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答辩是公诉人出庭公诉中指控犯罪,反驳被告人及辩护人错误观点的重要方式,因此,公诉人能否对被告人及辩护人提出的观点及时、准确、客观、有力地进行答辩直接关系到出庭公诉的成败。笔者拟就出庭公诉中的答辩技巧谈点粗浅体会。 一、从驳斥对方论据的角度进行答辩   刑事诉讼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被告人有罪与无罪、此罪与彼罪、罪重与罪轻,以及如何适用刑罚等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公诉人与被告人及辩护人辩论的焦点,即双方的论点,其各自所依据的事实和法律则为论据,而对事实的认定又源于对证据的认定。因此,证据、事实和法律成为法…  相似文献   

2.
刑事裁判文书的简写是指法官对于没有争议或争议不大的简单案件,在制作裁判文书时采用省略或简略部分内容的方法,使之简约化,从而达到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审判效率的目的。刑事裁判文书的简写有三层含义:其一,是指法官对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一审公诉案件(下称简易审案件),在制作裁判文书时通过省略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的辩护意见、经审理查明和证据的具体内容等部分使裁判文书简练化;其二,是指法官对于一审公诉案件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下称简化审案件),在制作裁判文书时通过省略起诉书指控事实、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的辩护意见和证据的具体内容等部分使裁判文书简练化;其  相似文献   

3.
公诉书是检察机关对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被告人.向审判机关提起公诉和出庭支持公诉阶段最重要的法律文书.是检察机关对被告人犯罪事实、涉案证据、适用法律的最后认定.是确认侦查机关侦查活动合法性及巩固侦查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审判机关审判公诉案件和检察机关派员出庭支持公诉的具体依据,关系到案件的质量和检察机关的形象。  相似文献   

4.
我国公诉案件证据移送制度之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公诉案件证据移送制度 ,是指检察机关在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时 ,将公诉案件证据移送法院审查的制度。检察机关向法院移送证据范围的大小 ,关系到法官是否“先入为主” ,关系到被告人辩护权能否真正落实 ,对程序公正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为了避免法官“先入为主” ,保障诉讼当事人尤其是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我国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缩小了检察机关向法院移送证据的范围 ,将原来的全案证据移送改为主要证据移送。但是 ,几年来的司法实践表明 ,我国新刑诉法所确立的主要证据移送制度还存在程序不公的现象 ,有待进一步完善。一、国外公诉案件证…  相似文献   

5.
公诉人在刑事公诉案件的法庭调查过程中讯问被告人的目的在于通过讯问被告人,再现被告人的犯罪事实,证明犯罪性质,分清罪责轻重,使被告人作出真实的供述,并运用事实和证据,对法庭辩论中可能提出的辩护理由予以预防性的驳斥,瓦解其辩护观点所依据的“事实”基础,为公诉观点的发表和答辩确定论点和论据,为法庭辩论奠定扎实的事实基础,圆满完成出庭支持公诉的任务。庭上讯问有其特定的条件和环境,被告人在开庭时心理上的变化,审判人员的讯问以及辩护人的发问和被害人陈述自己受害的过程及有关的诉讼请求,往往会给公诉人讯问带来程…  相似文献   

6.
近来,我们旁听一些案件的开庭审理,发现有的检察人员在公诉发言后,只注意针对辩护人的辩护发言答辩,而对被告人的辩护发言却不作认真答辩,甚至避而不答。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必须引起注意的问题。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辩护人受被告人委托参与刑事诉讼(即使是人民法院指定的,也需经被告人同意)他在刑事诉讼法律关系中处于诉讼参与人的地位,而不是诉讼当事人,他的职责是帮助被告人行使辩护权利。因此,在诉讼法律关系的意义上说,他的辩护发言  相似文献   

