旧村改造工程定点放样仪式正式启动”,2011年11月,这一消息通过义乌当地媒体迅速传开,然而,与报道中所描述的举村欢庆盛况不同,在义乌一些村民看来,这个消息无非又一次说明,他们长期以来所举报的涉及数亿元巨额利益的大塘下旧村改造中——村干部非法凑间、操纵招投标会、违规承包土石方工程等问题,再一次得到了与村干部沆瀣一气的上级政府官员的庇护和默许  相似文献   

17.
鱼台县谷亭镇姜庄村曾经是有名的"上访专业村". 它位于山东省南部,临近微山湖.编织稻草帘子是当地传统的副业,村民每人原有半亩苇地,上一届的村干部在未经村民同意的情况下擅自把全部的苇地转让给地人,引起村民的强烈不满,前任村支书因此被村民大会罢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尤其是农业税减免政策的实施,农民负担明显减轻,种田积极性明显提高。但与此同时,土地管理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由此引发的种种隐性矛盾也日益凸显,成为影响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一大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少数村干部在土地承包中以权谋私、搞虚假公开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治理。有的搞土地承包不经村民代表大会集体决定,而是由少数村干部说了算,直接将土地承包给亲友、同族甚至村干部自己;有的签订的承包协议不公平、不公正,缺乏法律约束力;有的承包款收取不及时、不入账、不公开,引发群众上访…  相似文献   

19.
[基本案情]2011年4月初,合水县板桥乡板桥行政村孙旗自然村64名群众联名到庆阳市委政法委上访,举报称该自然村孙旗峁退耕还林面积不清,自然村所报面积补助粮款去向不明;孙旗自然村及原店坊子行政村将孙旗峁10余亩荒地以600元承包给孙旗村民刘某20年,合同未经村民大会通过,石油占路、油井占地补偿款由村民刘某一人享受不公平;孙  相似文献   

20.
绪言70年代全国农村“农业学大寨”时,农村干部真可谓是威风凛凛,特别是在某些天高地远的“靠山庄”,一些村干部的专制、专横气焰更是嚣张,他们早已变幻成了村民心中的一尊凶神恶煞,欺男霸女、打骂群众为拿手节目。那是因为当时我国不正常的政治气候造成的。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