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的社区教育具有中国特色。中国的现代社区教育起步较晚,在推进的过程中面临着观念、保障、统筹等层面的困境。这要求中国的社区教育应树立大社区教育观念、加快立法、批判借鉴他国经验、建构自身的社区教育体系以及充分整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等路向来构建中国特色社区教育。中国特色社区教育在实体教育与虚体教育之间更凸显为一种立足于公民教育的全新的终身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2.
中国教育梦是当前中国教育事业最为响亮的口号,高校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广大辅导员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深入领会中国教育梦的精神实质,加强对广大青年大学生的中国梦教育,进而把中国教育梦和中国梦教育寓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并取得实效,对于推进中国教育梦的发展与实现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2011年,是刘煜炎"彻底回国"的第十年,十年中,他从科研领域进入到教育领域,从一个剑桥大学物理化学博士到一个学校的校长,成为当下中国教育行业做国际教育的"先行者"。通过他提出的"先进教育"的理念,引领了中国教育行业在国际教育上的转向。  相似文献   

4.
鄂璠 《小康》2012,(8):72-78
入园难、入园贵,教师素质和解决教育公平,打破城乡教育差距,是中国公众最关注的三大教育问题。六成受访者对中国教育给出了"不公平"评价,五成受访者对目前国内教育表示"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中国教育和中国足球哪个更有希望",曾经有网友在网上发起这样的讨论。尽管众说纷纭,但大多数人的意见是:"中国教育会比中国足球更有希望因为这条路一直有人走,就算现在是走错了,走进弯路了,但总会有摸索到正确路子的一天"。有人说,2012年将成为中国教育新起点——因为教育"十二五"  相似文献   

5.
日本侵华时期为了使中国警察教育彻底殖民地化,扶植伪政权在沦陷区制定了殖民警察教育方针政策,成立了伪警察教育管理体制,建立了伪警察学校教育体系,并以所谓的警察教育法规来统辖沦陷区的警察教育。日伪在中国沦陷区警察教育立法的实质是维护其赤裸裸的奴化警察教育,是近代中国警察教育法制建设的倒退。  相似文献   

6.
中国有其悠久而丰富的教育资源,这些资源如何成为开创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理论基础,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时代课题。本文通过分析明朝穆宗时期政治家、教育实践家陈以勤的教育思想,试图探讨民族教育和外语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教育哲学的近现代转型与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教育以儒家仁学为核心,以"求善"为天职,以至真的道理即为至善的准则,这种教育哲学缺乏"求真"的价值和理性思辨的思维方式。中国传统教育哲学虽然培育了无数志士仁人"经世致用"、"兼治天下"的政治品格,但是"重政务,轻自然,斥技艺"构成了传统教育文化基本框架,抑制了近代自然科学和实证哲学在中国的发展。"五四"运动给东方中国带来了"科学"强音,中国的教育哲学也因此面临着现代化转型。追求现代,重视传统,在两种传统和两种文化的碰撞融合中,形成现时代的教育理念,这将是中国教育哲学的现代理路。  相似文献   

8.
鲁志雄 《前沿》2012,(11):147-148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美育教育理念应渗透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与美育教育有机结合;积极通过中国古典文学美育教育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达到目标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大教育建设就是以大教育为理念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新时代背景下,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大教育建设是高质量教育体系自身发展、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建设、高素质人才培养、高质量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质量教育体系之大教育建设的新时代内涵表现为建设站位高、全系统、重发展、铸国魂、察国情的高质量大教育体系。高质量教育体系之大教育建设的新时代启示有:明确指导思想,坚持基本遵循;确立系统观念,培养时代新人;树立发展理念,实现优质均衡;把握精神标识,建设教育强国;聚焦中国实践,凝练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0.
梁瑜华 《传承》2008,(2):90-93
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教育是民族进步的动力。教育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影响最深的莫过于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传统。由于中、西文化环境的不同,其教育思想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中国教育重人性,西方教育重神性;中国教育重道义,西方教育重功利;中国教育重政事,西方教育重自然;中国教育重和谐,西方教育重竞争;中国教育重群体,西方教育重个体。从文化的视角对中西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教育思想的差异进行比较论析,我们可以探讨21世纪中西文化教育交流与融合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小康》2011,(9):73
2011年8月,《小康》杂志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对我国"教育小康"进行了调查。中国教育小康指数的评价主要从教育投入及政策偏向性、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及执行、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满意度、对教育公平程度的感受、平均受教育年限等五个方  相似文献   

