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月新 《理论月刊》2002,(9):106-107
屈原的<招魂>是一篇文采斐然的文学作品,是巫术仪式和文学趣味的奇妙统一.从巫术仪式的角度看,语言具有控制物体的神奇功能,作者通过"分类列举"的方式,将一切美物召唤而来,呈现在一个平面,以达到招魂的目的.从文学的角度看,作者以巫术仪式为依托,通过美妙绝伦的语言,创造了一个话语"乌托邦",使人进入迷离恍惚的梦幻世界,发挥文学的心理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屈原的《招魂》是一篇文采斐然的文学作品,是巫术仪式和文学趣味的奇妙统一。从巫术仪式的角度看,语言具有控制物体的神奇功能,作者通过“分类列举”的方式,将一切美物召唤而来,呈现在一个平面,以达到招魂的目的。从文学的角度看,作者以巫术仪式为依托,通过美妙绝伦的语言,创造了一个话语“乌托邦”,使人进入迷离恍惚的梦幻世界,发挥文学的心理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楚辞解读,由于方法和材料的局限,所以遗留了大量的聚讼纷纭的义训难题,而利用新方法和新材料可以帮助解决这些难题。《招魂》中有"雷渊"一词,两千年来众说分歧,莫衷一是。深入细致考察出土文献和古文字资料,我们发现:在古文字资料中,"雷"和"回"关系密切,"雷"和"回"音近通用。《招魂》中所谓"雷渊",即"回渊",指"流沙之回渊",古训"雷公之室"乃属望文生训。  相似文献   

4.
“住在海口,热爱海口。爱海口的椰风海韵、蓝天白云、沙滩海浪、灯火台楼、火山奇观……”蒙乐生用海南普通话深情而缓慢地朗诵着。这是他写的《爱海口不需要理由》一文中的第一段话。  相似文献   

5.
明末清初的朱舜水与有唐一代的鉴真(688-763),在中日文化交流进程中都作出了伟大贡献。《朱舜水集》是朱舜水在日本通过书简、问答等特殊形式切磋学问、授徒讲学的资料汇编,是中日关系友好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招魂》的作者问题《招魂》的作者是谁?各说不一,基本上可分两大派:一派从司马迁说,主张屈原作,主要依据《史记·屈原列传》:“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一派从王逸说,主张宋玉作,主要根据《楚辞章句》:“《招魂》者,宋玉之所作也。……宋玉怜哀屈原忠而斥弃,愁懑山泽,魂魄散佚,厥命将落,故作《招魂》。”这两种说法中,以司马迁说更为可信,王逸的说法大可商榷。先就《楚辞章句》本身来看,王逸对《招魂》的作者问题,前后就有矛盾之处,例如《楚辞章句》的目录,除《离骚》标明作者是屈原外,其它的作品,凡是未标明作者姓名的篇目有:《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招魂》等。之所以略而不列作者姓名,显然是把它们算在屈原名下。《离骚》列在第一篇,标明了作者屈原;第二篇至第七篇未标明作者;  相似文献   

7.
态势语言地位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人类神圣语言殿堂的三大支柱之一,态势语言是无可非议的正宗语言、无可替代的特殊语言、无可争辩的第一语言。显著的特征和独到的功能,奠定了态势语言在人类语言中不可动摇的突出地位。  相似文献   

8.
《坛经》是中国僧人撰述的唯一被公认为"经"的佛典,以其特殊的哲学语言承载了深邃的哲学思想。如果从现代西方语言哲学的相关内容来看禅宗佛法大义,《坛经》中体现的语言观可以划分为三个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语言符号作为承载无上妙法的语形;用自性的语义突破语言符号的囚牢;以生命的直观呈现真如的语用。这三个阶段不仅是禅宗语言观的体现,更是禅师参禅悟道的层次展现。  相似文献   