7.
公诉案件的起诉书应重视写明辩护人孙光吴玉松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辩护人的时间从原来的至迟在法院开庭七日前告知被告人可以委托辩护人,提前到被告人在案件移送到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之日起就可以委托辩护人行使辩护权。使辩护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职务犯罪案件是指由检察机关立案侦查的案件,主要包括贪污贿赂案件、渎职侵权案件等。如何提高这类案件的公诉质量一直是各级检察机关努力解决的课题。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除增强办案人员抗干扰能力,提高侦查水平外,公诉部门要认真审查案件,严把案件事实关、证据关、定性关,认真审查、判断证据,及时发现不足之处。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要善于从质证角度阅卷发现证据瑕疵。即公诉部门办案人要站在庭审质证的角度审查证据材料,以便发现有缺陷的证据,及时向侦查机关提出补充侦查建议或者自行补充侦查予以弥补。所谓有缺陷的证据,是…  相似文献   

9.
笔者经过对诸多刑事判决研究发现,法官以被告人及辩护人没有提出证据支持辩护意见为由,对辩护意见不予采纳的现象非常普遍。很显然,这是要求辩方对自己的辩护观点承担提出证据并予以证明的责任,辩护律师对这种观点普遍持有异议,被告人也往往不服判决提出上诉或申诉。因此正确认识和把握被告人及辩护人在公诉案件中的证据责任问题显得极其重要。一、刑事判决书中法官要求辩方举证的几种主要情形第一种情形:辩方在反驳控方证据指出其证据存在着重大疑点相互矛盾时,法官要求辩方提出自己的新证据比如,在一起伤害案中,事发后被害人身负刀伤,指认…  相似文献   

10.
质证,是在法庭调查阶段,对法庭上出示的各种证据材料、证人证言,通过核对、辨认、询问等方式,就其是否客观、真实、合法及与本案的关联性等情况进行质询的活动。法庭质证分为对公诉证据的质证和对辩护证据的质证,本文仅就公诉人如何对辩护证据进行质证谈一点看法和体会。一、掌握科学的质证方法,分辨辩护证据的证明效力辩护证据有三个特点:一是针对性,它是针对公诉证据指控被告人有罪或罪重而提出的;二是复杂性,辩护人一般都是针对公诉证据中相对薄弱或模糊的环节收集证据;三是突然性,由于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庭前辩护证据对…  相似文献   

11.
律师在刑事辩护中的作用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但是,我国的辩护制度和律师制度尚不够健全和完善。在律师参与刑事辩护工作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在刑事案件的审理中,没有辩护律师的参与,是形成上诉、申诉案件增多,甚至造成一些案件错判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7条规定:“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可以为他指定辩护人。被告人是聋、哑或者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为他们指定辩护人。”立法上作此规定,是为了保证被告人充分行使他们依法享有的辩护权利。但是,目前人民法院审理公诉刑事案件,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也没有为其指定辩护人的案件,占很大的比重。这些  相似文献   

