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育是立国之本,教育也是海峡两岸关系的重中之重。若从历史的长河里选取4个时间节点,正可见证两岸关系的重要变迁。 1895:曾经“亡国去史”的磨难 1894年,中日甲午之战以清廷的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2.
两岸隔绝的历史记忆与台湾民众的复杂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的两岸隔绝 ,使得两岸同胞生活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 ,因而在政治思想上、重大原则上以及涉及两岸关系的许多问题上 ,看法有很大差别。台湾同胞由于生活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 ,产生了许多复杂的心态。只有在充分了解两岸差别和复杂心态的基础上 ,才能通过交流交往 ,增进了解、增进共识、增进互信。本文比较具体地介绍这方面的情况 ,提供大家分析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一登莫干、两至匡庐,两党得以更接近,合作之局以成。”这是周恩来总理对1937年他与蒋介石在莫干山举行会谈的总结。诚然如是,“一座莫干山,半部民国史”,莫干山不仅保存下民国要人登临造访的岁月印迹,而且见证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峥嵘岁月,自然也成为日后海峡两岸交流交往的一道历史文化桥梁。  相似文献   

4.
陈筠  赵楠 《两岸关系》2012,(6):35-38,3
海峡暖流涌,两岸共欢颜。2010-年6月19日至25日,由国务院台办等大陆方面32个机构,与台湾方面30个机构共同主办的第二届海峡论坛,在海峡两岸热闹登场。论坛主会场设在厦门市,系列活动分别在福建其他8个设区市举办。以“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为主题的海峡论坛,是专为两岸普通民众打造的交流平台,去年成功举办了首届。今年举办的第二届海峡论坛规模更大、参与人数更多,且突出“聚焦民生,惠泽两岸”主题,规划安排了开幕式暨综艺晚会和论坛大会、政策研讨、两岸文化艺术交流、民间民众嘉年华四大版块25场活动。  相似文献   

5.
“余一生无私产亦不知有私产,私产者即我唯一之黄埔军校耳!”这是蒋中正自述他对黄埔军校深厚情感的言语。蒋先生得以崛起中国,确实也是从他担任黄埔军校校长开始。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是“联俄容共”策略下的产物。成立初期,学校体制参考苏联红军,课程也是由苏联顾问指导(除强调战法与技能外,更重视政治教育),此外,苏联还提供一些财政、人力上的支持。这批军校生是孙中山先生为建立革命武力,以谋统一中国的基石。蒋先生依靠这一支子弟军完成了东征与北伐,奠定了他在国民党内的地位,并逐步攀升为国民党领袖级人物,超越党内同盟会时代的老同志,如汪精卫、胡汉民等。党军一体是创校初期黄埔的特色。廖仲恺是国民党的代表,也是当时军政府的财政委员,军校的庞大开销常靠他支持。据记载,有一次军校未能凑到伙食,面临断炊,当晚需到廖仲恺处拿三百块钱,买米运到黄埔,第二天才有饭吃。类似的困窘还有武器不足,“当时兵工厂的厂长还是我们革命党的一个党员。他奉大元帅的命令才偷偷摸摸地用两三个月的苦心偷了五百支步枪给我们黄埔军校”,可谓筚路蓝缕。但条件的艰苦并没有影响黄埔师生的干劲,随后的两次东征与北伐都是以这支军校师生为主力。  相似文献   

6.
6月,两岸最值得期待的盛事莫过于将在八闽大地精彩亮相的第五届海峡论坛。作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人数最多、范围最广的两岸大型民间交流活动,海峡论坛已成为两会会谈、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之外,另一个高度引人瞩目的两岸重要平台。一批批台湾嘉宾跨海而来、一场场草根嘉年华在昔日战地上演、  相似文献   

7.
连日来,海峡两岸以及港澳地区各 界都在举行纪念台湾光复60周年的系 列活动,纪念这个对于中华民族和现代 中国有着重要意义的历史性时刻。这共 同的纪念,再一次唤醒两岸骨肉同胞共 御外侮、捍卫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尊严的 共同记忆,也再一次激发两岸中华儿女 对于和平发展、振兴中华的共同企盼。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6月,武汉市武昌辛亥革命遗迹遗址被国务院台办批准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成为全国28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之一。武汉海峡两岸交流基地获准设立,是国务院台办对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市多年来做好武昌辛亥革命遗迹遗址文章,弘扬辛亥首义精神,推动汉台交流所取得成效的充分肯定。在辛亥革命的圣地武汉设立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有利于进一步密切两岸同胞的历史联系,唤起两岸同胞历史  相似文献   