12.
魏书灵 《求索》2011,(11):257-257
中国教育之成败关乎国家之未来,这应该不只是中国教育界人士的责任,也是整个民族的责任。眼下中国大学教育问题重重:一方面,政府行政垄断了整个教育行业,民办教育只能在中国大学教育中起着拾遗补缺的作用;另一方面,中国大学教育正背离“传承人类文化”之路。中国大学教育怎么了?针对此问题,历史学博士徐九庆撰写了《中国教育怎么了》一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作者采集大量实际调查报告,并对文献进行数据考证,最终得出当前中国大学教育问题出在“育人”之功能上,教育功能的异化是导致中国大学教育异常的根本原因。徐九庆先生作为民革重庆市委员和大学教育的践行者,对于中国大学教育的思考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把发展教育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做出了一系列科学的论述,既坚持了毛泽东教育思想,又纠正了毛泽东晚年在教育事业上的失误,并在新的历史时期创造性地发展了毛泽东教育思想,形成了邓小平教育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陈建英 《传承》2010,(33):26-27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经过"人的依赖关系阶段"、"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和"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基础上的自由性阶段"。与此相对应的三种教育理论是工具性教育、个人主体性教育和类主体教育。当代西方国家人的发展已经走完了两个阶段,完成了两种发展形态,他们的教育也开始从个人主体教育转向类主体教育。目前,中国正面临选择的困境,结合现实国情,主体性教育是中国教育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5.
突破政治代替教育的瓶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今日中国,很少有像教育改革这样形成官民共识的问题.然而,面对中国教育改革,共识已经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确认中国教育问题的症结所在,并痛下决心革除中国教育数十年来形成的积弊,给教育发展一片崭新的空间.这里凸显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一是诊断中国教育问题的病灶;二是下出诊治中国教育病症的药方.  相似文献   

16.
更正     
本刊讯第二届中国企业教育百强评选活动最近在京正式启动。此次活动由现代企业教育杂志社、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联办,北京博仕滕教育科技中心承办。本次活动分中国企业教育百强培训机构、中国企业教育百强培训师、中国企业教育先进单位三大类别。评选材料的申报以地方推荐  相似文献   

17.
公安法学教育的现状及改革设想(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华 《公安教育》2003,(5):46-48,45
公安法学教育是基于公安职业与法学教育相结合形成的特殊的法学教育,是法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法学教育始于西周时期,距今已有近三千年历史。现代中国的法学教育始于十九世纪中后期,受西方近代法学教育影响很深。新中国的法学教育经历了引进初创(1949——1956)、遭受挫折(1957——1965)、全面摧残(1966——1976)、恢复重建(1977——1991)、改革发展(1992年至今)的坎坷历程[1]。公安法学教育与新中国的法学教育是同步的,公安法学教育的兴衰与发展受中国法学教育影响很大。迄今为止,一般都认为公安法学教育是在公安院校(包括高等与中…  相似文献   

18.
陈鹏 《理论月刊》2006,(2):64-66
清末新政时期是中国军事近代化改革的重要阶段。作为中国近代军事改革的代表人物,袁世凯提出了广设军事学堂、建立合理的军校教育体制、正规教育与速成教育相结合、学习外国军事教育经验等思想并付诸于实践,丰富了中国近代军事思想及教育思想的内容,对培养新式军事人才、促进军队近代化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尽管英美法对中国法学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中国法学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绩显著,但是中国的法学教育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法学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主要以英美法对中国法学教育的影响为视角对中国法学教育的改革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0.
清末是中国近代警察教育事业发展的起步阶段。徐世昌作为清末民初重要的政治人物,非常重视警政建设及警察教育工作。他组建警察教育行政机构,开办警务学堂,兴办警察高等教育,重视警察学术发展。这些举措,不仅培养了大批警察专门人才,而且推进了清末民初警察事业的发展,同时还促进了中国警察教育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