12.
初查是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重要环节,是指检察机关反贪污贿赂部门、反渎职侵权部门在职务犯罪立案前,对自己发现或受理的控告、举报等案件线索材料进行分析、鉴别,并对该线索进行的秘密调查活动。随着新刑诉法的实施,新刑诉法确立"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同时将辩护人介入提前至侦查阶段,进一步促使检察机关正面接触被调查对象之前必须获取充足证据,而这些都必须依赖高效、完善、规范的初查工作。因此,加强职务犯罪案件初查工作在新侦查模式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刑事辩护有委托辩护和指定辩护两种。委托辩护是由被告人或其近亲属委托律师、人民团体或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或者经人民法院许可的公民及其近亲属、监护人为其辩护。指定辩护是指某些应当有辩护人的案件,如果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为其指定辩护人进行辩护。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7条的规定和人民法院审判实践的惯例,人民法院审理刑事案件时,遇有下列情形之一,人民法院一般为被告人指定辩护人:1.由人民检察院派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可以为他指定辩护人出庭辩护;2.被告人是聋哑和其他有生理缺陷不能辨别事理,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为他指定辩护人,出庭辩护;3.被告人是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为他指定辩护人,出庭辩护;4.审理共同犯罪案件,几个被告人之间有利害矛盾,如果允许其中一个被告人有辩护人,则其他被告人也必须有辩护人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被告人和辩护人对案件证据材料了解掌握问题及由此影响的刑事诉讼中的相关问题,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可以构建阅卷登记出示程序,该程序也解决了律师向检察机关展示证据的问题,具有证据展示的功能,同时也有助于推进我国刑事诉讼改革,使我国的刑事诉讼程序符合诉讼规律,更具民主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5.
刑事案件,按起诉主体不同,可分为公诉案件与自诉案件两种。由于自诉案件不存在侦查阶段,所以,本文全部内容仪就公诉案件而言。1 被告人在侦查阶段能否委托辩护人?对此,我国《刑事诉讼法》未作明确的表态。但是,从有关的条款来看,它是否定“被告人在侦查阶段可以委托辩护人”这一命题的。笔者得出这一结论的根据在于: 第一,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10条规定,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理后,应当“将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至迟在开庭七日以前送达被告人,并且告知被告人可以委托辩护人,或者  相似文献   

16.
在刑事诉讼中事实是处理案件的根据,而证明案件事实的则是证据。证据问题是整个诉讼活动围绕的中心,是正确处理案件的基础。律师作为刑事被告人的辩护人在忠实于事实和法律的基础上参加诉讼,提出有利于被告人的材料意见,而这一任务完成的关键之一在于律师对证据应用的好坏。本文拟就律师在诉讼活动中的证据应用及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一、律师应用证据的特点辩护是从控诉中派生出来的对抗性职能,它是从对被告人的有利方面提出证明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从轻、减轻或免除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协助法院作出正…  相似文献   

17.
为依法适用简易程序,提高审理刑事案件的质量和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制定本意见。第一条对于同时具有下列情形的公诉案件,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审理:(一)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二)被告人及辩护人对所指控的基本犯罪事实没有异议;(三)依法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单处罚金。第二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诉案件,不适用简易程序审理:(一)比较复杂的共同犯罪案件;(二)被告人、辩护人作无罪辩护的;(三)被告人系盲、聋、哑人的;(四)其他不宜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情形。第三条人民检察院建议适用简易程序的,应当…  相似文献   

18.
与辩护人有近亲属关系的审判人员应回避杜俊琪某区法院在审理刑事案件中,多次出现妻审夫辩的情况。即女审判人员以审判长或合议庭组成人员的身份审理公诉案件,其夫(某律师事务所律师)则以案件被告人的辩护人的身份参与诉讼并出庭为被告人辩护。从笔者所了解的6起属于...  相似文献   

19.
日前,美国旧金山法院三名法官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旁听了由市检察二分院公诉的一起运输毒品案件的庭审。被告人于成江在云南省瑞丽市将毒品海洛因吞入腹中,然后乘飞机运输至上海交给收货人时,被公安机关当场抓获。开庭前,市检察二分院公诉人精心制作了庭讯预案,对庭审中举证的顺序、公诉意见书、答辩等都作了充分准备。一是针对本案中一名证人不能出席法庭的情况,根据最高法院允许不出庭做证的相关司法解释,向法庭作了说明。二是针对辩护人提出的被告人系被胁迫参加犯罪以及对毒品检验报告提出的异议,以充分的证据当庭予以了驳斥。三是…  相似文献   

20.
刘炜烽 《法制与经济》2008,(18):38-39,41
“初查”在刑事法中的含义可以理解为“立案前的审查”、“初步调查”或者“有限的侦查”。初查源于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是检察机关自侦案件立案阶段必经程序,初查获取的材料具有证据效力。检察机关应当规范初查线索,规范初查方式,规范初查标准,规范初查考核,全面加强初查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