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胡钧  施九青 《理论学刊》2007,6(11):56-61
中国经济学国际化存在着两种性质不同的方向:西方经济学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国际影响的扩大。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不是也不能是西方经济学中国化的结果,而是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学的指导下取得的。中国经济学只能植根于我国在深化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实践中,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发展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绝不应局限于从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中寻求灵感和启迪。  相似文献   

2.
30年来,中国经济学进人繁荣发展的新时期,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下,紧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经济问题,积极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济规律,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是与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其中,邓小平的创新性思维的经济发展理论对我国经济理论发展具有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张建君 《探索》2006,(4):183-186
结合刘国光教授经济学新论所涉及的问题,发表几点自己的意见,即经济学的意识形态特征和政治行为框架特点;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关系,不能把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当作“好的市场经济理论”来宣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创新要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生、发展和改革的实践经验相结合;反思经济学发展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现状的破题之处在于彻底否定整个新自由主义谱系的思想基础和理论主张。  相似文献   

4.
中国公共经济学的发展和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公共经济学在国内悄然兴起,这既是中国改革深入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西方公共经济学全球化的结果。当前,在中国经济学的发展中出现了弱化马克思主义的现象,这对中国公共经济学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需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实现公共经济学理论的中国化。社会主义国家、市场经济、经济转型时期这三大特征,决定了今后中国公共经济学的发展需着重解决十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多元性和经济学的稀缺性等特点 ,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中国化提供了必要性和实现的可能性。中国传统文化的经济学底蕴表现多种多样 ,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发展有多方面的影响 ,既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文化上认同和接受 ,也易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教条化 ,同时也不断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过程进行校正 ,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发展起创新的文化支持。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从批判资本主义经济向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的转变;从主张实行计划经济向提出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转变;从实行有计划商品经济向探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从探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向寻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本文对实现上述四次转变的发展过程、重大意义、影响因素及其启示进行了比较全面而系统地阐述。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理论经济学还是应用经济学创新的理论基础都应当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我国的经济理论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这是不可动摇的方向。问题的关键是怎么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正确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要充分认识和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思想体系,是一种科学方法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重在创新。当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主要应在观点创新、内容创新、研究方法创新、结构体系创新上下功夫。无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是应用经济学的创新应当立足现实中国国情。我们的基本国情就是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必须不断地加深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创新的首要任务是研究发展问题,另一个重要任务是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变革,还要大胆地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8.
文章指出中国经济学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产生的发展性的创新,其核心在于如何去创立中国的经济学,即符合中国特色的经济学。当前经济学理论创新的迫切要求是实现中国经济学的国际化,使之具有鲜明的本土特色和国际化特征,亟需加强发展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失业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的理论创新。此外文章还提出理论创新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穷人情结是相当一部分诺贝尔经济学大师共有的情结,诺贝尔经济学大师的穷人情结不仅来源于古典经济学的传统,更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影响。研究诺贝尔经济学大师的穷人情结,有利于我们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当代意义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不同的经济学体系,在经济学科学性问题上存在不同的理论认识,由此形成了不同的研究方法论和理论主张.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归结为规范经济学,把西方经济学归结为实证经济学,是缺乏关于经济学科学性正确认识的狭隘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局限性认识.马克思在《资本论》和其他著作的研究中所阐发的有关经济学科学性的理论主张,揭示了经济学作为科学的理论实质,由此形成了区别于西方经济学个人主义和证伪主义研究方法论的整体主义方法论,但马克思《资本论》研究方法并不局限于整体主义方法论,还存在建立在经济学科学性认识基础上的层次性研究方法.因此,马克思《资本论》的研究方法是整体主义方法论和层次性方法论的结合,既具有规范研究的要求,表明其学术立场和理论主张;又要求数理分析和实证研究,增强理论研究的准确性和说服力.这是发展和拓宽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方法的重要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