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归根到底是一个能否坚持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学风问题。坚持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良好学风,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关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是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是在反对主观主义学风提倡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需要一大批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起点、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当下亟须从理论上予以澄清的三个问题。判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起点为何时,应当以具体的、真实的历史情况为依据;在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问题上,刻意纠缠于谁包括谁,无益于人们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坚持与被坚持、发展与被发展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核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都与中国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重大成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国家政权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规律,巩固和扩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群众基础的一项重大举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法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新贡献。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需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问题。要顺利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实践,必须充分认识和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规律。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落脚点,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实践的内在规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思想保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改革开放的新局面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开启,一部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改革开放的实践,形成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内容,它为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历史空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多个重大战略思想的构成特征,表明了这个理论体系具有党的理论创新实践中整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阶段性成果的功能。具体表现为它的主题一致性、思想连贯性、内容交融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关联最紧密的体现就是"特色"两个字。实践特色、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中央苏区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期间,有胜利,也遭遇过挫折和失败。我党依靠实事求是,努力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总的来看,坚持实事求是,为推进中央苏区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坚持实事求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之成为解决革命重大现实问题的指导理论;坚持实事求是,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教育、宣传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央苏区广大群众的共同信仰。总之,在我党的不懈努力下,坚持独立自主,一切从实际出发,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央苏区得到普及,推动了中央苏区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奋斗历程里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在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进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创举。当前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按照实践的发展推动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理论,解决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当代中国实际、当代世界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并列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大又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并列为党的指导思想。这两个符合历史实际的具有重大意义的决策,反映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愿望和共识,适应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中国人民跨越新世纪、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历史需要。  相似文献   

9.
十七届六中全会确立了“文化强国”的战略思想,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再一次被提到了战略的高度。提高文化“软实力”首先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指导,结合中国国情和借鉴他国成功经验,发展中国化的、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摆脱教条禁锢,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教条崇拜,到注重其方法运用的过程。毛泽东打破的是“洋教条”,邓小平打破的是“土教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破的是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教条。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硕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深刻分析和总结了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及道路的探索,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结果,并进一步认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同样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2.
进入小康社会之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此之前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可以称为列宁主义中国化的阶段。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众多派别之一,列宁主义曾经最为适合中国国情。现在,随着中国国情的变化,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更加广泛的马克思主义视野的时期。  相似文献   

13.
从根本上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中国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从历史的、实践的、文化的、学术的、发展的等不同视角对这一过程作出解读,将能更全面地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与实质。  相似文献   

14.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经验’作出科学分析的必然选择,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和要求。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战略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全新事业中的总揽全局的根本工作,是维护社会主义政治的公意性的重要手段,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根本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事业,是夺取社会主义建设胜利的重要保证,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根本要求。这六个基本判断,揭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中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不断研究解决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时代化、大众化、通俗化。  相似文献   

17.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思想也进一步的解放。通过了解思想解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我们可以更全面的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可以进一步的理清思绪,找准方向,更好的处理思想解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为我国更好的贯彻发展马克思主义以及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一个更坚实的基础,不论是对于已经完成的改革还是当下我们进一步推进的改革开放,都具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几代人为之奋斗的一项伟大事业。刘少奇作为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以独特的视角从党建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创新性的贡献,这一贡献集中体现在1945年七大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论党》以阐述党章的形式对党的性质、党建理论、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群众路线等作了系统总结,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一次重大飞跃。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思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继承、发展和创新,科学发展观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答“中国问题”,创造新理论。新时期伊始和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曾两次面临着“向何处去”的困境,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探索、回答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观点和新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创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主要是强烈的“问题意识”、科学地对待理论、善于总结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