9.
语言教育的研究和改革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语言教育论》是深入探索和研究我国语言教育问题的一项最新成果。该著观念先进、独树一帜,内容全面、针对性强,教研结合、注重实用,体用互证、相辅相成,开拓了我国语言教育研究的新领域,达到了语言教育研究理论和实践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10.
邱仁富 《桂海论丛》2015,31(3):33-36
语言价值研究不囿于语言经济学的研究范式。语言价值既要关注价值论的语言转向,又要关注语言的价值问题。目前学术界关于价值论的研究对语言关注不够,价值论研究在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赶上哲学的语言转向的便车,从而给价值论研究带来一些不必要的言语"纠缠"。价值论研究的语言转向,从深层次揭示了价值本真的呈现。语言既作为价值的呈现方式,也是价值建构的重要路径。语言价值研究是一个经济学的问题,更是一个哲学问题,要重视话语权在建构语言价值论的基础性作用,这对于推动核心价值观培育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论语言技能教育与语言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记录文化的符号系统 ,是文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语言 ,才能抓住语言的本质。所以外语教育中 ,我们不仅要掌握这套不同于母语的符号系统———重视语言技能的教育 ,更要注意语言文化内涵的修养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好外语 ,精通外语。  相似文献   

12.
作家的艺术创作来源于长期的深厚的生活积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赋予了《李自成》鲜明丰富的地域文化特征。具有浓郁河南地方特色的民俗描写是《李自成》的有机组成部分,增添了作品的厚重感和史诗风格,散发着质朴亲切的乡土气息。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各种文化活动的表现形式和基础.随着经济全球化过程的加速,语言的大规模消亡已经成为当代世界范围的普遍现象.导致语言消亡的因素很多,本文从语言的政治地位揭示语言濒危原因.  相似文献   

14.
曾少波 《前沿》2014,(5):198-200
本文以人文感悟而不是科学分析的方法,有望把握洪堡特语言研究的总线,揭示语言形式论人文表述的实质,辨析洪堡特所谓语言形式、内在语言形式、外在语言形式和高度完善的语言形式等概念的异同,明确其理论脉络与学术倾向。语言形式和内在语言形式同为精神创造活动而有自为与自觉的区别,两者均对应于外在语言形式——着眼于语音,兼及语音形变跟词义、词汇和语法形式等的关联与类推,以造就高度完善的语言形式。  相似文献   

15.
曹润宇 《求索》2011,(11):113-115
作为语言哲学的奠基人,维特根斯坦是历史上第一个系统地从语言角度来思考世界的人,其语言哲学思想的发展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迥然有别的阶段。本文结合维特根斯坦的生活经历,通过分机他前期著作《逻辑哲学论》和后期著作《哲学研究》,总结出其前期语言图像论认为语言和世界的关系是对应的,可以建立一种严格精确的理想语言,以语言的逻辑形式构造整个世界的图式的观点;和后期语言游戏论认为语言和世界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强调语言的依赖性、约定性和语言使用的语境性的特征,最后指出这种思想转变对语言哲学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分析了法律与语言之间的同生共存关系,然后在论证模糊性是语言的固有属性的前提下提出:作为语言变体之一的法律语言必然具有模糊性。最后,从法律语言本身的特征、科技发展及执法灵活性等主客观两个方面探讨了法律语言模糊性的成因,呼吁法学界与语言学界加快联合研究的步伐,迎接时代向法界提出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7.
情绪对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有重要影响,语言具有调节情绪的作用。由于语言的表现风格与表现方法不同,关照的语言、劝慰的语言、激励的语言和幽默的语言对调节情绪起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模糊语言广泛存在于文学作品中,《围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模糊现象在其语言运用的各个层面上均有体现,它在刻画人物形象、增强语言诙谐幽默感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可以从语义、语用、修辞等方面来研究《围城》中的模糊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9.
万凯艳 《求索》2013,(6):258-260
顺应性原则是语用学上提出的一种诠释语言的新观点.它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不断选择的过程,交际者受到社会、文化、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语言形式进行顺应性选择。本文从语言结构的顺应(语音语调、词汇、句型、修辞方法等)和语境(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的顺应入手,探讨电视广告语言如何体现和凸显顺应性原则。电视广告语言结构的顺应包括语音押韵、新词外语、短句口语句、修辞变化四种方法:语境的顺应包括对画面的顺应和对交际语境(心理世界和社交世界)的顺应。电视广告语言方面的顺应性研究希望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电视广告语言的本质.同时为广告创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田有兰 《思想战线》2012,38(5):147-148
一、语言文化特殊性在联合国文件中的反映语言在文化诸构成部分中的特殊性在联合国的有关文件中得到了反映。《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第5条特别申明:每个人都应当能够用其选择的语言,特别是用自己的母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创作和传播自己的作品。该条规定每个人都有权接受充分尊重其文化特性的优质教育和培训,其中的文化特性首先就是指语言,至少语言是文化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该宣言第6条,语言多元化是文化多样化的可靠保证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