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印度民族认同与宗教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婆罗门教时代直到穆斯林统治时期,印度的教派主义和教派冲突本来并不是特别严重,各宗教之间基本上也能够做到相互共存与和平竞争。随着英国占领印度并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使得印度的伊斯兰教徒与印度教徒逐步走向了相互猜疑、忌恨甚至恶意攻击,并出现了最终导致巴基斯坦建国的穆斯林分离运动。在这一过程中,印度穆斯林所特有的宗教认同自始至终起到了一种枢纽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古印度的本土宗教(婆罗门教、佛教)时期,已经自然地形成了一种政教分野、各安其位的格局;而在包括伊斯兰王朝在内的整个古印度,各教派之间也大体上维持着一种多元共存、正常竞争的关系。古代印度的模式为当今世界的政教关系和教派关系问题提示了一种和平、理性的化解之道。  相似文献   

3.
印度教与印度种姓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种姓制度不仅是一种特有的社会分工形式 ,它同时也是一种印度教的教阶制度。它被古印度的婆罗门经书赋予宗教上的“神圣”起源 ,又从印度教的神、哲学中获得了一种玄秘的“合理性”证明 ,且切合于印度教宗教生活方式的实际需要 ,以此能够在印度社会中长久地存在下来。  相似文献   

4.
现代印度的宗教信仰十分驳杂,它拥有世界性宗教—伊斯兰教、佛教和基督教,也拥有地方性宗教——印度教、锡克教、耆那教、拜火教等,遍布全国的部族民还有各自的原始崇拜。在印度宗教发展史上,莫卧卜儿王朝阿克巴大帝统治肘期(1556—1605) 是一个重要时期。阿克巴的宗教政策是他统治印度最光辉的篇章。谈到阿克巴的人,没有不谈到他的宗教宽容政策的。阿克巴的宗教政策不仅直接影响了印度的所有宗教,而且对促进印度教和伊斯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印度教的宽容理念、实践困境及其超越问题。作者认为,印度教的宽容是一种多元的宽容,亦是一种绝妙的宗教学说。但是,在印度的社会实践中,印度教的宽容理念却面临着诸多问题,它既在与其他宗教的对话中面临困境,也在自身的实践中面临障碍。因此,超越印度教的宽容而致力于多元宗教的平等与和谐,可望成为印度社会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种宗教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根本的社会原因,佛教也是如此。原始佛教诞生于列国时期的印度,除了重视哲学和宗教的社会文化特征外,破碎的政治板块以及以婆罗门教为核心的意识形态是催生佛教的主要动力。此后,部派佛教和大小乘佛教的产生和传播,乃至佛教在印度本土的湮灭,无不体现出印度政治版图的变迁。印度佛教的兴衰无疑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政治因素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7.
朱明忠 《东南亚》2013,(1):80-85,94
印度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笃信宗教的国度,在三千多年的历史中宗教文化对印度民众的思想与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他们养成了一种特殊的民族性格。从"对永恒不变精神的追求"、"对幻想世界的极度关注"、"业报轮回"和"非暴力"等四个方面可见宗教文化对印度国民性的影响,也便于我们了解印度人重精神轻物质、缺乏历史观念、具有某种特殊的人生观和生死观背后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8.
近代印度的宗教民族主义——以提拉克和甘地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近代印度的民族独立进程中,既出现过反思和批判传统的宗教和社会改革运动,也存在一股坚持和发扬传统的宗教民族主义潮流,但两种倾向相互补充与中和,并未形成明显的冲突.以提拉克和圣雄甘地为代表的宗教民族主义者,诉诸印度宗教传统的精神力量,以此唤起印度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鼓起民众的凝聚力和行动勇气,并提出独特的非暴力策略,对印度的民族解放与独立斗争起到了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印度近代宗教改革中的世俗化倾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英国对印度统治的实现 ,西方的宗教观及其哲学、政治、社会与伦理思想也渗透、传播到了印度社会。主要在民族独立动机的驱使下 ,印度近代发生了一场重要的宗教改革运动。这一运动诉诸西方的理性、人道、自由、平等和入世进取的思想 ,同时汲取印度古代宗教的思想遗产 ,致力于革新本国宗教传统中的不理性、非人道和消极玄虚的因素 ,表现出了一种较明显的世俗主义取向 ,并对印度的社会风尚和生活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韦健锋 《东南亚》2013,(2):67-75
印度和缅甸在史前时期便有了往来。在19世纪英国吞并缅甸并把它纳为印度的一个省之前,印缅文化交往密切,贸易、移民活动时有发生。两国间的交往使印度文明对缅甸宗教、语言、文字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印度文明也成为推动古代印缅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以说,印度文明是贯穿古代印缅关系的一条主线,是推动古代印缅交往的思想发动器,并为这种交往提供介质和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