9.
蒋邰宜  吴明文 《台声》2011,(11):20-23
10月19日至21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天津举行第7次会谈,会谈后签署了《海峡两岸核电安全合作协议》,并就继续推进两岸投保协议协商、加强两岸产业合作达成了共同意见。这是继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之后两岸关系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0.
罗杰 《今日广西》2008,(13):35-35
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风土,然后造就了不同的民情,再加上不同的历史遗迹,便塑造出不同的文化内涵。因此每一个城市都是瑰宝,即便是三言两语,也要用心去说,用心去品。  相似文献   

11.
凝结两岸“五缘”亲情的涉台文物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海峡两岸同胞感情的重要纽带。是台湾作为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其保护工作应该纳入法制轨道。  相似文献   

12.
王忍 《黄埔》2013,(3):18-19
时光可以湮没一段回忆,时光可以抚平一段创伤,时光可以淡忘一段辉煌,但时光不能抹去一种精神,一颗爱国革命的赤子之心,一种不畏牺牲的中国军魂,一个能同圆中国梦的坚实载体。这种精神,就是黄埔精神。时光荏苒,诞生于89年前的黄埔军校并没有随着历史的变迁而销声匿迹,相反,这所军校背后的硝烟岁月,仍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历史记忆。人们回忆它,是因为在这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建立了革命  相似文献   

13.
郭琪 《统一论坛》2006,(3):60-61
武术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历史中一朵璀璨的奇葩,它深深植根于华夏文明的沃土,千百年来已与中华民族其它传统文化共同组成绚烂多姿的中华文化整体。2006年4月21日,由中国致公党中央联络部、致公党福建省委会、福建省武术协会主办,致公党厦门市委会承办的“海峡两岸中华武术论坛”  相似文献   

14.
在民间信仰学术研究这条道路上,刘大可教授很稳健,不张扬,却以超乎常人的热情埋头执着于自己的学术领域。这位刚过不惑之年的学者,已出版《闽西武北的村落文化》、《田野中的地域社会与文化》、《闽台地域人群与民间信仰研究》等学术研究专著8部,  相似文献   

15.
宁德市东湖塘华侨农场的归侨在归国后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文化适应,他们原先在居住国的记忆以及归国历程的记忆,是归侨与农场之间的桥梁,也是归侨群体产生认同的基础,是整合归侨群体内部以及区分归侨和其他群体的重要因素。归侨们不断地调整自身的文化来适应当地的文化,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归侨原乡文化在地化现象,也构成了农场独具特色的文化认同现象。归侨们在这特殊的文化环境下规范着自身的文化行为,在适应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找到自身的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0,(6):78-79
北京台湾会馆(史称全台会馆)始建于1890年前后,位于宣武门外后铁厂胡同,后迁至崇文区大江胡同114号。北京台湾会馆是100多年前台湾同胞在京城建立的活动场所。是北京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之一。它历经百年沧桑,见证了台湾同胞爱国爱乡的光荣历史,也留下了台湾同胞在京生活的印迹。  相似文献   

17.
严奇岩 《前沿》2011,(15):154-156
本文以贵州彝族“撮泰吉”的典型个案说明,民族传统艺术蕴涵丰富的历史记忆符号,反映先民的生产、生活世界、先民的迁徙历史和先民的精神世界等内涵。历史记忆是民族传统艺术的核心和灵魂,是我们探索艺术起源的基本依据。历史记忆是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符号和传统艺术得以保持原生态的根本保证。因此,历史记忆是民族传统艺术的文化基因和遗传密码。  相似文献   

18.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乐清市仙溪镇南阁村,是明代著名诤臣章纶的故里。南阁村坐落于雁荡山北麓,四周群山环抱,九曲溪自村北蜿蜒而过,风光旖旎,环境清幽。这个以文物古迹著称的千年古村落,古风古貌犹存。漫步南阁古村,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蔚为壮观的牌楼群,沿中直街自北向南一字展开,古朴典雅,庄重森然。这是江南地区保存最完整、年代最早、数量最多的木构牌楼群,2001年6月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9.
土司府衙庄园建筑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有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黔川彝族土司因其特殊的历史原因留存的府院建筑,已经不是原生形态,但是还有大量土目府衙遗存,这些府衙、庄园建筑保留了彝族历史与建筑文化精华。近年贵州宣慰府等的重建,融合了历史记忆、多元文化,并在抽绎彝族哲学思想与建筑理念的基础上进行符号型塑,虽然遗失了部分彝族建筑文化内涵,但也保留了基本的真实特质,是一条值得探索和完善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提起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中国的不少年轻人总是满怀激情,可提起中国传统的元宵节、中元节、重阳节,则是一脸的平淡。随着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老建筑、老街道的消失,城市民俗文化正逐渐淡出人们生活的视野。有学者担忧,城市盲目地发展,会造成传统文化的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